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依据、辨证分型、经验药对、足浴疗法等方面阐述王耀献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并附临床医案体现其临床效验,认为临证中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师古而不泥古,辨证与专病用药相结合治疗失眠,是王教授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辨证论治、辨证分期、固定专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针灸推拿等方面概述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按辨证论治思维,据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特点进行辨证分型,确立方药,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多种给药途径结合、多剂型结合进行个性化治疗,体现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多样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毒副作用亦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未来期望①统一辨证分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严格按照对照双盲要求进行观察。②强化流行病学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3.
彭静微  韩旭 《四川中医》2014,(5):177-179
中医治疗失眠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失眠的辨证多从气血、阴阳、脾虚、肝郁等方面论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且疗效肯定,但中医辨证治疗主观性较强,以临床医生的经验为主,客观指标较少,本文综述了中医辨证治疗对睡眠时相的影响,从而更加客观地临床辨证,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郑玉玲 《河南中医》2008,28(11):1-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书中所载方剂被誉为"经方".其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经过不断探索,疗效明显,临床我们根据失眠的病因病机不同,运用辨证论治的思维,针对肝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肾不交型失眠辨证选穴针灸治疗,并结合中药配伍应用在接近或优于西药疗效的同时有效地避免长期服用西药的耐药性、成瘾性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36例失眠症辨证分型,采用针刺及内服中药汤剂并辅之以精神心理治疗.结果:痊愈41.7%;显效33.3%;有效16.7%;无效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针药结合辨证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精神及心理调摄亦有明显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海滨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眩晕、诸虚劳损、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其辨证思路精准,遣方用药独到,疗效显著可靠。现以医案形式阐述其辨证论治不寐病证之经验及用药特点,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提出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论治的理念。可用"知常达变"概括,"知常"体现的是一般性辨证论治思维;"达变"体现的是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主要包括变法辨证思维、动态辨证思维、整体性辨证思维、相对性辨证思维、逆向性辨证思维等。《伤寒论》六经辨证最大的特点或曰精髓就是"述变",亦即阐述复杂性辨证思维。本文以变法辨证思维和动态辨证思维为例,结合《伤寒论》的病脉证治和临床医案,探讨了复杂性辨证思维的表现形式、运用特点和辨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2017,(12)
<正>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进而影响日间工作~([1])。而临床多数通过辨证论治运用耳穴治疗失眠,亦有研究从体质辨证入手治疗失眠~([2])。杨红丹教授在耳穴治疗失眠中以神门、皮质下、枕、垂前为基础穴,运用证素辨证法将失眠进行分型具有独特之处,再结合辨证论治,体现出执简驭繁的临证思维,疗效良好。笔者就耳穴辨治不同类型失眠症思路浅述如下。1入睡困难型入睡困难型失眠是指入睡潜伏期≥30 min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临床上辨证论治体系僵化地套用了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代替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虽然针灸与中药的治疗目标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故辨证论治体系不同.针灸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1.
潘晓蓉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擅长中医药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其对失眠的治疗。结合潘师多年临床经验,从失眠的病机、辨证及临床病例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及领悟潘师治疗失眠的辨证思想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萍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心血管疾病,如失眠、汗证、心悸、眩晕、中风、诸虚劳损等及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其辨证精准,用药独到,疗效显著,现以医案形式阐述其辨证论治不寐病证之经验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潘晓蓉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擅长中医药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其对失眠的治疗.结合潘师多年临床经验,从失眠的病机、辨证及临床病例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及领悟潘师治疗失眠的辨证思想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4.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是保证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工作竞争激烈,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西药治疗失眠存在成瘾性、耐药性、撤药反应,以及最低必要剂量和最短必要剂量持续时间尚不明确,临床上有时并不推荐使用。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疗效稳定、用药安全等优势,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历代中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失眠的论治,逐渐形成认识并总结出辨证论治方法。山西门氏杂病流派形成了以功能五态学说论治失眠:临证中,以《伤寒论》思维先辨虚实,功能不足态和功能衰微态属虚证范畴,功能阻滞态属实证范畴,功能不调态属虚实夹杂者;在治疗中,秉《黄帝内经》思维调整阴阳、调和营卫,尤其注重人体的阳气和胃气。本文笔者基于功能衰微态辨证,以附子汤加干姜治疗慢性失眠障碍2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以与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证"不仅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切入点,还是"理、法、方、药"的基础。张仲景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创立,完善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系,现代医家在前人基础上创新辨证思想,提出"证素辨证""病位病性辨证法"等,使中医辨证思维精确化、规范化,对临床运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中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医辨证论治也趋于多元化及多维化,在临证处方时,经方与时方产生碰撞与融合。传统中医辨证思维提倡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而审证求因,对症用药,对病用药,提高治病的靶向性。结合临床实践,笔者提出“以脉诊为中心,经方为龙头、时方为龙尾,专病专药靶向治疗”的辨治方略,即以脉诊为参,以经方为主,时方为辅,在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靶方与靶药治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处方时全方位的关照疾病的用药方略,为提高中医治疗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辨证论治思维,遵循"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原则,经过长期探索,形成"气、痰、瘀、虚"的四纲辨证理论思想,针对失眠在气、痰、瘀、虚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安神药配伍运用,常配伍的安神药包括解郁安神药、化痰安神药等9类。  相似文献   

18.
董凯  董娜 《光明中医》2016,(2):157-160
目的证明辨证论治之应用延伸——以整体性系统性观念来治疗糖尿病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融汇古今消渴、糖尿病文献资料及自身临床体会,在病因病机演化发展、辨证分型及方药治疗上以整体观和系统观进行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始终体现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结果整体观系统观在辨治糖尿病上是合理的和有效的。结论整体观系统观是辨证论治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延伸,这是一个哲学范畴,不单适用于糖尿病,对其他疾病辨证施治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辨体一辨病一辨证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149例失眠患者采用王琦九种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的分布研究,按照证素辨证方法确定失眠患者的证型.进而研究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49例失眠患者中,中医体质具有差异性,以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湿热质、阴虚质:中医证型以气虚、阴虚、痰湿、血虚为主;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失眠患者的体质与证型有差异,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因此“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通过调理体质这个根本,将为失眠的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总结了王馨然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失眠的经验,收集了王馨然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疗肝肾阴虚之失眠、百合地黄汤治疗心阴不足之失眠、半夏秫米汤治疗营卫失调之失眠、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酸枣仁汤治疗血虚烦热之失眠。分析了王馨然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常用的经方和用药特点,并引用临床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