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依据Hoehn-Yahr(H&Y)分级标准对125例PD患者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根据文献及专家经验研制PD症状定式调查问卷,并由中医师专人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问卷调查,将病例报告表汇总后,由研究者统一进行中医辨证,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诊断.结果 125例PD患者中,单证96例(76.8%),复合证候29例(23.2%).阳性主证依次为脾肾两虚证(22.4%)、肝肾阴虚证(18.4%)、脾肾阳虚证(16%)、气阴两虚证(15.2%)、痰热动风证(12.8%)、气虚血瘀证(4.8%)、阴阳两虚证(4.0%)、脾虚湿盛证(3.2%)、湿热内蕴证(1.6%)、肝郁脾虚证和肝火上炎证(0.8%).H&Y1.0~1.5级与H&Y2.0~3.0级中证候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早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痰热、瘀血明显;中期脾肾两虚证为主,痰湿壅盛;晚期以气虚、阳虚为主,渐及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3.
晚期胃癌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中医证候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免疫功能关系,为晚期胃癌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回顾性研究132例病历完整的单纯中医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依据病历资料里详细描述的症状、舌脉等按照指南将其辨证划分为5种证型,并详细记录每个患者入院测量的CEA、CA125、CA724、CD_4~+、CD_8~+、CD_4~+/CD_8~+值,运用方差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中医证候间各个指标的差异及中医证候与各化验指标的关系,探讨晚期胃癌中医证候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结果:(1)肝胃不和型CD_4~+、CD_4~+/CD_8~+值最高,CD_8~+值最低,气血双亏型CD_8~+值最高,CD_4~+、CD_4~+/CD_8~+值最低;(2)CEA、CA125值以痰瘀互结型最高,CA724值以胃热伤阴型最高,而CEA、CA125、CA724值均以脾胃虚寒型最低;(3)中医辨证分型的回归方程:中医辨证分型=2.535-2.744(CD_4~+/CD_8~+)-0.042(CD_4~+)+0.023(CA724)+0.128(CD_8~+)(调整R2=0.349)。结论:肝胃不和型细胞免疫功能最好,气血双亏型细胞免疫功能为最差;痰瘀互结型与胃热伤阴型预后最差,脾胃虚寒型预后最好;中医证候与CA724、CD_4~+、CD_8~+、CD_4~+/CD_8~+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COPD营养不良急性加重期(120例)单一证候共36例,占30%;复合证候共84例,占70%;单纯实证38例,占31.67%,单纯虚证23例,占19.17%,虚实夹杂证59例,占49.17%。COPD营养不良稳定期(105例)中单一证候共21例,占20.00%;复合证候共80例,占76.19%,常见复合证候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单纯实证12例,占11.88%,单纯虚证60例,占59.41%,虚实夹杂证29例,占28.71%。无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涉及脾虚、脾胃不和证候居多,达50%之多,常与它证相兼存住。结论:COPD营养不良急性加重期证候以复合证候为主,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稳定期以虚证为主,以两两兼证居多,多表现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脾胃不和在COPD营养不良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587例慢性肾衰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以肾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CRF发生后达到一定程度,都有进行性和不可逆转的特点,病情危重,并出现多系统合并症。中医在长期治疗CRF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反映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为规范化诊疗提供客观数据.方法:收集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对基本资料、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男66例,女54例,男女比例1.22∶1;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64.40±10.39)岁;年龄60岁以上者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100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致病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调查100例外阴营养不良的就诊患者,选取18个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本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单因素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有9项,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形成本病的因素按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患阴道炎,性格易怒易紧张,带下量多,平时偏嗜辣食,产次增多,绝经后妇女和尿道炎;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肾阴虚型占43%,肝经湿热型占27%,脾肾阳虚型占20%,血虚风燥型占10%。结论:患阴道炎、易怒易紧张者、带下量多、偏嗜辣食、产次增多者、绝经后妇女和尿道炎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证型主要以肝肾阴虚、肝经湿热、脾肾阳虚、血虚风燥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中医本虚证候分布及对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期收治的仅有糖尿病肾病未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中医本虚证候分布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Ⅴ期主要是脾肾阳虚,Ⅲ期、Ⅳ期主要是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和肝肾阴虚。比较不同分期结果发现,不同分期在证型上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分期主要为Ⅲ期、Ⅳ期,而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分期主要以Ⅲ期为主,2组分期差异显著(P<0.05);根据中医本虚证候分布分析发现,观察组主要表现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同时合并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对照组主要表现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比较2组中医本虚证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与未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在中医本虚证候分布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中医本虚证候分布特点,以此为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择更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气阴两虚与痰瘀互阻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这一命题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挖掘肺癌转移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可以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肺癌转移上的优势,对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影响。方法:3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单纯化疗、化疗前中药和化疗后中药3组,用益气健脾法中药干预,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积分、血象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单纯化疗组最明显(P<0.05),中药干预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化疗组60%(6/10)出现III度血液毒性,化疗后中药组10%(1/10)出现III度血液毒性而化疗后中药组未出现III度血液毒性病例;T细胞亚群: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 )及CD4 /CD8 比值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干预两组反有上升(P(0.05)。结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影响中医证侯,使肿瘤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益气健脾中药干预可减轻或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使CD4 /CD 比值向CD 方向漂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HIV/AIDS患者主要中医虚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Clementine中的特征选择节点筛选142例脾气虚弱及肺脾气虚证HIV/AIDS患者的主要实验室指标,四诊信息中的主要症状和舌象进行网络训练,建立脾气虚弱和肺脾气虚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样本按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建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模型的正确率。结果:筛选出了发热、咳嗽咳痰、神疲乏力等10项对模型构建重要的指标,模型训练集诊断的正确率为87.25%,测试集诊断的正确率为80.00%。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诊断艾滋病患者脾气虚弱和肺脾气虚证型,在中医证型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与中医气虚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4、7、14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9,NK;术后每天查房,记录其咳嗽、咯痰、面色及脉象等情况及持续时间.结果:与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影响。方法:3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单纯化疗、化疗前中药和化疗后中药3组,用益气健脾法中药干预,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积分、血象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单纯化疗组最明显(P〈0.05),中药干预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化疗组60%(6/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化疗后中药组10%(1/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而化疗后中药组未出现Ⅲ度血液毒性病例;T细胞亚群: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干预两组反有上升(P〈0.05)。结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影响中医证侯,使肿瘤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益气健脾中药干预可减轻或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使CD4^+/CD87^+比值向CD4^+方向漂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虚在老年恶性肿瘤发病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89例不同年龄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0岁以上患者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的比例显著高于30-49岁组与50一59岁组(P〈0.01);不同年龄组间虚证与实证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虚证的比例增高,而实证的比例降低;②不同年龄组间虚实夹杂证与实证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虚实夹杂证的比例增高;③不同年龄组间虚证与虚实夹杂证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虚证与虚实夹杂证的比例同步增高。结论:正虚是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必须注意扶正培本,祛邪不伤正,才能达到治病留人、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光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5):36-37
目的 观察龟莲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84例以龟莲汤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性激素的水平的变化.结果 龟莲汤能有效的升高患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龟莲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中医“有诸内必行之于外”理论,结合方证辨证抓主症的思想,提出“虚特症”这一概念,从古籍文献、专家经验方中提取出虚特症,认为其广泛存在,并有其自身特点,能经过临床实践检验。将虚特症运用到诊断,可以达到中医辨证执简驭繁的目的,一方面为丰富中医辨证体系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为补充证候生物学研究,发展中西医结合诊断提供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脾脏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的代谢组变化。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患者为实验组(即"脾病"组),以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即"脾未病"组)。采用标准化方法收集全唾液,应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唾液中的代谢物组。结果:脾脏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唾液中1H NMR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唾液1H NMR谱的主成分积分值集中分布于椭圆形散点图(95%置信区内)的3个区域,脾气虚证组、湿热蕴脾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交叉和重叠。进一步对1H NMR谱变化值影响较大的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唾液中主要是葡萄糖(3.82 ppm)、N-乙酰糖蛋白(2.02ppm)、比咯氨酸(2.06 ppm)、乙醇(1.18 ppm)、山梨醇(3.66 ppm)、羟脯氨酸(2.34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湿热蕴脾组唾液中主要是乙酸(1.9 ppm),丙酸盐(1.06 ppm和2.18 ppm)、牛磺酸(3.42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脾气虚证组唾液中主要是谷氨酰胺(2.14 ppm)、蔗糖(4.22 ppm)、乳酸盐(4.1 ppm和4.14 ppm)、苯丙氨酸(3.26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脾脏虚实状态下(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唾液中有部分代谢物发生了变化,其可以作为脾气虚证、湿热蕴脾证的辨证参考指标,这揭示了中医"脾在液为涎"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西北燥证相关心系疾病虚证体质类型特点。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置心系疾病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结果 (1)心系疾病病例组气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情况二者无统计学差异。(2)血脉类心系疾病阳虚证(20.95%)、心虚证(46.67%)、肺虚证(25.71%)、肝虚证(40.48%)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心肝虚证明显。神志类心系疾病气虚证(68.87%)、心虚证(53.01%)、肝虚证(43.37%)罹患率高于对照组。肌肤类心系疾病仅有阳虚证(15.54%)罹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疆地区心系疾病以心肝虚证体质为主,但随病位不同、年龄差异,虚证类型构成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