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扭伤多是由于突然闪挫跌扑,强力扭转,姿势不当,动作不协调等,致使局部肌肉、筋膜、韧带受到牵拉,损伤,甚至撕裂,或椎间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压迫神经末梢,出现受损部位疼痛,功能障碍。此类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伤筋”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单用后溪穴,以针刺为主,治疗多种急性扭伤,方法简便,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 共治疗患者3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的半小时,最长的两周。2治疗方法 取穴:后溪 操作:选用28号不锈钢针1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0.5—0…  相似文献   

2.
宋秀媛  戴淑青 《光明中医》2011,26(9):1865-1866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刺后溪穴,并活动患侧肩部,对照组针刺传统穴位。两组均留针半小时,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6.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后溪穴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燊 《中国针灸》2002,22(6):38-46
方法:一般取坐位,左侧足跟痛取右后溪穴,右侧足跟痛取左后溪穴。常规消毒,取2寸毫针,快速进针,用强刺激泻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嘱患者不断地尽力狠跺足跟疼处,2分钟后,患者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而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强刺激泻法1次,并嘱患者竭尽所能地不停地跺足跟疼处,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胸胁痛又称岔气 ,是指胸胁部受外伤后所引起的疼痛。患者除了有局部的疼痛外 ,尤其是深呼吸及咳嗽后 ,疼痛加剧 ,较难忍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刺后溪穴治疗该症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共统计病例 35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 77岁 ,最小 10岁 ,平均 46 4岁 ;就诊时间最短 1d ,最长 15d ,平均 5 6d。所有病例均经过摄片检查排除胸骨、肋骨骨折。2 治疗方法2 1 取 穴 双侧后溪穴。2 2 针 法 毫针刺 ,进针 0 5寸~ 0 8寸 ,得气后 ,重手法强捻转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同时配合患者自主…  相似文献   

5.
针刺合谷透后溪穴治疗肩周炎1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永寿 《新中医》2002,34(2):50-5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合谷透后溪穴,配合肩部关节活动、局部按摩。结果:180例中,治愈119例,显效30例,好转31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刺合谷透后溪穴能疏通经络气血,恢复关节功能,对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刺后溪穴治疗眼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后溪穴治疗眼睑炎陶十香(江西中医学院医务所南昌330006)关键词后溪穴眼睑炎针刺疗法眼睑炎又称眼睑板腺囊肿,俗称麦粒肿。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径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小手指外侧(尺侧)第5掌指节后凹陷中,此穴在一般的教科书上的主治症是...  相似文献   

7.
<正>呃逆俗称打嗝或呃气,是指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膈肌运动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1]。呃逆大多由于吸入寒冷空气或进食过快,或情绪不佳所致,多数能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我科采用针刺后溪穴,辅以针刺内关治疗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8例呃逆患者,为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来我科就诊的在校大学生患者。男6例,女2例;年  相似文献   

8.
9.
10.
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通过针刺后溪穴治疗此病 ,收到显著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 8例患者中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40岁~ 5 0岁 3例 ,2 0岁~ 40岁 3 5例 ,占总人数的 92 %。2 治疗方法患者直立 ,取双侧后溪穴 ,用 3 0 # 2寸针向掌心刺入 1寸~1 5寸 ,针刺得气后 ,医者双手捻转针柄行强刺激 ,嘱患者作腰部屈伸、旋转、侧弯活动 ,幅度由小到大 ,行针 15秒钟 ,让患者带针高抬腿缓慢行走 5min。可行针 2次~ 3次 ,最后嘱患者做几次深蹲。一般针刺一次即可 ,仍疼痛者可隔日再针。3 治疗效果3 1 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并分析针刺对该血流灌注量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自然状态和针刺合谷穴30min前后面部血流图像,统计穴区血流灌注量,分析对称性以及针刺对面部左右侧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正常人面部穴位血流灌注量大多都在0.73~1.17PU范围之间,以巨髎、口禾髎、四白、承泣等血流量较大,下关、牵正、丝竹空等穴血流量较小。自然状态30min前后,正常人面部血流灌注量无明显的升降变化,左右侧同名穴血流灌注量存在小幅差异。针刺30min后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P<0.01),其中左侧巨髎、左侧承泣、左侧丝竹空、左右侧夹承浆和右侧大迎血流灌注量的增加值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面部左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存在较小差异,针刺可以增加面部双侧穴位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12.
肖佳欢  杜艳军 《河南中医》2016,(9):1639-1641
合谷是人体常用腧穴之一,对于治疗面瘫更有着显著疗效,古人总结为"面口合谷收"。合谷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背侧骨间肌-拇收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桡侧部和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分布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红外热像研究表明,面部温度的升高是针刺合谷后出现的客观反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大脑的神经活动与合谷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对合谷穴区及对侧迎香穴区红外热像温度的影响。方法将30名缺血性脑卒中致中枢性面瘫患者依据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合谷1-4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过程中合谷穴区、对侧迎香穴区红外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合谷穴前后,合谷穴及对侧迎香穴区红外温度发生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后合谷穴局部与对侧面部迎香穴区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经脉体表循行路线具有特异性,不同合谷组的两穴区温度变化虽有不同,但尚未发现明确规律。  相似文献   

14.
后溪穴性及临床应用举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后溪穴的临床应用,归纳其穴性为活络止痛、安神醒脑、祛风清热、熄风止痉。并例举其治疗急性腰扭伤、癔病、荨麻疹、面肌痉挛病例四则。  相似文献   

15.
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合谷穴针刺、穴位注射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100只成人手标本上解剖观测合谷穴局部。结果:合谷穴直刺进针时,针尖穿经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横头。拇指呈伸位时,针体经手背合谷穴皮肤至第一骨间背侧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1.26±0.46 cm,至拇收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2.38±0.34 cm,该厚度均超过合谷穴手背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桡动脉末端位于针体近侧端,皮肤进针点与桡动脉末端穿第一骨间背侧肌入肌点的距离是3.14±0.22 cm。掌深弓亦位于针体的近侧端,伴尺神经深支走行,穿拇收肌后与尺神经深支终末段逐渐分开,行向掌背近侧端与桡动脉末端相接。针尖刺中掌深弓时,针体与掌背平面所成的远侧角最大为28.3±4.5°。尺神经深支终末段穿拇收肌横头与拇收肌斜头之间入拇收肌后间隙,并在此间隙内发出各肌支。结论:合谷穴针刺时,拇指应呈伸位,直刺进针,深度以不超过患者皮肤进针点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为宜。垂直手背平面直刺或透向后溪、劳宫方向斜刺为针刺的安全方向。应尽量避免在合谷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Hegu (LI 4) and Taichong (LR 3) are the Yuan- Primary acupoints of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Liver Meridian, and are collectively named as Si Guan (four gates) point. Combined use of these two acupoints can harmonize yin and yang, regulate qi and blood, and balance ascending or descend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i Guan point on the vascular dilation and constriction in migraine pati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feature.  相似文献   

17.
面口合谷收是经脉体表与体表之间联系的重要体现,从神经生物学角度阐释针刺合谷穴对面口部影响的机制可能是研究面口合谷收理论内涵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文章中作者针刺合谷穴,以后溪、外关作为对照,观察其对面口部痛阈、肌电活动、唾液分泌和脑中枢功能网络响应的影响,从不同层面揭示合谷穴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面口合谷收理论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论妊娠期禁针合谷、三阴交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春兰  朱江 《针刺研究》2005,30(3):187-190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缩,从而存在导致流产的可能;妊娠子宫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针刺作用又因其机体所处机能状态不同而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在妊娠中期可适当选用禁针穴,在妊娠早期应慎用,妊娠晚期则应禁针。文中还提出了提高针刺下胎效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