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与低危患者的中医体质。方法将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为脑卒中复发高危组(ESRS≥3分,简称高危组)75例和脑卒中复发低危组(ESRS〈3分,简称低危组)49例,使用王琦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体质,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结果脑卒中复发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不同(P<O.05),高危组的阴虚质显著高于低危组,平和质显著低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复发高危组阴虚质比例显著高于低危组,平和质比例显著低于低危组。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高,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而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使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成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着密切关系,中医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不同易感性,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为237缺血性脑卒中例患者,对照组为238例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本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缺血性脑卒中与中医体质及中风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体质比例显著不同,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在脑卒中组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而平和质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脑卒中相关的体质和卒中危险因素按OR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吸烟、高血压和平和质。结论痰湿质与脑卒中发病有关,且较传统卒中危险因素贡献大,平和质为脑卒中的保护性体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分析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A、B、C三组。观察3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以及颈动脉狭窄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B、C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1,P0.05)。A组体质类型分布均匀(P0.05);B、C两组体质类型分布不均匀(P0.05),血瘀质、痰湿质在B、C两组中所占比例均较高。以A组为对照组,B、C两组为观察组。B、A两组对比:痰湿体质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痰湿质OR=Exp(B)=7.143。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可能越大。颈动脉狭窄程度≥50%时,患者以血瘀质、痰湿质居多。痰湿质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张利丹  谢雁鸣  高阳  魏瑞丽 《中医杂志》2021,(16):1416-14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注册登记式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1月全国7家分中心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诊断信息、发病情况等临床资料.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各参研单位的临床医生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选择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年龄、体重的关系。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居多,分别为33.9%、20.2%和19.0%;②男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女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③小于60岁的患者以气虚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60~70岁患者以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70岁以上患者主要以气虚质为主;④肥胖患者以痰湿质最为常见,其他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多;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患者,其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王琦的体质分型标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判断、分类,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类,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风动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有关中医体质类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出所有评价中医体质类型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9.
李金 《新中医》2017,49(11):35-3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对入选对象进行体质辨别。记录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各体质类型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发病3月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以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居多,痰湿质所占比例最高。平和质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最低。气虚质、湿热质及血瘀质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平和质患者(P0.01,P0.05)。阳虚质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最高。平和质、气虚质及阴虚质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均低于阳虚质患者(P0.01,P0.05)。各体质类型患者发病3月后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质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经规范化治疗后,效果和预后也存在略微差异,故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应注意调节体质,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参照王琦的体质分类标准分类体质,通过临床观察和量表测定,了解不同体质类型患者临床特点和发病3个月的预后(NIHSS,BI,MRS)。结果:①气郁质患者危险因素积分显著低于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和瘀血质患者(P0.05);气郁质患者NIHSS显著低于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患者(P0.05),而BI明显高于后者(P0.05)。②3个月后不同体质类型患者NIHSS、MRS、BI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存在差异,但治疗后的近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均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观察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证候积分、BI评分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5、3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积分、BI评分与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为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范琳燕 《新中医》2020,52(2):169-172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相关标准进行调查并进行体质分类,统计中医体质类型、证型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50~60岁,61~70岁,71~80岁)、不同病程(<5年,5~8年,>8年)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中医体质类型分为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和特禀质9种。其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28.7%),气郁质和特禀质这两种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最低(0.9%)。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70岁患者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71~80岁患者中,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不同病程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质中,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病程;血瘀质和阳虚质中,病程长于8年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中气血亏虚证较多,共199例,占36.2%;其次是肝肾阴虚证,共141例,占25.6%;肾阳虚证124例,占22.5%;气滞血瘀证74例,占13.5%;其余分型12例,占2.2%。气虚质和气血亏虚证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肾阳虚证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前期的患者以阴虚质所占比例最大,后期患者则多为血瘀质和阳虚质。根据规律,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时,可以因人制宜,以“治未病”作为指导思想,根据“虚者补之”,针对患者的体质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予以滋阴补肾、温阳活血、填精益髓等日常饮食建议及治疗,进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体质类型。结果:308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出现频率最高,其它依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结论:痰湿质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痰湿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最密切,其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  相似文献   

14.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改变了单纯恢复脑组织血供是治疗卒中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这一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缺血性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NVU中的各组成成分,而神经保护的目标应从之前传统观点中对单一的神经元保护扩展为对多组成成分的全面保护,药物保护的靶点也应该针对各种有害因子。真正认识到全面保护会使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与神经血管单元治疗策略的要求相吻合。现主要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治疗不同病机的中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及方案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中医学证候学特征。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及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为依托,调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的中风病患者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开展横断面研究。应用广义Boosted模型,Wilcoxon秩和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多因素条件下证候及证候要素对中风病复发的影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 322例,其中新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542例,复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780例。通过广义Boosted模型分析发现,证候学特征成为了影响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对新发及复发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诊断比较,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证候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复发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痰、瘀、气虚的构成比高于新发缺血性中风病同样的证候要素的构成比(P0.01)。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热腑实、痰蒙清窍、痰热内闭证候类型表现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全部的风、火、痰、瘀、气虚、阴虚证候要素表现也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复发人群显示出了特定的中医证候特征,提示在开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应重视证候学特征的因素,有必要通过更多的循证医学手段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以运动、认知等神经功能损伤为主的缺血性脑病,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对预后极其重要。脑功能网络用于描述脑网络各节点或各脑区之间的连接关系,反应人的运动、认知功能等。脑默认网络属于功能网络,是指大脑静息态下存在一系列自发的、有组织的脑功能活动,该网络被认为与人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脑功能网络在功能核磁共振上的突出观察指标定义为功能连接,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异常就表征着该功能网络出现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调节大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从而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大脑功能网络为基本点,阐述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神经功能网络及其功能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并分析头颅影像学特征与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从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库中,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发病24 h以内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例,通过ASPECTS评分方法对头颅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基于ASPECTS影像学特征与证候要素演变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损伤主要累及ASPECTS区域中的额顶叶皮层M5(55.0%),内囊(40.9%)和豆状核(30.8%);与发病7 d内证候演变有显著相关性的部位包括尾状核、内囊,以及岛叶、M1、M5、M6等皮层结构(P0.05)。结论:基于ASPECTS的影像特征是影响中风病证候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伴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根据患者焦虑状况,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睡眠障碍伴焦虑组(20例)和睡眠障碍不伴焦虑组(6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睡眠障碍伴焦虑组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的分值均高于不伴焦虑组(P〈0.05或P〈0.01)。睡眠障碍伴焦虑组火热证候和阴虚阳亢证候得分高于不伴焦虑组(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伴焦虑患者与不伴焦虑患者相比,其睡眠质量差,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明显,其火热证候和阴虚阳亢证候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NIHSS评分、FIM评分以及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IM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后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明显促进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