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理论研究精华,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翻阅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经验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对生殖脏象与生殖调控、对降调节的认识、对超排卵的认识、对超排卵并发症的认识、对提高卵细胞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有了突出贡献;结论: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理论研究有许多创新,对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做出了较大贡献,值得进一步研究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金哲采用中医药分期论治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具体方法如下: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周期前—"养""促"结合,调经促孕;降调节期—静而勿动,蓄势而待;超促排卵期—厚积薄发,平衡阴阳;移植后(黄体期)—补肾健脾,固冲安胎。临床获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生育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0多年来,中医妇科已在多个环节参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并获得满意疗效。整理与总结妇科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对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中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分析论述中医妇科"肾主生殖"理论在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成功率低,价格昂贵、并发症多且流产率高.其中,胚胎质量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卵细胞质量又是决定优质胚胎的前提条件.研究及应用中医药提高卵细胞质量,对于增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临床妊娠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应运而生,蔡连香教授与时俱进,将传统中医妇科辨证论治不孕症的优势融合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将中医药贯穿使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各个阶段,逐渐形成“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的学术特点。蔡连香教授临证时圆机活法,灵活运用多种辨证方法:首先重视精血理论,认为精血功能正常发挥与否与妇女孕育关系密切;其次强调肾、肝、脾功能协调,肾气旺盛、肝脏正常的疏泄和脾胃的后天滋养,才能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发挥正常功能;再次细调气血、冲任,采用益气养血、行气活血、益气活血、养血和血等法,调理冲任包括滋冲任、强冲任、调冲任,充分发挥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的作用。蔡连香教授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的各个阶段,在取卵前、移植前、移植后分别针对各时期的病机特点,采用自拟“保卵安坤方”“补肾助孕方”“补肾安胎方”辨证论治,为中医生殖新领域提供丰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因素的制约,IVF-ET后的妊娠成功率及正常分娩率都比较低.近年来,采用中医药从整体上对其过程进行干预,包括IVF-ET术前调理、术中辅助、术后预防并发症等,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就中医药在IVF-ET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又称为试管婴儿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不断扩展的趋势。近些年,国内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取得多种突破性研究成果,胚胎移植成功率保持在40.0%左右。中医药在不孕不育的治疗应用中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研究显示,在以往的中医药治疗基础上与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对近年补肾益气中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16,(5)
正近年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到人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笔者从辅助生殖技术(ART)患者的病机,辨证分型,用药原则和治疗经验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认为中医学与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随着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增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 F-E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不孕不育症领域。为提高临床妊娠率,广大医务工作者已在改进超排卵方案、优化实验室培养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归纳近18年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其在中医辅助生殖临床的共性特征。认为近18年补肾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优势更加突显:肾虚是不孕症患者的主要病机;IVF-ET前辨证补肾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IVF-ET前应重视其相关"基础疾病"的治疗:辨证调理体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驱邪与扶正并用治疗盆腔炎;肾虚是IVF-ET中的主要病机;IVF-ET中应辨证补肾为主;IVF-ET中应重视辨病辨证结合:补肾健脾法治疗IVF-ET中的卵巢低反应;调肾为主,兼调心肝脾治疗IVF-E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活血解毒法治疗IVFET的子宫内膜异位征;补肾活血治疗反复IVF-ET失败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差等。电针辅助有效防治IVF过程中0HSS发生。IVF-ET中应重视男方的调理。  相似文献   

10.
对蔡小荪教授中医药结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提高不孕症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三步助孕法为:第一步取卵前育肾调经,第二步移植前后健肾助孕,第三步妊娠后健肾安胎。蔡小荪特别强调,在第一阶段需根据不孕症的病因、证候及不利因素进行辨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给予电针干预对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有无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接受IVF-ET的PCOS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达英-35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观察组加用电针干预,穴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子宫、太溪.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取卵日血清、卵泡液干细胞因子(SC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肾虚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受精率[(76.25±20.33)%vs(66.34±15.44)%]、卵裂率[(98.66±3.70)%vs(94.47±9.45)%]、优质胚胎率[(60.20±22.20)%vs(50.55±16.15)%]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46.67%(14/30)高于对照组的37.93%(11/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日血清、卵泡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对接受IVF-ET的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中医肾虚症状,提高临床妊娠率.其机制为通过提高SCF水平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内分泌和卵巢局部微环境,改善卵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药四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中药四性的发展进行回顾,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为中药四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中药四性的研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人卵泡液代谢组学及Ca~(2+)浓度,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的机制。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人卵泡液代谢组学及钙离子(Ca~(2+))浓度、胆碱脂酶(ChE)、肌酐(Cr)对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57例IVF-E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二至天癸颗粒加IVF-ET常规用药组,27例)和对照组(六味地黄颗粒合IVF-ET常规用药组,30例)。观察患者取卵日肾阴虚证候较垂体降调节后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卵泡液Ca~(2+)浓度、胆碱脂酶、肌酐的差异及两组卵泡液代谢组学的变化,取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肾阴虚证候积分为8.30±1.46,受精率0.82±0.09,卵裂率0.97±0.07,优质胚胎率0.51±0.18,对照组分别为9.16±1.15,0.74±0.18,0.91±0.10,0.41±0.0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两组卵泡液代谢组学,试验组主要分布在Ⅰ区;对照组主要分布在Ⅱ区。两组卵泡液代谢组学有明显差异。妊娠组卵泡液主要分布在Ⅰ区。试验组C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E、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调节卵泡液代谢组学和Ca~(2+)浓度,提高卵细胞、胚胎质量,提高IVF-ET妊娠率方面,二至天癸颗粒优于六味地黄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至天癸颗粒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人卵泡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卵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二至天癸颗粒合西药(治疗组,42例)和单用西药(对照组,38例)治疗,观察患者取卵日肾虚证候较垂体降调节后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获卵数、优质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卵泡液LIF水平的差异;对卵泡液LIF水平与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的关系分别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肾虚证候改善程度、优质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提高;卵泡液LI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卵泡液中LIF水平与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均呈正相关。结论二至天癸颗粒能显著提高卵细胞数、胚胎质量和IVF-ET成功率,其机理与增加卵泡液LIF水平、激活卵泡微环境LIF活性充分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mprehensive therapy(TCCT) on promoting g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faile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 because of kidney deficiency, liver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KLB).METHODS: Sixty-sev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trial group with 35 patient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2 patients. The trial group was given TCCT for 3months, then administered IVF-ET or awaited natural pregnancy. The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IVF-ET without TCCT 3 months after the previous IVF-ET or natural pregnancy attempt. The patterns of KLB were observ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natural pregnancy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alculated after treat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using IVF-ET treatment again in fertilized egg number and fertilization rate were evaluat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with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seven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ecame pregnant, while there were no successful concep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in the initial cycle and transfer cycle of IVF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0.05). The tria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ption rat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TCCT can promote the natural pregnancy rat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failed IVF-ET.TCCT could increase patients' fertilized egg number, fertilization rate, pregnancy rate,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fter another IVF-ET treatment.TCCT can also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KLB.  相似文献   

16.
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药治疗研究动态,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分型论治、专病专方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的有关本病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能明显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和预后,其作用机理主要为促进体内铜排出,减少铜的蓄积,并能抗肝纤维化,保护和促进脑、肝、肾功能恢复。结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7.
中药胚胎毒性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娜  胡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17-1320
具有胚胎毒性的中药古称“妊娠禁忌药”,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胚胎毒性中药的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分析,阐述了中药胚胎毒性由妊娠禁忌到遗传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的衍变发展过程以及中药有效成分在遗传和生殖发育毒性中的研究概况。同时,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对胚胎毒性中药概念范畴的确定及其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认为解决的方法可以从严格控制有毒中药、正确炮制和合理配伍以及引申应用等多方面入手。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也是胚胎毒性的中药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之必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所刊藏象及肾文献的统计及分析了解藏象学说的研究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5~2002年所载总文献量、藏象及肾文献量进行统计,并对藏象及肾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该刊所载藏象文献量虽逐年增多,但占总文献量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其内容以专论文献为主,五脏占有主导地位,尤以脾、肾、肝的研究为多,注重藏象实质的基础研究、动物模型及综述文稿占一定比例。结论:该刊作为中医基础学科的主要理论期刊,创刊8年来为藏象学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园地,显示出这一时期藏象学说的研究由泛论向专论深化、由理论向实验倾斜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颗粒对肾阴虚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及卵巢颗粒细胞PI3K、pAkt和FoxO3a的影响。方法:66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高龄(≥35岁)肾阴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除接受相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疗外,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在IVF前接受六味地黄颗粒或安慰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估肾阴虚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观察获卵数、2PN受精率、成胚率和临床妊娠率。在取卵日收集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观察颗粒细胞凋亡率,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的PI3K、pAkt和FoxO3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肾阴虚证候评分从(14.82±1.16)分下降至(7.87±1.32)分,而安慰剂组变化不明显,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成胚率和临床妊娠率(57.35%和46.63%)均优于安慰剂组(48.48%和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获卵数没有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2PN受精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PI3K和pAk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xO3a表达下降。结论:对于接受IVF-ET的高龄肾阴虚证不孕患者,补肾中药可以缓解临床肾阴虚症状,提高成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颗粒细胞中PI3K、pAkt和FoxO3a的表达来改善卵母细胞发育微环境、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