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剑  闵洁  段海萍  谢添  董晓俊 《四川中医》2020,38(5):142-144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两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比较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疼痛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力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气胸、呼吸困难、肢体僵硬、血压波动及疼痛加剧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用于肩周炎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冲击波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均单纯使用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桂枝葛根汤口服。所有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3周治疗,观察组疼痛、ROM、ADL、MMT以及CMS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联合冲击波能够有效缓解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且对ROM、ADL、MMT有明显提高作用,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体外冲击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方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方熏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 (CMS)疼痛(P)、日常生活能力(ADL)、关节活动(ROM)、肌力(MMT)评分及总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前,2组肩关节功能P、ADL、ROM、MMT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方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手法对肩周炎患者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江西省南城县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手法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联合小针刀疗法。比较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活动度(ROM)、肌力(MMT)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分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可有效解除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科门诊的10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予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予推拿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指标评分及总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肌力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结论: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能显著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火针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火针"肩三针"穴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12天。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量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PPI评分均明显下降,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痛点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优于火针"肩三针"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毫火针治疗风湿热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风湿热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普通毫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关节红肿热痛,遇热加重,全身症状,舌脉象)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包括肩部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为65.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肩部疼痛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ADL评分、中医证候(遇热加重,舌脉象)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肩关节红肿热痛,全身症状)评分、肩部疼痛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火郁发之”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局部封闭和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蠲痹解凝汤口服、中药熏洗和推拿手法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治疗后愈显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ROM、ADL、MMT评分以及CMS评分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91.4%,对照组愈显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缓解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症状,且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等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该资料共收集本中心医务室和体育医院门诊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82例,按接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观察组采用平衡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评分)和Mallet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C-M、Malle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C-M、Malle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肩周炎患者,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取"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包括针刀治疗、关节囊液体扩张、手法松解,术后进行功能锻炼,于治疗后2周和4周进行量表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50例随访患者治疗前VAS评分(7.61±1.22)分,治疗后2周VAS评分(3.32±0.52)分,治疗后4周VAS评分(2.01±0.33)分。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综合疗效,其中治愈4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结论:肩周炎采取"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35%,对照组为88. 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林广华  何惠娟  李书梅 《新中医》2022,54(21):170-173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 例。治疗过程中有脱落病例,最终治疗组共39 例,对照组37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54.0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Constant-Murley 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onstant-Murley 量表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舒肩通痹汤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风寒湿痹证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风寒湿痹证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吲哚美辛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舒肩通痹汤配合手法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价2组中西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肌力评分(MMT)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ADL、MMT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舒肩通痹汤配合手法按摩可显著缓解肩周炎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该组合疗法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将156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8)给予常规肩部功能锻炼+中频电疗法,观察组(n=78)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MPQ肩关节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另外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与总评分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中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TNF-α、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推测抑制炎性介质分泌、降低SP与PGE_2水平可能是桂枝附子汤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浮针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1),观察组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77.5%(P0.01,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恢复其肩关节活动范围,从而为该类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钩钓鱼"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金钩钓鱼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6例。金钩钓鱼组取肩前、肩髃、肩髎、肩贞及阿是穴予"金钩钓鱼"针法治疗30 min;常规针刺组取相同腧穴予平补平泻针法治疗30 min。每次针刺治疗后,两组均予以推拿手法治疗20~30 min,1次/d,6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ROM)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后金钩钓鱼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ROM评分、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金钩钓鱼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金钩钓鱼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唐志仙 《新中医》2020,52(16):152-155
目的:观察消痛贴膏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符合要求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照射,照射后将吲哚美辛巴布膏贴于患侧肩关节,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采用消痛贴膏外用联合艾灸进行治疗,疗程3周。2组均进行心理护理、生活起居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和治疗措施护理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治疗期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皮肤刺激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痛贴膏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患者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盈  高雪芬  林伟斌 《新中医》2024,56(7):139-143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98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通膏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 功能量表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 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 于治疗前(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日常生活活动、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 评分 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 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疗 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增大肩关节活动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80例,运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高频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肩周炎方对中老年原发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中老年原发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推拿手法,对照组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观察组口服肩周炎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SF-MPQ、Melle及ADL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F-MPQ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1疗程及随访3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25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方治疗中老年原发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可降低近期复发率,恢复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