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叶天士创立“络病”学说,并继承与发扬了虫药通络法。为探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虫药通络法的运用特点,文中分别从虫药通络法的来源、叶天士对虫药通络法的运用、虫药通络法的临床发展以及虫类药的特殊服法来探析虫药通络法。其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瘾疹、痹证以及各种脏腑络病,如糖尿病肾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等。叶天士对虫药通络法的运用,为中医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中医临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举例探讨虫类药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应用,推动虫类药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DKD的诊疗,为今后中医治疗DKD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论述络病理论的生理及病理及虫类药物及其作用特点,并基于络病理论,分析DKD的络病病机,糖毒损络为其发病基础,肾络痹阻为其病机关键;进而探讨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以及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原则。结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具有通络除痹作用的“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是治疗DKD的重要药物,具有搜风剔邪通络、泻热利水通络、化痰散结通络、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消癥通络及补益肾阳涩络等功效。结论:虫类药在DKD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DKD的治疗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治心络均不可偏废,而虫类药以化瘀通络、搜风解痉等功效见长,具有治疗CMD的潜在价值。但目前未见对虫类药治疗CMD的研究与总结,据此,该文以中医“血-脉-心络”共病理论为切入点,将CMD病机演变分为5个环节,即病起在血(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病进在脉(粥样斑块形成;粥样斑块不稳定)、病发在心络(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收缩、痉挛)、病末在心络(微血管重塑)、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全程,以探讨CMD的发病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结合虫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从祛痰化瘀以通络、搜风解痉以止痛、以毒攻毒以散结、通补心络以荣心等4个方面阐述虫类药在CM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MD提供理论依据,拓宽用药思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脉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从脉络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DN研究的热点。文章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DN的中医病机,提出"肾虚络瘀""毒损肾络"是其核心病机,并据此提出"活血通络、解毒益肾"的治则及应用通络益肾方治疗DN,为中医有效防治DN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虫类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大家对虫类药的运用心得,搜索现代对虫类药进行药理学研究的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运用实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不足,痰瘀、湿热、瘀毒等实邪痹阻形成的本虚标实之证,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解毒攻毒的特性,用于肿瘤的临床防治正为合拍。结论:在辨证论治治疗肿瘤的基础上加用对症的虫类药,可以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从络病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发现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治疗以补虚通络法为主要原则,基础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皮损伤及减轻肾脏损伤有关。中医络病理论可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也在临床运用中显示出一定优势。但目前补虚通络法的临床运用以补虚药物与化瘀药物的联合使用为主,而血瘀证与络病虽有重叠但并非同一范畴,因此当前糖尿病肾病的络病辨治未能结合络脉自身病变与主要致病因素及继发病机变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期辨治,未能充分重视辛味药、藤类药及虫类药等经典络药的对证使用。此外,糖尿病肾病治络方药的基础研究缺乏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分析。据此,倡导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更具体系的糖尿病肾病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肾病的络病实质,强调络药和微观辨证在糖尿病肾病靶药筛选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糖尿病肾病中络药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络病理论和治络方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络至少由3种通道组成:主要运行营卫的经络,单独运行卫气的经络和单独运行神气(即狭义的“经络之气”)的经络。其中,主要运行营卫的络脉为血络;单独运行卫气与神气的络脉属于气络。虫类药可以通达络脉,根据功能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入血络,具有活血化瘀、通达营血之功;一类轻清飞升入卫气之络,具有宣风泄热、通达卫气之功;一类相对重浊沉降善入神气之络,具有搜风剔络、通达神气之功。中医络病包括血气之络病、卫气之络病和神气之络病三种,临床上需要根据络病的病机特点与虫类药性质分别选用入血络、卫气之络、神气之络的虫类药,以通络达血、通络达卫、通络达神。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较常见的一种,气虚血瘀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络病理论”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骨病的诊疗当中。“络病”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与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络虚通补”为通络法中的一种,运用“络虚通补”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理论依据充足。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与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之间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相关性,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并重,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前列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着手分析,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络病,并运用现代络病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应注意“不治已病治未病”、通补兼施以求良效;以及探讨虫类药入络搜剔、辛香通络,提高疗效和取象比类、藤类入药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滕然  蒋益兰 《陕西中医》2020,(7):941-944
“瘀”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瘀血形成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病机,临床中活血化瘀药物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的作用也得到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近几年有些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从而使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抗肿瘤应用出现争议。认为使用时结合辨病辨证、分阶段运用、合理择药、酌情定量、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仍能在防治恶性肿瘤转移中发挥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仝教授治疗肿瘤经验偶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仝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病工作多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火郁发之"为临床治疗郁病的常用方法,无论火郁何处,用药都当避免一味苦寒泻火,必须使用温散药物,使郁火得以清泄、发散。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多为脾阳虚、毒瘀互结,从阳虚毒瘀论治,采用温补脾肾、化瘀解毒法治疗,能够取得较满意疗效。多发性骨髓瘤辨证多为肾气亏虚、毒瘀互结,治疗采用补肾填髓、化湿、逐瘀、解毒之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赵玉庸教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年,尤其擅长肾脏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尿毒症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衰败为主,标实为湿、浊、毒、瘀."肾络瘀阻"为病机关键.治疗宜健脾补肾、泄浊解毒通络,以降浊通络方治疗,中药辅以血液透析,对于部分尿毒症早期患者,及时中药介入,可逐步停止血透,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5.
培元开郁法为血管性抑郁症的主要治法,文章旨在探讨其对血管性抑郁症元气亏虚,气血郁滞病机演变不同阶段的防治原则。通过文献研究,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对培元开郁法的分期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未病先防,重脾肾培元固本,调气血开郁防滞;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培元开郁,顺气化痰,防传杜渐;病后止遗,培元开郁,化瘀解毒,通络疗损;病后调养,培元开郁防复发。总之培元开郁防治血管性抑郁症,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小儿RMPP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7.
小金丹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全生集》,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个有效方剂,有消岩散结、化瘀祛毒之功。临床应用小金丹治疗某些肿瘤,疗效肯定。研究发现小金丹提取物作用24 h后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DA-MB-453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加减小金丹对胃癌术后患者高凝、低纤溶、低细胞免疫状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推迟转移发生,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小金丹可显著影响人肝癌细胞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小金丹联合其他中药,还可治愈胰腺癌。在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癌的治疗方面,小金丹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于咯血症状的肺癌,用小金丹以活血通络,化瘀止血,配合西药治疗,可共达止血之效。此外,还发现小金丹可以治疗脑肿瘤、颈部肿块、骨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小金丹诸药共用,化瘀、解毒、止痛、行气、散结等功效,将其用于肿瘤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方法:总结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意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的应用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提出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脑缺血新的观点。结果: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符合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价值。结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9.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以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缺失为主要病症,在传统中医中没有特定的病名,而根据它的特点认为其属于“痴呆” “呆病”等范畴,传统治疗多从肾虚、肝郁、脾弱等脏腑不调或从痰阻、血瘀等邪气阻络论治。现从“血虚不养心神” “血瘀阻窍,神机失用”病机着手以黑逍遥散为代表,从“养血安神、行血宁神”的方向对论治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探析,为挖掘中医经典理论,探求新的治疗方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脱发是一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与遗传、衰老、免疫、激素、感染、精神和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药防治脱发历史悠久,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防治脱发的中药以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化瘀类为主,该类中药除具有生发、育发的药理活性外,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调节毛囊生长异常的特点。对补虚、清热、活血化瘀等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防脱生发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脱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为中药防脱发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