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优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挥发油的工艺,分析粉碎度对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挥发油的工艺条件,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GC-MS对枳壳粉碎度为24目和50目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最佳水蒸气蒸馏法工艺条件为枳壳粉碎度24目,加11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7 h。从24目枳壳粉末挥发油中鉴定出45个组分,50目中鉴定出39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9.46%和99.53%。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挥发油提取率较高且成分种类多,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挥发油的工艺,分析影响提取挥发油的因素。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粉碎度、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挥发油的工艺。结果:以粉碎度10目、加水量8倍、提取时间7h,为枳实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提取,可为开发枳壳挥发油新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香连金黄软膏乙醇提取与挥发油提取工艺,并探讨采取蒸馏提取挥发油对姜黄素、橙皮苷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以收油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收集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以姜黄素、橙皮苷、干膏率为指标成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提工艺。结果:醇提优选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溶剂8倍量(姜黄粉碎粒径为10目)。挥发油提取优选工艺为姜黄粉碎粒径为10目,加入8倍量水,提取5h,不浸泡。提取挥发油使姜黄素提取率下降约21.47%,橙皮苷提取率上升约18.08%。结论:醇提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姜黄素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确立红豆蔻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药材粉碎程度,加水倍数,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红豆蔻原药材粉碎成14目粗粉,加6倍的水,水蒸汽蒸馏6 h收取挥发油。结论:筛选的提取工艺可行、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林华  楼步青  李滨萍 《中药材》2005,28(3):228-229
目的:通过对脑力智宝胶囊处方中石菖蒲等含挥发油药味的提取条件及β-CD包合工艺优选,确定其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挥发油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进行优选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收率及包合物收得率为筛选指标,对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进行工艺优选.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浸泡1 h,蒸馏6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加12倍量β-CD,包合2 h,包合温度为60℃.结论:本实验表明该工艺挥发油的提取率和收得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黔产宽叶缬草根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根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蒸馏时间、液料比、浸泡时间及粉碎度等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结果: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10 ~ 20目,料液比1∶10,蒸馏时间5h,浸泡时间4h;此工艺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5.74%.缬草油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含有烯、醇、酮、酯、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冰片酯、香树烯和坎烯占主导地位,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7.94%,18.52%,10.26%.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缬草根挥发油工业化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种子挥发油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五味子种子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度、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挥发油得率的主要因素为粉碎度,其次为蒸馏时间和料液比,最后为浸泡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五味子种子粉碎度60~80目,料液比1∶5,提取8 h,浸泡2 h。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简单易行,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到2.72%。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金银花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盐析法提取金银花挥发油,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氯化钠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效应面法,以金银花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金银花挥发油的优选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为1h,提取时间7h,加水量为20倍药材量,盐析液氯化钠浓度为8.5%。结论:水蒸气蒸馏-盐析法适合用于金银花挥发油的提取,挥发油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开关"药对石菖蒲-苏合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基础,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条件。依据Design-Expert 8.0.6.1软件对各试验点的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中药"开关"药对石菖蒲-苏合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在药材粒度60目,液料比(m L∶g)9∶1,提取时间9h的提取率最高。结论:响应面法优选出的中药"开关"药对石菖蒲-苏合香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条件重复性好,操作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水蒸气提取花椒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多指标均匀设计试验数据的优化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试验,以浸泡时间、加热提取时间、提取溶剂量以及药材粒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花椒挥发油;GC-MS联用仪检测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峰面积,且利用综合评分法处理;最终数据经DPS系统分析软件处理,考察提取工艺。结果:对于花椒挥发油提取率来说最佳的提取条件是:浸泡时间20min、加热提取时间5h、提取溶剂量12倍以及药材粒度24目;对于挥发油化学成分来说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0min、加热提取时间1h、提取溶剂量8倍以及药材捣碎。并且从提取物中分离出43个可识别峰,共鉴定37个成分,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芳樟醇、(-)-4-萜品醇、α-萜品醇、β-榄香烯。结论:该提取方法和所得提取工艺均合理,优选了花椒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木从沙枣花中提取挥发油的得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比较超临界CO2萃取及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水蒸气蒸馏法中药材蒸馏时间对提取挥发油的影响最大;而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0L/h。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和对提取后物料破坏较小等优点,适合于批量生产,便于制剂的后续提取工艺制备。  相似文献   

12.
黎迎  杜守颖  陆洋  白洁  徐攀  王英姿  王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2590-2593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及镇痛抗炎实验探讨复方南星止痛膏处方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芷、川芎等药材醇提工艺;采用鼠尾压痛及小鼠足趾肿胀药效学实验对丁香等药材中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镇痛及抗炎作用对比,优选丁香等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 复方南星止痛膏处方白芷、川芎等药材最佳醇提工艺为加入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丁香等药材95%醇提液对小鼠痛阈值的增大作用及小鼠足趾肿胀的抑制作用大于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及水煎液。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可为复方南星止痛膏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满药赤雹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收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粒径(A)、浸泡时间(B)、加水量(C)、提取时间(D)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径10目,浸泡时间4h,加水量12倍,蒸馏时间7 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并确立鼻敏康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总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加水量、浸润时间和水蒸馏时间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2,即加8倍量水,浸润2小时,蒸馏5小时。结论:筛选的提取工艺可行、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艾附暖宫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油率为指标,对药材粒度、提取时间、溶剂量三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将药材粉碎成颗粒(2mm<粒径<5mm),用8倍量水提取5h,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结论药材粒度和加水量对挥发油的提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温阳通便颗粒中当归、肉桂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轻油装置加乙醚萃取的方法提取当归、肉桂挥发油,以挥发油收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浸泡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肉桂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浸泡3 h,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6 h。结论本试验优选所得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