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2型糖尿病阴虚血瘀证患者心肌病变及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以及MDA)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本院2型糖尿病阴虚血瘀证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每日1剂,煎汤400 m L,2次/d。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BG、Hb Alc、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以及MDA)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20周后随访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FBG、Hb Alc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BG、Hb Alc降低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GSH-Px以及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阴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其机制除了与血糖控制有关外,还可能与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七味白术散合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合消渴方治疗,比较2组疗效,记录2组血糖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92%(63/65)高于对照组87. 69%(5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FBG、PBG、Hb A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后2组FBG、PBG、Hb Alc降低,且观察组FBG、PBG、Hb Al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指数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 54%(1/65)低于对照组4. 62%(3/65),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佳,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症状,预后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控制血压和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每次15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糖通络汤。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UAE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UAER、β2-MG、ACR、Hb Alc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OD和T-AO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早期DNUAER,β2-MG及ACR水平,改善早期DN肾损害,其机制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并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组均规范治疗2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BMI、Hb A1c、FBG、2h PG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类物质(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OD、GSH-Px活性及CRA、PC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ROS、MDA、FBG、2h PG、Hb A1c、BM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球后动脉血流速度及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状态,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2)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疗程12周。然后,检测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UAER、HOMA-IR及Cr、BUN、FPG、Hb A1c、脂联素、血清炎性因子(IL-6、MCP-1、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UAER、HOMA-IR及Cr、BUN、FPG、Hb A1c水平显著降低(P0. 05),以观察组更显著(P0. 05);观察组脂联素、IL-6、MCP-1、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 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降低脂联素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渴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消渴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FBG、2h PG、Hb Alc)、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HOMA-IR、HOMA-β、HOMA-IS)及血脂指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既可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又可改善血脂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盐酸小檗碱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血糖(FBG、2 hPPG、HbA1c)、血脂(TC、LDL-C)、BMI、氧化应激产物(8-OHdG、MDA、SOD)、免疫细胞因子(TNF-α、IL-6)的变化情况,并分析HbA1c与氧化应激产物(8-OHdG、MDA、SOD)、免疫细胞因子(TNF-α、IL-6)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PPG、HbA1c、TC、LDL-C、BMI、8-OHdG、MDA、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OD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8-OHdG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盐酸小檗碱片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体质量,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8-OHdG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脉络学说指导下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日,通心络胶囊4粒,3次/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甲襞微循环。结果:(1)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1. 67%,80. 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3)治疗后治疗组在糖代谢指标FBG,2 h PG,Hb A1c上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HOMA-IR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脂代谢指标TG,TC,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HDL-C升高(P 0. 05);肾功能指标SCr,UAER,尿Uβ2-MG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5);甲襞微循环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微循环改善明显(P 0. 05)。结论:通心络联合津力达可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其机制可能与降糖、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吉灵  徐利娟  张雅琴 《新中医》2019,51(4):163-165
目的:探讨通脉降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降糖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5)。治疗前,2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糖(GLU)、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UAER、GLU、BUN、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UAER、GLU、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5.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通脉降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干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水平(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干预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干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 93%,低于观察组98. 28%,P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FBG、Hb Alc水平相当(P0. 05),干预后FBG、Hb Alc水平均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肾功能指标均相当,P0. 05,干预后各组肾功能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 72%,低于对照组13. 79%,干预满意率为96. 55%,高于对照组86. 21%,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患者临床疗效提升,血糖值稳定,肾功能改善,并发症率低,满意率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降糖、降压及饮食控制治疗;治疗组口服益肾化瘀汤,同时使用降糖、降压及饮食控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3.3%,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张蕊  王子承  蒋荣莉  王颖 《陕西中医》2021,(8):1049-1052
目的: 探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湿阻证)疗效及对患者患者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气虚湿阻证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气虚湿阻证中医症候评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ET)、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虚湿阻证中医症状评分、FBG、HbA1c、TG、LDL-C、ET、BUN、Scr、24 h Upr、MDA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更高(P<0.05); 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肾衰竭住院、尿毒症透析等终点事件发生;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87.76%与71.43%,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湿阻证)患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功能、肾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肾化浊、逐瘀通络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内科门诊确诊和住院后出院转门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温肾化浊为对照组、逐瘀通络组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症状积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BG、Hb A1C和TG等指标均有改善,2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lc、TG、24 h尿蛋白定、UA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Bu N、Cr、Cys C、CH、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100%,对照组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肾化浊、逐瘀通络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结合西药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济生肾气丸治疗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阴阳两虚DKD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配合济生肾气丸,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单一症状评分、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病变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5年1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未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纳入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糖尿病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芍药甘草汤治疗。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评估踝臂指数(ABI)以及由专业医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治疗后FBG、2 h PBG、HbA_(1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FBG、2 h PBG和HbA_(1c)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低(P 0. 05)。治疗后ABI观察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和糖尿病组(P 0. 05)治疗后交感皮肤反应(SSR)的潜伏期和波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和糖尿病组(P 0. 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均较糖尿病组低(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NCV均见增加(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病变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和ABI等下肢功能,同时改善其SSR和NCV等神经电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对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m Alb)、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血肌酐(Scr)、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lc)、尿素氮(BUN)、餐后2 h血糖(FPG)、三酰甘油(TG)以及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葛根芩连汤加减能够更明显得下调糖尿病肾病患者m Alb、Upro/24 h、Scr、BUN、Hb Alc、FPG、TG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加用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有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脂代谢紊乱,且通过阻断VEGF的分泌可能可以实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于医易辨证哲学思维之太极消渴汤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丽江畔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用中药太...  相似文献   

18.
龚保文  纪玉亮  黄明非 《中医杂志》2012,53(12):1032-1034,1050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常规饮食、运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肾康Ⅲ号方,对照组加用百令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AER、UmAlb、SCr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UN、FBG和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可保护肾脏,延缓DN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滋肾降糖饮加瑞格列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5例,中医辨证均属脾肾两虚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瑞格列奈和滋肾降糖饮加瑞格列奈治疗,共8周。检测、比较治疗前后FBG、2hBG、HbA1c、BUN、Scr及UAER等。结果:两组FBG、2hBG、UAER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板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HbA1c、BUN、Sc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肾降糖饮加瑞格列奈治疗早期DN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王先锋 《光明中医》2016,(16):2310-2312
目的研究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益气养阴活血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远高于对照组的63.3%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候、UAER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不良症状。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