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病致瘀病机演化中不同证候分型的客观特征。方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机变化属气病致瘀的78名受试者进行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分组,并从血压、糖脂代谢、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变化等方面对气病致瘀不同证候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冠心病气病致瘀的病理过程中,气滞血瘀证患者发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S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健康受试者,气病致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层粘连蛋白(LN)表达明显升高(P0.0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降低。结论机体的炎性免疫反应可能在血瘀证的病理环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由情绪应急刺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外周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可能是气滞血瘀证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探讨冠心病痰浊证与气虚证的中医分型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5例,其中痰凝心脉证组37例,心气虚弱证组28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computer,GC/MS)测定两种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并分析其代谢谱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扫描100多个色谱峰,将得到的色谱图与质谱库进行匹配鉴定,最终得到准确定性的化合物46个。MCTree分析结果显示,痰浊证及气虚证患者可被有效区分开,鉴别这两种证型贡献值最大的化合物为丝氨酸,其次为缬氨酸、2羟基丙酸等。对两种证型代谢物量进行比较,发现痰浊证丝氨酸、2-羟基丙酸显著高于气虚证组(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代谢组学方面的差异,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提示代谢组学技术可能成为中医辨证分型的新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代谢组学产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学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对纳入研究代谢产物进行汇总。信号通路分析采用KEGG,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 PA网络软件。结果:共有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22个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34条代谢路径。通过通路拓扑分析选出了7条P值小于0.05的代谢通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代谢通路,分别是:氨酰tRNA生物合成、丁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丙酸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代谢组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涉及到糖蛋白质最终共同通路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和糖异生、氨基酸合成、转运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索代谢组学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患者各18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分析判别法(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两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浆LC-MS图谱的PCA及PLS-DA分析显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能够被明显区分,两组血浆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较气虚血瘀证,3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含量降低,3种肉碱类物质含量升高,2中脂肪酸类物质含量升高,肌酐含量升高。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和气虚血瘀证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两组能量代谢及磷脂代谢存在差异。以L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够将两者区分,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液样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联用及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组、冠心病心绞痛非血瘀证组、健康组能够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图上被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性高。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柠檬酸含量减少,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含量增多(VIP1且P0.01)。结论:找到4种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依次为柠檬酸、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能量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分解代谢的改变构成了其代谢特征,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血瘀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技术,寻找冠心病(CHD)血瘀证患者内源性代谢分子标记物.方法 收集CHD血瘀证患者48例、CHD非血瘀证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运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代谢产物,对代谢物定性分析后,分别采用单变量t检验和多变量蒙特卡罗树法(MCTree)对各组代谢物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受试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种类无差别,总计46种.定量单变量t检验结果显示,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32种代谢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血瘀证组与CHD非血瘀证组比较,胆固醇含量升高,木糖醇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ree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CHD患者血浆代谢物完全分离,对二者分离贡献最大是L-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丝氨酸,且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之间有明显分离趋势,44种物质对分类有显著影响.结论 血浆GS-MS代谢图谱能有效的从健康人中区分出冠心病患者、从冠心病患者中区分出血瘀证患者,这些含量存在差异和对分类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CHD血瘀证诊断和辨证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和12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2组尿液核磁共振氢谱的PLS-DA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能够被区分,2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组尿液中柠檬酸、α-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葡萄糖、3-羟基丁酸、丙酮、酪氨酸、肌酐、氧化三甲胺、二甲胺、马尿酸的含量高于血瘀证组,而胆汁酸、组氨酸的含量低于血瘀证组。结论:2组尿液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尿液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王文波 《中医药导报》2001,7(5):213-215
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 (治疗组 ) 10 8例 ,并与山海丹胶囊治疗的 10 0例(对照组 )作了随机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 82 .0 0 % ,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相似文献   

11.
王文波  程小燕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7-78,98
文章对近年来气虚血瘀在中医药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诸多文献认为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说明了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对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解毒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总有效率,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量表对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药物口服;观察组给予基础药物口服治疗联合养心氏片。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运动试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有效率为78.0%,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结论:养心氏片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心绞痛症状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黄稳心汤治疗气虚痰浊、瘀毒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因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并接受PCI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痰浊、瘀毒互结的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三黄稳心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血脂水平,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功能,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脱落3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T-pro BNP、CRP、TC、TG、LDL-C水平下降(P<0.05),HDL-C水平、射血分数(EF)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治疗后NT-pro BNP、TC、LDL-C水平及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下降(P<0.05),临床有效率、HDL-C水平、EF升高(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ALT、CR异常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稳心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气虚痰浊、瘀毒互结证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痛心绞痛气阴两虚及兼痰瘀证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各指标的客观特征表现及其规律,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痛心绞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49例)及气阴两虚兼痰瘀证(52例)的患者共10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接受平板运动试验记录(1)试验阴性或阳性结论;(2)总运动时间(min);(3)最大代谢当量(Max MET);(4)峰运动ST段平均下移(mV);(5)ST段下移0.1mV所需时间(min);(6)ST段下移0.1mV时代谢当量;(7)测量并计算运动前与运动后即刻QRS波时限(ms)变化。结果 与单纯气阴两虚证组比较,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较高,峰运动ST段平均下移幅度,运动后即刻与运动前QRS波时限差较大,总运动时间、最大代谢当量、ST段下移0.1mV所需时间、ST段下移0.1mV时代谢当量值均较低;运动诱发心绞痛的比率较大,能达到目标心率的患者所占比率较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组较气阴两虚证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差,冠脉病变程度重,是较严重的中医证型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养心氏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养心氏组(西药治疗+养心氏片),每组48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的中医症状体征、心绞痛症状、心电图、hs-CRP、NT-pro BNP、Hcy、血脂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为率75.1%,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养心氏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3)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为70.83%,P0.05;4)养心氏组hs-CRP、NT-pro BNP和Hcy分别为(1.21±0.27)mg/L、(597±171)ng/L和(7.24±0.4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58±0.37)mg/L、(898±151)ng/L和(8.93±0.45)μmol/L,P0.05;5)养心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4.58%,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加载补肾抗衰片治疗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补肾抗衰片治疗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抗衰片口服,观察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痹心痛证候、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索(TXB2)及6-酮-前列腺素F,。水平的改变。结果胸痹心痛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OO%(P(0.05)。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6.67%(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76.67%(P〉0.05)。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治疗组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并能升高HDL-C及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七活血汤与心痛定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70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痛定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七活血汤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等变化情况;同时发放SF-36生活质量表调查表,对2组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为42.86%,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患者PF、RP、BP、SF、M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徐毅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1):1358-1360
目的:探讨通脉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采用通脉止痛汤,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共取汁400 mL,分2次温服;对照组70例,采用步长脑心痛,4粒/次,3次/日,口服。2组均给以降压、调脂、降血糖、抗凝等病因治疗及低盐、低脂等基础治疗。2组均28 d为1疗程。结果:两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66.33,治疗组平均秩次为88.4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为89.53%,对照组有效率为7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68.66,治疗组平均秩次为86.5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为80.23%,对照组有效率为5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6例患者按时完成了研究性治疗,显示了治疗药物的良好依从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脉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