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数万名医护人员和辅助人员参与到COVID-19患者的救治。厚重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连续高强度的工作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工作人员在隔离病区晕倒事件时有发生,晕倒后的紧急处置直接关系伤者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参考国内外权威文献和指南制定了COVID-19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晕倒急救处置流程,以期为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晕倒的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医院隔离病区作为突发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诊疗场所,是提高疫情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这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作为新发的传染性极强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规范、严格的隔离病区建设与管理是其防治的关键。随着COVID-19疫情的进展,郑州人民医院从后备医院立即启动成为患者定点医院。医院快速完成隔离病区建立、人力资源调配、感染控制等各项工作,快速完成功能转换,统筹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稳定,全体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了初步成绩,防控经验值得大型综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静  薛秒  姬郁林  姚蓉 《广西医学》2022,(6):670-673+677
目的 探讨共情能力在抗疫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4名抗疫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工作压力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抗疫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和工作压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共情能力在抗疫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抗疫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评分呈正相关,与共情能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共情能力在抗疫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存在中介效应,影响效应为22.08%。结论 抗疫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和工作压力存在相关性,共情能力在抗疫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疫情下组建隔离病区院感防控机制的构建及防控经验,为类似事件中院感防控应对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基础,在当前疫情下疫区二级医院建立特殊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结果:通过一系列感染管理的实施,医护人员对防控技能逐渐熟练掌握,新组建病区各项感控流程及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结论: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  相似文献   

7.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减少纸质病案的污染是病案管理的重点,其突出问题是患者和医师需要签字的病历内容必须在病区产生并收回保管。为解决这个问题,探讨仅针对未使用电子签名的基层医院减少纸质病历在隔离病区的产生,进一步从源头遏制纸质病历在隔离病区受到污染。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病历的书写应更加注重基础资料的收集、病程的完整记录以及特殊病案的标识,保证特殊病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为减少纸质病案在隔离病区的流通和污染,医院可在与上级部门沟通申报的情况下对新冠肺炎病历签名的时效性和签名授权予以调整,采用医师补签、患者授权代签或患者免签等方案。传染病诊治中临床注重防与控,其病案中的签名可特事特办。疫情的出现也督促应进一步加大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基层医院应适当加大力度应用电子签名,大型综合医院应向更为科学严谨的无纸化病案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自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均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在紧急推进各项工作中,面临着收治地点局限、医护人力严重缺乏、重要物资不足与调配盲点、管理体系有待优化等问题。亳州市人民医院作为亳州地区定点救治医院之一,通过建立设计合理的临时隔离病房,健全医护人员弹性管理体系,同时对紧缺医疗物资实施账目制配置,多举措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了疫情防控救治水平、提高了整体运作效能。本文就亳州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临时隔离病房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阐述,旨为医院应对突发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方法与对策.方法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收治隔离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和离开隔离病区的具体防护方法.结果在疫情流行期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患者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有256名,全院无一例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感染发病,避免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结论严格各项防护措施,医护人员有防护的暴露可避免或减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抗压性防护面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26日至2月24日军队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空白组未使用抗压性敷料,对照组使用水胶体敷料后佩戴面部防护用具,观察组使用抗压性防护面膜后佩戴面部防护用具。比较干预结束时3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面部舒适度、面部压力性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结束时,空白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部舒适度评分为6.00(6.00,7.00)分,对照组为5.00(4.00,5.00)分,观察组为1.00(0.50,2.00)分,3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部舒适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392,P<0.001);根据秩均值进一步推断,空白组面部舒适度秩均值最大(96.68),观察组秩均值最小(20.88)。干预结束时,空白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中面部无损伤者3例(7.5%,3/40)、1期面部压力性损伤者28例(70.0%,28/40)、2期面部压力性损伤者9例(22.5%,9/40);对照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中无面部损伤者27例(67.5%,27/40)、1期面部压力性损伤者13例(32.5%,13/40);观察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中无面部损伤者37例(92.5%,37/40)、1期面部压力性损伤者3例(7.5%,3/40);3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63,P<0.001),观察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低。3组均未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均无人感染COVID-19。结论 使用抗压性防护面膜能有效降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佩戴面部防护用具的面部舒适度,可作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继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后又给人类敲响了一记警钟。研究者通过溯源分析,发现COVID-19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自然宿主可能是中华菊头蝠。21世纪以来,全球共出现4次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SARS-CoV-2]的暴发,给人类健康、公共卫生、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损失。大量证据表明,这4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均为蝙蝠。本文对蝙蝠相关冠状病毒的种类、全球地理分布及引起暴发的蝙蝠相关冠状病毒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于2019 年12 月在中国武汉被发现。由 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爆发了以湖北省为中心,借助春运快速波及至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疫情。认清疫情变化规律和了解临床针对性的药物研发进展,对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 从SARS-CoV-2 的特性、COVID-19 疫情的流行病学表现、治疗药物研发和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内新冠肺炎的研究热与趋势。方法: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上获取的315篇文献中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共词聚类和研究趋势分析。结果:新冠肺炎的研究主题聚焦于中西医治疗、公共防控、医院管理,以及诊疗和流行趋势预测4方面,新冠肺炎的关注热点包括对其的认识、防护、诊断和治疗。结论:建议重点攻克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提高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和深化新冠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20 年12 月开始从武汉蔓延,爆发至全国各地甚至境外。 孕产妇是特殊免疫耐受的易感人群,妊娠期妇女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炎症应急反应明显增强,一旦感染 病情会迅速发展,易进展为重症,从而危及母胎生命。对于COVID-19 非定点救治单位更要做好COVID-19 流行期间孕产妇和新生儿防护工作。该文就疫情期间孕产妇如何调整产前检查时间、医务人员防范措施、门 诊就诊注意事项、住院患者和陪护管理、疑似或确诊患者产科急症处理等提出应对措施,供临床医生参考, 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Chest X-ray imaging of patients with SA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st X-ray manifestations of SARS cas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52 clinically confirmed SARS patients from February 9 to May 10, 2003. Chest X-ray scanning was performed at a interval of 1 -3 day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manifestations and special features of SARS in X-ray were analyzed.Results Small or large patchy shadows with intensive density in both lungs were observed in 31 cases, ground-glass like opacification in 16, small patchy shadows in one lung lobe or one lung segment in 18, nodular shadows in one lung segment in 1, and increased lung marking in lung interstitial tissues in 2. Rapidly changing consolidations revealed in chest X-ray image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ARS infections, and they were not affected by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Conclusion Chest X-ray provide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ARS, and those present with symptoms and signs should undergo chest X-ray scanning every 1 -3 days.  相似文献   

16.
陈云欢 《医学综述》2010,16(17):2596-2598
人类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HCoV-HKU1是近年新发现的两种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病毒。二者均属于单股正链RNA,分属于冠状病毒1群和2群。HCoV-NL63感染有季节性,主要在冬春季,会加重哮喘患者的症状,与喉气管炎和川崎病有关。HCoV-HKU1发病高峰在晚秋、冬季发病率低,感染患儿惊厥、热性癫痫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目前HCoV-NL63和HCoV-HKU1感染的检测方法多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  相似文献   

17.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所引起 的2019 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全球大暴发。SARS-CoV-2 感染除了可累及呼吸系统 外,还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表明SARS-CoV-2 可通过血行和跨神经元途径入侵神经系统,并可能通过抑 制细胞免疫、低氧血症及炎症作用,诱导神经元变性与细胞凋亡,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机制造成COVID-19 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急性脑血管疾病、肌 肉损害、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急性脊髓炎、脱髓鞘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目前已知的三种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由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附属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病毒粒子通过冠状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识别宿主受体,以膜融合方式进入宿主细胞,通过大型复制转录复合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通过干扰和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来促进增殖。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宿主是人和脊椎动物,病毒粒子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等途径感染肺部细胞,也可能通过消化道、尿液、眼部等其他途径传播。本文基于现有研究结果讨论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增殖和传播机制,以期为阻断其传播和致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SARS冠状病毒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方法对临床病例样品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方法鉴定SARS冠状病毒。提取样品RNA,用巢式PCR外侧下游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第一次、第二次PCR。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被检样品扩增出特异片段,经测序验证确实来自SARS相关冠状病毒。Blast比较结果与SARS冠状病毒多伦多株相应片段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结论反转录巢式PCR方法验证在非典型肺炎患者标本中存在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序列,证实该法不失为一种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快速、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状态及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住院治疗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定义为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 41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男20例(48.8%)、女21例(51.2%),中位年龄为68.0(58.5,74.0)岁,平均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8.98±11.71)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关(P均<0.05),而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是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