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索研究肺心宁颗粒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大鼠肺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与肺心宁组。采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熏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泼尼松组、肺心宁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片、肺心宁颗粒灌胃,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30 d,第31 d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评分并测定平均肺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肺泡数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支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泡病变的各项指标评分及气道病理总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心宁组与泼尼松组大鼠平均肺泡数增加(P0.05),且作用优于泼尼松组(P0.05);肺心宁组与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支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泡病变的各项指标评分及气道病理总分降低(P0.05),且与泼尼松组作用相当(P0.05)。结论肺心宁颗粒可能通过减少肺大泡的形成而减少痰液分泌,从而发挥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气道炎性病理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方对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宣肺健脾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建立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一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支气管基底膜周径、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 Wam),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配体(TGF-β)及其受体Ⅰ(TβR Ⅰ)、受体Ⅱ(TβRⅡ)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腔内可见黏液栓和炎性细胞,支气管平滑肌层明显增厚;地塞米松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气管壁和平滑肌增厚明显减轻,黏膜结构较完整;宣肺健脾方组支气管黏膜上皮无明显增厚,管壁及其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和宣肺健脾方组的Wat、Wam减少,宣肺健脾方组Wat、Wam较模型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两药物组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WEU)降低,巨噬细胞(MAC)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支气管一肺组织TGF-β1、TβR Ⅰ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药物组TGF-β1、TβR Ⅰ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宣肺健脾方组TGF-1β1、TβRⅠ表达较地塞米松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宣肺健脾法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TGF-β1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而干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济川煎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血浆P物质(SP)、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及结肠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探讨济川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并为临床选择治疗剂量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分别予小、中、高剂量济川煎液灌胃大鼠,同时设立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粪便湿重、大鼠体重、血浆SP含量及肠组织c-kit mRNA含量等指标。结果济川煎各剂量组大鼠粪便湿重均高于模型组,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济川煎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均低于模型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济川煎各剂量组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模型组(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济川煎各剂量组大鼠平均肠推动率大于模型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浆SP含量模型组低于济川煎各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肠组织中c-kit mRNA含量模型组低于济川煎各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济川煎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血浆SP、肠组织ICC含量及粪便含水量等因素,促进大鼠肠蠕动,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便秘状况,且在本试验用药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桃红芪术软肝煎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药物组(秋水仙碱组、扶正化瘀胶囊组)、桃红芪术软肝煎组(桃红芪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分3、6、9周3个时间点采用50%CCl41 mL/kg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进行肝纤维化模型制作,同时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理表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的E-Cadherin、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Smad2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的E-Cadherin、Vimentin、TGF-β_1、Smad2的mRNA表达。结果:肝纤维化病理结果显示,随着造模、给药时间的延长,各给药组均能明显阻断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进展;与模型组比较,第9周时桃红芪术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从第3周至第9周,E-cadherin表达均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用药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TGF-β_1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mad2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芪术低剂量组Vimentin mRNA、Smad2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芪术软肝煎中剂量组Smad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扶正化瘀胶囊组TGF-β_1 mRNA、Vimentin 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芪术软肝煎可持续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调节上皮间质转化,治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骨桥蛋白(OPN)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改善AR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埋线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埋线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双侧鼻腔局部滴入卵清蛋白复制AR大鼠模型。埋线组给予双侧"迎香"穴埋线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评分,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染色法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OPN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及埋线组大鼠的一般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治疗后,埋线组一般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大鼠肺组织各级支气管分支结构正常,支气管纤毛上皮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肺组织部分气道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腔内黏液分泌增加,肺泡间隔增宽,支气管周围和肺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埋线组大鼠肺组织各级支气管分支结构基本正常。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肺纤维组织吸光度值及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及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杯状细胞计数和肺纤维组织吸光度值均与OPN蛋白的阳性表达吸光度值、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减轻AR大鼠下气道炎性反应,延缓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OPN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CC趋化因子配体1(CCL1)、CC趋化因子受体8(CCR8)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肺俞""大椎""风门"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法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20 min或回旋灸10 min进行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 d。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CCL1和CCR8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支气管管腔规则,支气管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泡排列规律;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聚集,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肺泡结构紊乱;针刺组和艾灸组支气管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程度均较模型组轻,肺泡排列较规则。模型组肺组织中CCL1、CCR8蛋白及STAT6 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艾灸组CCL1、CCR8蛋白及STAT6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灸能通过抑制肺组织中CCL1、CCR8蛋白及STAT6 mRNA的表达干预气道炎性反应,这可能是针灸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药红肿消酊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分泌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脓肿周围不同位置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预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模型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采用不同药物换药治疗。分别于治疗3、7、14 d每组大鼠行心脏取血1.5 ml,同时采用100μl 0.9%Na Cl溶液冲洗除空白组外的大鼠创面后回收伤口分泌物,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内CRP、PCT以及分泌物中MMP-2的含量,14 d后处死大鼠,提取大鼠脓肿周围1 cm、2 cm、3 cm皮下组织制成切片,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脓肿周围不同位置皮肤及肌肉组织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及毛细血管扩张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及治疗组在各时期血浆CRP及PC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高于空白组,并在治疗末期趋于稳定。在治疗期间,采用红肿消酊剂外用的预治疗组及治疗组血浆CRP及PCT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及模型组,在治疗早期(3 d、7 d)时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的对照组血浆CRP及PCT含量与预治疗组及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治疗14 d时预治疗组及治疗组血浆CRP及PCT含量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后期(7 d、14 d)时,预治疗组及治疗组创面分泌物MMP-2含量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镜下观察脓肿周围组织显示治疗组及预治疗组距离脓肿不同位置皮下肌肉组织炎细胞浸润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模型组。结论应用红肿消酊箍围治疗大鼠皮肤脓肿,能够通过降低血浆内CRP及PCT含量,同时能够降低分泌物MMP-2含量,减轻脓肿周围组织炎性浸润,改善全身及局部感染,从而为护场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玉屏风散加味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微环境相关因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分泌片(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玉屏风散加味方低剂量组、玉屏风散加味方中剂量组、玉屏风散加味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持续被动烟熏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模型成功后给予大鼠继续隔天烟熏刺激8周,于实验第17周开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灌胃28 d。末次灌胃24 h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SIgA、SC,TNF-α、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气管上皮脱落、充血,可见肺大泡,肺内细支气管上皮增生、管腔变窄、管壁增厚,管壁及肺间质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玉屏风散加味方各组大鼠肺内细支气管上皮增生不明显,管壁及肺间质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可见肺大泡,细支气管管腔狭窄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SIgA、IL-8、SC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玉屏风散加味方低剂量组SIgA表达水平和玉屏风散加味方中、低剂量组S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玉屏风散加味方高、低剂量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玉屏风散加味方高、中剂量组SIgA表达水平和玉屏风散加味方高剂量组SC表达水平、玉屏风散加味方中剂量组TNF-α表达水平、玉屏风散加味各剂量组IL-8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可改善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增强SIgA和SC的表达,降低TNF-α和IL-8的表达,提示该方药可干预COPD气道炎症微环境,增强机体局部黏膜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雾化阻断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雾化阻断剂组分别用卵蛋白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自造模之日起,针刺组每次雾化激发前先进行针刺干预,穴取"大椎""肺俞""风门";雾化阻断剂组给予雾化阻断剂LY294002干预,均隔日1次,共7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AKT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气道周围有多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聚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狭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有少量炎性细胞,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程度较模型组轻。模型组AKT蛋白表达较空白组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雾化阻断剂组AKT蛋白表达较低(均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雾化阻断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可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中AKT蛋白表达以减轻炎性反应和改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喷雾剂对实验大鼠全麻气管插管后呼吸道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组,甘草喷雾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插管法制作动物模型。持续插管60分钟后,拔出气管导管,分别摘取各组动物咽喉部黏膜及其下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动物股动脉取血,离心抽取血清,检测TNF-α、IL-1及IL-10的含量。结果:大鼠血清TNF-α、IL-1、IL-10含量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评分甘草喷雾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甘草喷雾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喷雾高、中剂量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喷雾高剂量组与甘草喷雾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各剂量组黏膜上皮表面炎性渗出均较生理盐水组减轻,固有膜内炎细胞浸润均较生理盐水组减轻。结论:甘草喷雾剂对气管插管后呼吸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