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盲法、阳性药/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高剂量) 105例、阳性药对照组35例、低剂量组71例及安慰剂组71例。疗程均为15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皆优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能明显改善中医单项症状中下肢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痛、头晕、唇色紫暗(P 0. 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预后欠佳,大多留有后遗症.笔者对60例脑梗死患者用血塞通(冻干)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按中心分层的随机化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试验组)和脑心通胶囊组(对照组),每组59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athel-Index,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级、中医证候疗效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第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75分的患者比例升高(分别为80.7%、62.5%,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8及12周NIH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第12周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降低≥5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7%57.14%,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9.47%、71.43%,P〈0.05);两组治疗第12周残障程度mRS≤1、mRS≤2的患者比例及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用于脑梗死恢复期,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改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银杏叶胶囊为对照评价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试验组220例以灯银脑通胶囊治疗,口服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80例,以银杏叶胶囊治疗,每次2粒,一日3次。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10.0%),显效58例(26.4%),有效130例(59.1%),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6.3%、15.0%、61.3%),且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芎芷天麻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芎芷天麻汤,1剂/d;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5mg/次,每晚服用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合并用止痛药人次和平均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芷天麻汤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偏瘫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偏瘫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观察89例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用栓塞大脑中动脉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观察其神经行为及脑组织含水量、Na^ 、K^ 、Ca^2 、Mg^2 离子含量及血清LDH、CK含量变化。结果:偏瘫康胶囊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MCA大鼠血清LDH、CK含量,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结论:偏瘫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力 《天津中医药》2007,24(2):101-103
[目的]评价脑心多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阳上亢、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量效关系。[方法]随机双盲、单模拟、带有基础治疗的安慰剂(零剂量)阴性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脑心多泰胶囊高、低剂量组对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患者病残程度、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与安慰剂对照有显著差异,试验中高低剂量组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脑心多泰胶囊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阳上亢、瘀血阻络证确有较好疗效,使用安全。推荐临床剂量为60mg/d。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以方测证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的证素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将方药功效形成的不同证素以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证素分布规律,并采用关联规则分析、频数分析方法,分别探究证素分布与症状、处方用药之间的关系.结果:排前6位的证素依次为肾虚、血瘀、气虚、阳虚、痰浊、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18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特点是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为主,而此3证血浆HCY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风证组、火热证组、痰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特点与血浆HCY水平有关.为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痹阻脉络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进行葛酮通络胶囊的Ⅱ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共210例,A组104例给予葛酮通络胶囊500 mg+安慰剂,2次/d;B组106例给予血塞通片100 mg+安慰剂,2次/d。治疗28 d后,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和B组中风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8)。A组和B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7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2组中风病病类量化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中与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5,P=0.001)。2组均能改善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P<0.01或0.05),同时A组对血浆黏度有明显改善作用(P=0.008)。2组都没有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痹阻脉络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血塞通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94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方式,观察4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的945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男性组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女性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低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氯芬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的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400mg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血塞通注射液。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1)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监测凝血功能、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在治疗后1周、2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1分值在治疗后1周、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时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氯芬酯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采用ACUSON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0MHz。颈动脉超声从实时灰阶图像扫查开始,采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及连续扫查方法,记录颈内动脉斑块及其大小,以及内中膜厚度。结果:受试者151人中,脑梗塞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4例。脑梗塞组中火热证51.0%,血瘀证48.0%,气虚证32.0%,肝风证27.0%,痰浊证23.0%,阴虚阳亢证66.0%。脑梗塞组血瘀证56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4例(78.6%),脑梗塞组无血瘀证61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5例(5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的证候分布率最高为血瘀证(56.0%和51.0%)。应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证候的关系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有正相关性(P〈0.05,OR=2.7),与气虚证呈负相关性(P〈0.05,OR=0.33)。与其它四种证型没有相关性。结论:血瘀证的发生不仅因为脑梗塞,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疗法防治脑梗塞及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方,1剂/d,水煎服。2组均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16.
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0.8g/日,连续14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14日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87.5%)较对照组(67.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疾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而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方法: 64例重症加护病房(ICU)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溶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水煎服,通过鼻饲方式进行中药灌服,早晚1次,治疗2周,每组各3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L)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0.6% vs 68.8%),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NDL评分明显减少(15.7±5.4 vs 22.8±5.8)分,GCS评分明显升高(14.5±0.8 vs 12.2±0.7)分,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2.2±0.1 vs 3.5±0.2)mPa·s,全血低切黏度(4.1±0.2 vs 8.0±0.4)mPa·s,血浆黏度(1.2±0.1 vs 1.7±0.2)mPa·s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相应的内科治疗处理。抗凝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晚饭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0.4 g/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别于第7,14天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抗凝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定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栓素B2(TXB2)及6-酮-腺素F_la(6-Keto-PGF_la)变化。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继续下降(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IB,D-D及MPAR均低于对照组(P<0.01),ATⅢ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PDW,MPV较治疗前减小,PLCR较治疗前减少,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eto-PGF_l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可通过多途径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及其周围半暗带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