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钟治平  刘波  吴珊珊  叶泳松 《新中医》2014,46(4):174-177
目的:应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局部一致性探讨足三里穴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名青年健康志愿者,于针刺足三里前及针刺足三里拔针后25 min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脑功能成像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结果:针刺拔针后25 min后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后扣带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苍白球、右侧枕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增高;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额内侧回等脑区的ReHo值较针刺前减低(P0.05,K值≥10)。结论:针刺足三里后额叶、颞叶、枕叶、扣带回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发生改变,提示足三里的认知影响、镇痛及胃肠功能调节的中枢神经网络作用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 MRI)技术,观察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执行吞咽任务时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从而探索针刺舌根部穴治疗吞咽障碍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收集10例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均予针刺舌根部穴进行治疗,并于针刺前、针刺后5 min内执行吞咽任务时进行f MRI脑部扫描,采集相应的f MRI脑功能成像数据,并利用MRIcro及RadiAntDICOM Viewer软件、SPM 8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获得针刺前后患者执行吞咽动作时脑功能区激活的情况。结果:针刺前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脑激活区分布在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后扣带回、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颞叶、右侧楔前叶、右侧豆状核、右侧脑岛;针刺后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脑激活区分布在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右侧枕叶、右侧脑桥、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小脑山坡;受试者在针刺前后执行吞咽动作时的差异脑激活区(针刺后-针刺前脑功能激活区)分布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后扣带回、右侧脑桥、右侧内侧苍白球、右侧岛叶、右侧顶上小叶。结论:针刺舌根部穴可激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央后回、额上回、颞上回、楔前叶、扣带回、岛叶、顶上小叶、脑桥、小脑等多个脑功能区,以上脑功能区的激活可能协同参与吞咽动作的完成,进而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周围性面瘫患者后溪穴在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相关性,比较左、右侧后溪穴在成像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与电针合谷穴做比较。方法筛选左、右侧周围性面瘫患者各6例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 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后溪穴,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右侧海马回、右侧颞上回、脑干、小脑蚓等脑区信号升高;电针右侧后溪穴,右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信号升高。结论电针后溪穴与合谷穴、地仓穴的成像存在差异,同时两侧后溪穴成像也存在较大差异,信号升高或降低的脑区并不一致。进一步证明了"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性,也说明同名的穴位也许在人体的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传导通路的不完全相同,治疗作用的不完全一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针刺太白(SP3)、太冲(LR3)单穴脑激活效应的差异,验证针刺腧穴在脑中枢效应的特异性。方法:采集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针刺太白、太冲单穴的fMRI数据,利用DPARSF、SPM12及XJVIEW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太白、太冲单穴共同激活脑区为:左侧额上回(BA6)、左侧额下回(BA46)、左侧颞中回(BA37)、左侧丘脑、右侧脑干。针刺太冲与针刺太白穴相比正激活脑区为:左侧颞下回(BA19)、双侧额中回(BA8)、双侧背外侧额上回(BA9)、左侧楔叶及顶上小叶(BA7/31);负激活脑区为左侧岛叶(BA13)。结论:针刺太白、太冲单穴的脑激活区存在明显差异,与腧穴所属经络的循行相关,也与腧穴的临床主治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及其不同配穴对人脑功能成像的影响,探讨穴位配伍效应的相关机制。方法4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右太冲组、双太冲组、右太冲配右内关组、右太冲配右光明组4组,每组10例。在手法捻针刺激相应穴位基础上,两组均按照组块设计方案刺激与静留针交替进行,同时针刺过程中fMRI扫描两组静息态脑功能图像,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12模块分析效应脑区。结果右太冲组针刺后主要为对侧脑区耗氧量增高,激活左侧腹内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脑干。双太冲组主要激活了左侧小脑、右侧丘脑、后扣带回、左侧枕叶梭状回、左侧楔叶。右太冲配右光明组主要激活了右侧小脑、右侧枕叶梭状回、右侧舌回、右侧额中回。右太冲配右内关组激活了右侧枕中回、右侧楔叶。右太冲组及双太冲组未见到脑功能活动显著抑制的区域;右太冲配右光明组脑功能活动被抑制的主要区域为双侧颞下回;右太冲配右内关组脑功能活动被抑制的脑区在左侧小脑、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枕叶梭状回。结论针刺太冲单穴及其不同配穴的脑功能效应有显著差异,太冲配穴会广泛影响与视觉有关的枕叶,另外小脑可能参与了针刺信号在大脑中的整合作用,并且与配穴的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及非穴引起脑激活区的分布情况,探讨针刺京骨穴治疗背肌筋膜炎症状改善的机制以及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17例健康被试者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及非穴时fMRI数据,利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12)软件包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京骨穴引起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后叶、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前回(Ba4)、额叶运动前区;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边缘叶、梭状回(Ba37)、尾状核,右侧额内侧叶、边缘叶、前扣带回(Ba32)。针刺京骨穴非穴引起的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岛叶、垂体、中央后回(Ba40)、额叶、边缘叶、扣带回(Ba26),右侧颞上回(Ba38)、额叶、顶叶;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顶叶(Ba32),右侧枕中回。结论:与非穴比较针刺京骨穴激活脑区具有相对特异性,激活的功能脑区可能与背肌筋膜炎症状的缓解和改善相关,符合腧穴远治作用的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腹针"补肾填髓"法静息状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ng ZP  Wu SS  Chen ZG  Bo L 《中国针灸》2011,31(2):139-143
目的:利用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腹针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12例老年健康志愿者进行标准化腹针"补肾填髓"法操作,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商曲、滑肉门,于针刺前和针刺起针后行磁共振静息状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采用双侧海马为种子点对全脑皮层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①针刺前,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双侧丘脑、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岛叶、右侧小脑顶、右侧小脑坡、左侧额上回、左侧尾状核头、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与双侧海马存在功能连接(均P<0.05).②针刺后.双侧额上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双侧丘脑、双侧岛叶、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扣带回、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枕中回、右侧后扣带回与双侧海马存在功能连接(均P<0.05).③针刺后与针刺前比较,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顶上小叶、右侧额下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右中央后回与双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颞中回、右侧舌回、左侧楔叶、左侧楔前叶、左侧项下小叶与双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老年健康志愿者腹针"补肾填髓法"针刺后与认知、记忆及情感、感觉有关的皮层结构与双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增强,提示腹针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认知网络的整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正常者与颈椎病患者在针刺悬钟时的脑功能成像进行观察,比较其异同,以初步探讨针刺悬钟穴治疗颈椎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组,20例颈椎病患者为颈椎病组,均选取右侧悬钟穴,直刺进针0.8~1寸。应用fMRI观察所有受试者在针刺前和针刺过程中脑功能区的变化。结果:(1)静息状态下,两组受试者脑功能区均无激活;(2)正常组针刺激活的脑功能区:颞上回、颞中回、双侧颞横回、顶下小叶、额下回、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左侧扣带回;(3)颈椎病组针刺激活的脑功能区:颞上回、颞中回、颞横回、顶下小叶、额下回、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双侧小脑、枕叶。结论:针刺悬钟穴可对多个脑功能区进行激活,激活区域与主治病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探寻针刺然谷穴引起脑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改变的意义。方法:使用3.0T磁共振采集14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足少阴肾经然谷穴Bold信号数据,应用统计学参数计算软件包spm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进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针刺然谷穴引起脑部正激活的区域包括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颞叶、脑干、中脑、左侧岛叶、左侧中央后回、缘上回(Ba40)、右侧额下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额上回;引起脑部负激活的区域包括左侧颞下回、梭状回(Ba20)、右侧边缘叶、海马回、胼胝体、右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顶下小叶、角回、右侧额中回。结论:激活脑区与针刺然谷穴产生的临床疗效关系密切;相同脑区Bold信号在针刺起始阶段与针刺持续阶段的组块内出现不同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手太阴肺经腧穴引起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变化,初步探索手太阴肺经的脑功能网络。方法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纯静息态扫描(Rest1,R1)和针刺左侧手太阴肺经全经腧穴后留针状态扫描(acupuncture,AP)。对采集的fMRI数据均进行个体ALFF图像计算。结果R1状态下,右侧楔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内侧回等脑区表现出显著的ALFF增强。AP状态下,ALFF显著增强的脑区出现在右侧楔前叶、双侧额上回、小脑、双侧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等。与R1状态比较,针刺手太阴肺经使ALFF在右侧胼胝体下回、右侧额下回显著增强,而在右侧中央后回、左楔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等脑区则显著降低。结论针刺肺经腧穴会显著改变大脑皮层固有活动状态,尤其是右侧半球的胼胝体下回、额下回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对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D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浆乙酰胆碱(Ach)、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MMSE、H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浆A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MSE评分与血浆Ac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0. 05),MMSE评分与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负显著正相关(P 0. 05)。HDS评分与血浆Ac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0. 05),HDS评分与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负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针灸百会、涌泉穴可有效治疗AD,通过提高血浆Ach水平,降低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可能是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针刺百会治疗组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34.92%,对照组痊愈率17.4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百会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易接受、疗程短、无副作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足三里穴为临床常用穴,也是fMRI研究热点。分析现有的国内外足三里的fMRI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在阐述得气、补泻手法、配伍、经穴与非经穴等研究皆具有涉及。但是目前的研究以健康人居多,难以解释病理状态下穴位疗效的中枢机制。且大多是基于针刺足三里的即时效应,难以阐述穴位量效关系。目前研究也表明穴位刺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区并非与穴位本身功能成一一对应关系,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次髎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214例刘香(北京市隆福医院,100010)主题词腰腿痛/穴位疗法;水针;穴,次Hydro-acupuncturetoCiliao(BL32)forTreatingLumbagoandLegPain¥LiuXiang(Beij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足三里对开胸术单肺通气所致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开胸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电刺激两侧合谷、足三里。分别于插管后30 min(T0)、单肺通气结束(T1)、术毕(T2)取支气管灌洗液检测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IL-1β及IL-8:E组在T2时点高于T0(P<0.05),C组T1、T2均高于T0(P<0.05),T1、T2时点组间比较,E组低于C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百分比:与T0时点比较,C组在T1、T2明显升高(P<0.05),而E组仅在T2略有升高(P<0.05);组间比较,C组在T2时点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合谷足三里穴位可以通过抑制单肺通气时炎性介质IL-1β、IL-8及白细胞、粒细胞的反应而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近5年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范围与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PubMed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出两种状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和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非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370篇文献,其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先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趋势,治疗的疾病有121种,尿潴留和原发性痛经文献数量最多,其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失眠症等,共纳入15707例患者;作用于关元穴的治疗方式有20种,以单纯针刺和艾灸为主;针刺角度以直刺为主,深度多在1-1.5寸之间,平补平泻法和补法是其常用补泻方法;常见病治疗频次主要为1次/日,不同疾病的配穴和疗程各有不同。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24篇文献,文献发表数量趋势无明显变化,主治疾病有16种,共纳入919例患者,治疗方式主要为热敏灸,以热敏化形式为主。结论 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范围较广,且治疗方式多样,具体治疗时间、配穴和疗程因疾病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敏化态关元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石君杰  黄玲芬 《针刺研究》2013,38(3):181-18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探讨TEAS"足三里"穴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EAS组,每组8只。采用跑台运动法建立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TEAS"足三里"穴干预(连续波、频率2Hz、强度5mA)治疗30min,每日1次,共15d。评价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胃黏膜损伤指数,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黏膜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加(P<0.01),同时胃黏膜6-keto-PGF1α、TXB2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EAS组水平运动分数、垂直运动分数、力竭运动时间均增加(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5),胃黏膜6-keto-PGF1α、TXB2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致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胃黏膜6-keto-PGF1α、TXB2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自发红外辐射特性。方法: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8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健康成年人太白穴1.5~15.9μm波段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白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的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太白穴的某些波段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心脏的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以足三里为主穴,结合三义神经分支走向取穴针刺;疗程3周。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3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针刺足三里治疗原发件三义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胃脘下俞穴埋线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董卫 《中国针灸》2002,22(10):2-10
目的: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I组30例,为埋线治疗组;Ⅱ组32例,为埋线配合西药组;Ⅲ组30例,为纯西药对照组。结果:I组有效率90.0%,Ⅱ组有效率93.7%,Ⅲ组有效率60.0%。I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