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点评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清代官方组织,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丛书。《刺灸心法要诀》作为该书针灸部分,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脏腑、经络、腧穴、刺灸法等,全书配有多幅插图,附图人物形态各异,颇具观赏性,介绍腧穴时分按部和按经两种形式,重点突出,各有侧重,既避免了按部取穴割裂经络理论的弊端,又便于按部取穴,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者重视特定穴、重用奇穴的思想在书中也有突出的体现。作为当时的医学教科书,书中归纳了临床常用穴,罗列其主治病证,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可法可传,对中医针灸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竞先 《中医临床研究》2010,2(8):106-106,112
四物汤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味药组成,其功用主要是:补血、和血而调经。妇女以血为用,故四物汤在妇女经带胎产诸病中运用广泛。《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认为:四物汤是妇女经产一切血病的通用方剂。  相似文献   

3.
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的经脉循行图和经穴图进行了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清代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认识,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御纂医宗金鉴》是我国历史记载中出现的第一部统编教材,对后世中医学及中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御纂医宗金鉴·编辑刺灸心法要诀》(以下简称《要诀》)作为《御纂医宗金鉴》的组成部分,是吴谦等人集张介宾《类经图翼》之精要,又参《针灸大成》等书[2],以通俗歌诀编排而成。  相似文献   

5.
<正>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以下简称《妇科心法要诀》)总结了清代以前的妇科临床成就,同时汇集了编撰者的经验和见解,讨论了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及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的内容。《妇科心法要诀》包括歌诀、注解、汇方三个  相似文献   

6.
霍勤 《新中医》2009,(1):84-85
目的:探析《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中109首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内障、外障、补遗三类眼病的治疗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同时含有防风、细辛的方剂就两药的使用及配伍用量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书中使用频率居前2位者为清热药、解表药;防风使用频次居所有药物之首,并与细辛配伍用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佐证了中医眼病证候特点及谴方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7.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刺法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清代著名医学文献《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的刺法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与《灵枢经》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阐述了清代对刺法的认识,可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树森 《四川中医》2006,24(12):29-31
清代吴谦等所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以前的骨伤科经验,集历代伤科之大成,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正骨手法、固定器具、内外治疗用药作了最为详细的记述。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强调了手法、固定、用药的有机统一,与现代骨伤科的四大治疗原则,法理相同。其理论核心和学术特点对现代中医骨科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外科心法要诀》的针灸特色230038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沈晓明主题词《外科心法要诀》针灸《外科心法要诀》是清代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的一个部分,专论外科疾病的诊治,其中有很多篇幅涉及针灸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颇具特色,兹浅述如下。1取经穴诊法经穴...  相似文献   

10.
唇部疾病具有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唇部”详述了唇风、唇疽、茧唇、反唇疔、锁口疔等5种唇部疾病,表现复杂多样,诊治难度较大,尤以唇风多见。5种唇部疾病病因病机有共性,亦有区别,病位主要在胃、脾、心,病因与热、火、风、毒相关,病机有胃经风火、脾胃积热、脾胃火毒、心脾火毒。同时,该书列举了双解通圣散、神授卫生汤、双解贵金丸、清凉甘露饮、凉膈散、加减八味丸等6首内服方,和离宫锭、蟾酥饼、陀僧膏、黄连膏等4首外用方用于治疗唇部疾病。本书治疗唇部疾病之辨治思路、选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汇集了前人治疗崩漏病的精华,认为崩漏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涉及多脏。病理因素与虚、热、瘀相关;病理机制以脾肾亏虚为本,瘀热为标;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大法,分别采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具体治则;以四物类方为主灵活加减治疗,同时注意顾护脾胃,巧用苦酒煎药等。该书对崩漏病的论治思路于当今临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吴谦领头编纂的《御纂医宗金鉴》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的理论研究精华与前人临床实践经验的集合,其中《四诊心法要诀》将望闻问切四诊的内容编为四言歌诀,内容全面,通俗易懂,能够达到“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的目的。其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望诊遵循《黄帝内经》之旨,五行配五色,望色以察神,色脉相合断预后;闻诊以五音为主,听声音可辨病性,尤以儿科多用;问诊重在问寒热之喜恶和二便之情况;脉诊以浮沉滑涩迟数作为提纲以应八纲,尤重右关脾胃,并提出妊娠可见代脉。《四诊心法要诀》对初学者不失为一本入门良书,如能“熟读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  相似文献   

13.
《医宗金鉴》是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组织编纂的一部集前人医学精粹、汇中医百科的医学丛书。《四诊心法要诀》(下称《要诀》)是其中一部分,此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为清代医家吴谦等编撰的医学书籍,书中吴谦常采用六经辨证治疗妇科疾病:太阳病常用麻黄四物汤、桂枝四物汤、小建中汤加味、五苓散;阳明病多用玉烛散;少阳病常用柴胡四物汤、三合散、小柴胡汤;太阴病多用理中汤;厥阴病多用桂枝茯苓丸;少阴病用甘草汤。现代医家亦有运用六经理论辨治妇科疾病之临床实践,获效均佳。  相似文献   

15.
评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玉 《光明中医》2004,19(5):19-20
《医宗金鉴》是一部教学与临床均宜的官修医学丛书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论述内容涉及有脏腑、经络、腧穴、刺灸法等 ,对腧穴论述有特色。体现如下特点 :以部列穴 ,分部主治 ,层次分明 ;特定穴位 ,特定应用 ,详细而适当 ;因部因穴 ,而施刺灸 ,阐述清晰 ;重用奇穴 ,灸治急症 ,效速简捷 ;歌图并茂 ,简明而精要 ,易于记忆。使腧穴应用更加具体化 ,完善和发展腧穴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谢海洲 《天津中医药》2004,21(4):265-267
《医宗金鉴》是清代编写的医学丛书 ,被后世奉为圭臬。其中《外科心法要诀》篇包括现代医学外科、皮肤科、肛肠、五官、肿瘤等疾病内、外治的内容 ,较多地使用有毒药物 ,并对其剂型、种类、使用范围等方面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创新 ,对目前临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结合临床经验 ,阐述毒药用法 ,阐述心得 ,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17.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集清代中医外科之大成,所载方剂甚多,如二味拔毒散、金黄散、枇杷清肺饮、除湿胃苓汤等,临床应用颇为广泛.部分方剂如秦艽丸、地黄饮、犀角升麻丸、祛风换肌丸等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报道较少.秦艽丸用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红斑狼疮的治疗;地黄饮用于神经性皮炎、湿疮、消退期银屑病的治疗;犀角升麻丸用于面部皮炎、湿疹类证属风热血热的疾患;祛风换肌丸用于白屑风、阴伤型湿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湿疮,西医称之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具有湿疹皮损多样性、易复发、瘙痒剧烈、渗出倾向等临床特点。《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家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湿疮一证有详细记载,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证治用药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对湿疹的临床辨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宗金鉴>一书是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编纂的一部国家级大型综合论著,于公元1742年刊行,其中<眼科心法要诀>[1](以下简称<要诀>)的内容主要参照了<秘传眼科龙木论>[2](以下简称<龙木论>)的编目及内容进行了编写和论述.<龙木论>)成书于唐代,为医家集前人眼科著述而成,是著名的眼科专著.尤其对于眼科病症的手术治疗有大量篇幅的论述,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眼科手术的专著.但<要诀>这部论著,无论其学术专业性还是内容的丰富性,尤其在手术治疗方面都与<龙木论>有极大的差异,现择要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许遵贤  赵艳 《中医药导报》2019,25(17):10-11,17
《幼科心法要诀》用"凉膈散"治疗小儿急惊风、感冒夹热、肺热咳嗽、火热喘急、小儿实热,体现了异病同治思想;并强调找特异性症状和观察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整体情况,体现精准辨证思想。凉膈散配伍精当,广泛用于儿科临床;凉膈散能异病同治的关键是病证结合,核心是精准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