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证候与胃排空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以及证候与胃肠动力异常变化的关系。将 14 6例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X线钡透固体胃排空检测 ,比较不同证型组间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胃轻瘫的脾虚兼证型占 84 9% ,而胃阴虚兼证型仅占 15 1%。胃排空障碍严重程度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分别与脾虚兼气滞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而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 ,兼夹的病邪性质不同 (痰浊 /痰瘀与气滞 )与胃排空障碍严重程度有关 ,DGP的证候与其胃肠动力学的异常改变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胃轻瘫证候特点及其证候与胃排空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以及证候与胃肠动力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四诊、有关诊断资料和纳入标准,对146例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X线钡透固体胃排空检测,比较不同证型组间的差异.结果:1.糖尿病胃轻瘫的脾虚兼证型占绝大多数(84.9%),而胃阴虚兼证型仅占15.1%,并且单纯脾气(阳)虚或胃阴虚的比例甚少;2.证型不同胃排空障碍程度有差异,胃排空障碍严重程度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分别与脾虚兼气滞组比较,P<0.001,有显著差异,而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病证,以脾虚兼证型为主,并且脾虚是DGP的主要病理基础;兼夹的病邪性质不同(痰浊/痰瘀与气滞)与胃排空障碍严重程度有关,即DGP的证候与其胃肠动力学的异常改变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46例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胃动力检测,以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证候与胃动力异常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DGP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及同步检测X线钡透固体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比较不同证型组间的差异.结果:1.脾虚兼证型DGP病例中,脾虚兼痰浊组和脾虚兼痰瘀组分别与脾虚兼气滞组的胃排空障碍程度进行比较,均为P<0.001,说明胃排空障碍程度不同证型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脾虚兼证型的DGP病例中,70例进行了血浆MOT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的血浆MOT水平作对照,结果显示:各脾虚兼证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浆MO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脾虚兼痰浊、脾虚兼痰瘀组分别与脾虚兼气滞组比较,血浆MOT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脾虚兼气滞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脾虚兼痰浊、脾虚兼痰瘀组与正常组比,P<0.01;脾虚兼痰浊、脾虚兼痰瘀组分别与脾虚兼气滞组比较,P<0.01.结论:同样的病理基础-脾虚,若兼夹的病邪性质不同(有形之痰浊/痰瘀;无形之气滞),即证型不同,体现DGP胃动力异常改变的程度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证候不同,胃排空障碍的严重程度及血浆MOT水平有-定的差异,因此,DGP的中医证候与胃动力学的异常改变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当地维吾尔族患者303例和汉族患者3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中医症状信息调查,比较维汉两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差异。结果维吾尔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维吾尔族痰浊阻滞证、血瘀证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汉族(P均0. 05),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汉族(P均0. 05)。维吾尔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腰酸等,汉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神疲乏力、失眠、眩晕等。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中医治疗可从脾肾入手,以健脾补肾、化痰泄浊为治则;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中医治疗可着重从肾入手,以补益肾气、化痰逐瘀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中医辨证标准将93名患有老年T2DM同时合并认知障碍的病人划分为四个证型:肝胃郁热证12名、阴虚火旺证11名、肾阳亏虚兼痰浊证31名、脾肾两虚兼血瘀证39名,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受教育年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 WHR)、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等指标。结果 四个证型患者的年龄、男女性别比例、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BMI及HOMA-IR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亏虚兼痰浊证患者的WHR、CRP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证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性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特点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HS患者362例,分析中医学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从中医证候学角度探讨OSAHS合并疾病及其特点。结果: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10个中医证候,其中痰瘀互阻证型占37.6%,痰浊中阻证型占15.5%;中医证候虚实分型与患者年龄呈线性正相关(P<0.05);合并疾病以痰瘀互阻证型多见,但合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痰浊中阻证型为主。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OSAHS发病与痰瘀、痰浊密切相关,随着患病年龄的增加,中医证候有虚实夹杂证型增多的趋势;合并其他疾病以痰瘀互阻症候为主,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痰浊中阻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7.
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三酰甘油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湿热夹瘀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除湿化瘀方组(治疗组)和苯溴马隆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除湿化瘀方和苯溴马隆,30d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并对治疗前后尿酸、三酰甘油进行比较。结果除湿化瘀方降尿酸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中医湿热夹瘀证候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三酰甘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除湿化瘀方能降低血尿酸,改善湿热夹瘀型中医证候,并降低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及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将244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合并相关疾病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组中医证型,分别为湿热蕴结证、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比较5组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肝肾阴虚证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痰浊内阻证明显降低,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分别较其他证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脂蛋白(Apo AI)各中医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其他三证型明显降低(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GGT、HDL-C、Apo A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丁宪春  夏秋敏 《新中医》2015,47(3):95-9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中药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患者通过变量筛选和聚类分析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SUA)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得到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2%,对照组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候主要有肝风痰浊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阻证,瘀血阻络证等4种证型,治疗以调补肝肾为基础,兼以祛痰湿通经络的中药汤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值和血尿酸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郑丽  李树斌  马力  许国磊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77-77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胃电图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13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虚证、虚实夹杂证2个主证型,对113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了胃电图检测,并与糖尿病无胃轻瘫患者的胃电图水平作对照,并对各证间胃电图指标做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脾虚夹痰阻及脾虚夹血瘀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各脾虚及兼证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电图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而且以脾虚为基本病机,兼夹痰浊、痰瘀、气滞为主要证候类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不同中医证候与胃电图的异常改变相关联,可将胃电图指标作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和治疗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13.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统计患者病程、年龄、地区,并检测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结各证候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150例,占33.78%;瘀热阻滞证131例,占29.50%;痰浊阻滞证117例,占26.35%;肝肾阴虚证46例,占10.36%.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病程长于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P<0.05);年龄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较长者主要表现为瘀热阻滞证(P<0.05);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痰浊阻滞证为主,慢性期以瘀热阻滞证为主(P<0.05);各地域间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证候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炎性指标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向先玉  冉颖卓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9-1602
目的:通过对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的临床分析研究;了解患者中医体质与其证型分布;探求体质、证型等因素与T2DM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故而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体质及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77例(28.52%),阴虚质63例(23.33%),气虚质、湿热质42例(15.56%)。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痰热(湿)互结证有89例(32.96%),气阴两虚证有64例(23.70%),肝肾阴虚证有53例(19.63%),热盛津伤证有42例(15.56%),阴阳两虚证有22例(8.15%),兼血瘀证有30例(11.11%),兼痰浊证有27例(10.00%)。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热(湿)互结证最多;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该结论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探究不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糖尿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不同证候组。结果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虚实夹杂,多以虚证为主证,其中气虚证最多(占34.4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0.26%)、阴阳两虚证(19.44%)和阴虚证(15.83%),以实证为兼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滞。结论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兼痰湿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