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所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太冲、上巨虚、阴陵泉、下巨虚,经脉主要集中于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本病处方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为主,辅以背俞穴及胃肠下合穴,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四肢部和胸腹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古代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总结用经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推拿分部作为检索源,将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对穴位频数及归经进行归纳和整理,运用Clementine 12.0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针灸有效处方204条,共有77个穴位(含经外奇穴1个)。腧穴总频数为1004次,频数最高的穴位分别是天枢、脾俞、足三里,特定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背俞穴和募穴。关联分析支持度排前五位的是足三里→天枢、下脘→天枢、中脘→足三里、天枢→足三里、天枢→中脘。聚类分析将频数超过20次的穴位分成4个聚类群:天枢-下脘-足三里-中极、胃俞-脾俞-中脘、阴陵泉-公孙-三阴交、其余诸穴。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穴较为广泛,以腹部的穴位为主,注重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及特定穴的运用,常采用俞募配穴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腧穴运用规律,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临床选穴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94年~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所有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文献,统计分析其腧穴应用规律。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44篇,统计得出使用频数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三阴交、内关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脾经、任脉为主,下合穴、合穴、八会穴为使用频数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安全、有效,以胃经、脾经、任脉的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十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穴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l 2019建立用穴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提取、筛选、录入、统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3.0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12篇,涉及149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9717次,频数靠前的腧穴为天枢、中脘和足三里;经络选用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募穴、五腧穴和八会穴为常用特定穴;腧穴分布多在腹部和下肢部;共涉及12种干预手法,其中埋线和针刺使用频率最高;核心穴组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常见,得到19组关联规则和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多选用特定穴,经脉以胃经、任脉和脾经为重,先后天并补,注重腹部腧穴的运用,多采用埋线和针刺手法,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KOA)临床腧穴使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6年3月针灸治疗KOA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对所采集的治疗方式、腧穴及其所属经脉特点进行分析,运用描述、关联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其外在特征和内在联系。结果:共98篇中英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其中,手针(32.41%)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内膝眼(12.11%)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21.90%),这些腧穴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周围。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十二经脉中胃经、胆经、脾经的穴位组合最多,其中“内膝眼-犊鼻-阳陵泉”是相关性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经脉可分成2个有效聚类群,2组核心经脉组;腧穴有2个有效聚类群,2组核心腧穴组。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了临床治疗KOA的经脉和腧穴使用的内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年来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等糖尿病胃肠疾病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建立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分别总结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用穴特点及规律的同时,比较它们之间差异。结果:纳入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文献有24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文献有16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疾病的文献有12篇;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选穴均以足三里、天枢为主,所选腧穴的经脉均分布于任脉、胃经、膀胱经、脾经上;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中,可分为支沟、中脘-气海-神阙-关元、上巨虚-足三里-天枢3个公因子,而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中,则分为足三里、脾俞-肾俞-胰俞、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3个公因子;在腧穴配伍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腧穴配伍均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使用频次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在经脉和腧穴的选择规律上存在一致性,该研究为针灸治疗此两种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便秘经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便秘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2011年至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所有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55篇,用穴47个,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特定穴中选用募穴、下合穴、合穴以及背俞穴最多。结论:针刺治疗便秘疗效肯定,安全无副反应,以胃经、膀胱经、任脉及脾经腧穴最常用;多以俞募合配穴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134篇文献,涉及177个针灸处方、88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1 20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依次是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脾俞、天枢、阴陵泉、太溪、肾俞、太白。常选用经脉为胃经、脾经、膀胱经,下肢及胸腹部腧穴使用较多,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合穴、募穴和交会穴,关联分析获得强关联腧穴配伍8组,其中足三里-三阴交居首位;聚类分析获得4个腧穴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多从脾论治,以调理脾胃功能为核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为核心腧穴,以辨证取穴为主,表里经配穴、远近配穴、前后配穴多种配穴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宏伟  王栩  樊颖  张智龙 《新中医》2023,55(23):167-17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知识数据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9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2表格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腧穴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组间聚类分析并绘制冰柱图和树状图。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98个针灸处方、83个腧穴,总腧穴应用频次为739次。应用频次前4位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天枢和足三里;频次前3位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应用腧穴多分布于腹部和下肢;特定穴多选取募穴和背俞穴;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为关元-中极;前20位高频腧穴可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重在调理脾胃,不忘疏肝补肾,组方以关元、三阴交、天枢、足三里为主,并辨证辅以化痰、活血、养血之腧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和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对照文献中的十四经腧穴的取穴规律。方法:主要搜集近5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结果:纳入合格文献54篇,纳入腧穴41个,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腧穴是足三里、中脘;纳入腧穴中特定穴33个,涉及特定穴10种;纳入经脉8条,其中使用频率高的经脉前四条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以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1.
储浩然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浩然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疗应重视病证结合,按病机演变将其分为病邪外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寒热错杂4个阶段,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调理脾胃为治疗核心,提出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的针灸处方,并结合远近配穴及龙虎交战的独特手法.在辨证辨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强调调神之法及针灸并用在治疗中的作用,形成了别具...  相似文献   

12.
陆颖  李青  李洁 《中医杂志》2012,53(21):1856-1859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国内临床针刺减肥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手工检索部分杂志中的针刺减肥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设计数据提取表,提取文献中主穴的经络、腧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配穴的腧穴应用情况和辨证取穴情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80篇.主穴经络中应用频次前3位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主穴体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中脘,耳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内分泌、脾、胃;主穴主要分布在腹部和下肢;主穴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交会穴运用最多;配穴的高频体穴为足三里、脾俞、三阴交,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胃热湿阻型和脾虚湿阻型,高频配穴分别为曲池、内庭和阴陵泉、脾俞.结论 针刺减肥的取穴规律遵循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重用特定穴.选穴特点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0-423
目的 :总结近15年来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共涉及14条经脉以及1个奇穴,每条经脉的选穴比例以大肠经最高,其次为任脉、脾经、膀胱经;涉及主穴35个,配穴20个,主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配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足三里、合谷、曲池、大椎、三阴交,主配穴总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结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为最常选用经络,曲池穴与血海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临床一般遵循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使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取规律,整理出规律谱,证明"同功穴"的研究对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8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5篇,对现代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术后腹胀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下合穴。结论: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整理与分析,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cupoint selection rule for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 as to provide a certain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Methods By searching journal literature on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recent 10 years, with data mining, the acupoints screened from literature were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803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inally. Conception vessel, stomach meridian and bladder meridian were mostly selected, the acupoi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bdomen, the thigh/crus, the back and the arms. The top 5 aucpoints with high frequency were Zúsānl? (足三里ST36), Zhōngw?n (中脘CV12), Wèishū (胃俞BL21) (332), Píshū (脾俞BL20) and Nèiguān (内关PC6). The top 5 acupoint combinations with high frequency included CV12 combined with ST36, BL21 with CV12, BL21 with ST35 and BL20 with CV12. The mostly used specific points were front-mu point, he-sea point, crossing point and back-shu point.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nception vessel, stomach meridian and bladder meridian are particularly selected in combination and the specific points with duplicate effect are mostly selected,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front-mu poi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加热敏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加灸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均取天枢、足三里、公孙等穴,针加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加灸组愈显率为87.5%(28/32),针刺组愈显率为37.5%(12/32),针加灸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加灸组对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