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方法收集黄疸新生儿8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在临床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变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下降,且观察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较好,明显降低胆红素的水平和黄疸指数,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后出现黄疸的患者,分为中药联合组24例和单纯西药组24例,2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 g加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中药组加服茵陈蒿汤1剂/d;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查肝功。结果中药联合组有效率83%,单纯西药组有效率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原发性肝癌肝TACE后黄疸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捏脊疗法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1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熏洗与捏脊疗法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h、24 h、36 h、48 h、72 h以及治疗96 h后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8dh、72 h以及96 h后大便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捏脊疗法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有效促进黄疸消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外洗方联合穴位按摩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患儿90例为护理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中药外洗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后,从患儿日均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退黄时间以及康复效果等方面,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日均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和退黄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上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洗方联合穴位按摩,有效提高了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丽  贺玮苇  刘玲  李兰  翁顺超 《河北中医》2023,(9):1445-1448
目的 观察中药泡浴联合小儿推拿对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总胆红素(TBiL)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00例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中药泡浴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泡浴,联合组100例在中药泡浴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3组均治疗7天。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TBiL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3组黄疸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过程中,因依从性差脱落9例,最终中药泡浴组96例、联合组97例、对照组98例完成研究。中药泡浴组总有效率98.96%(95/96),联合组总有效率100%(97/97),对照组总有效率74.49%(73/98),中药泡浴组、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泡浴组与联合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泡浴组、联合组治疗后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泡浴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  相似文献   

7.
张来英 《光明中医》2014,29(2):341-343
目的 探索中药熏洗联合捏脊疗法对于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黄疸患儿随机的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蓝光治疗及基本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蓝光治疗及基本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和捏脊疗法.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所测定的经皮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并可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既往5年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中药组及非中药组。比较两组患者黄疸入院术前和出院前最后1次检测水平,并计算日均黄疸下降值、人均住院日。对未能一次性取石成功者,应分析其原因,记录进一步处理办法。对随访1年的病例,记录复发情况。观察内镜治疗情况和中药联合内镜治疗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对成功取石后出院、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例随访。结果 1410例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5.40%。946例术后联合口服清胰利胆退黄方,治疗后中药组住院天数短于非中药组,黄疸指数的日均下降数值亦高于非中药组;未能一次性取净结石的68例难治性结石,除其中18例直接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外,其余均经鼻胆管中药溶石后取净结石。中药组391例1年内复发9例(2.30%),非中药组283例1年内复发18例(6.36%),中药组复发率显著低于非中药组。结论内镜下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联合口服中药,近期可促进肝功的恢复、减少住院日,远期可预防或延缓结石的复发。对于难治性胆管结石不能一次性取石成功者,联合经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56例次的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后联合服用疏肝利胆退黄方;对照组单纯接受内镜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液分析和肝功能,计算黄疸日均下降值,并依据结果判定疗效。对合并有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5.0%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快,且统计学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32例次合并有胆管结石中,有22例口服中药,10例未服用,1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复发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2%和40%,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联合疏肝利胆退黄方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有效,且能更快恢复黄疸,并且减少胆管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外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自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儿科诊治的黄疸患儿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外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退黄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55%(28/29)高于对照组79.31%(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1/29)低于对照组10.34%(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外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联合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中药配合ENB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肝功能值接近正常值时间缩短3.95~7.64天,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7.68±4.53)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9.51±5.10)umol/L。结论:在ENBD+常规护肝退黄治疗上配伍中医药治疗梗阻性黄疸,明显优于单纯ENBD+常规护肝退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风药是指味辛、性轻,有升、散、透、窜、行等特性,具有发散透邪、祛风除湿、平息内风、疏通气机、通关利窍等作用的一类药物。黄疸是以身、目、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其主要由于湿邪为患,故病程多迁延难愈。中医认为风能胜湿,风药具有祛湿化痰、疏肝利胆、活血通阳以及引经增效等作用。中医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均表明,在黄疸病治疗中,针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入豨莶草、川芎、刘寄奴、桂枝、徐长卿等相应风药,可以加速黄疸消退。因此,进一步探讨风药治疗黄疸的理论机制及用药规律,可为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收治80例新生儿黄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70例单用西医治疗。结果:以中医为主结合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的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住院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强的优势,大多患儿不需住院,不需特殊的医疗仪器,药物价格低廉,减轻了广大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曾玉珍 《光明中医》2012,(9):1779-1780
目的总结清热利湿,疏肝健脾类中药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退黄汤(茵陈、栀子、茯苓、厚朴、泽泻、金钱草、银花、大黄)治疗本病60例。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0%。提示本方清热利湿,疏肝健脾的功效。结论中药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物美价廉,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2%。经统计,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BIL、I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退黄速度,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整体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观察其疗效。方法:191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即在西医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以院内中药制剂整体施治,以降酶退黄、调节免疫功能、调整蛋白比值、缓解门脉高压、软肝缩脾、利水、止血等,同时针对临床上的突出矛盾如昏迷、高黄疸、肾衰、顽固性胸腹水等,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或灌肠辨证施治,多途径给药、多靶点治疗。结果:19l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110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75.9%。早期疗效明显好于中晚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率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明确优势,精选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疸茵陈颗粒早期预防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生后当日起即用经皮黄疸仪监测测定胆红素值,观察黄疸情况,据经皮黄疸指数决定是否用药,如大于9mg/dl,对照组观察口服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治疗组用黄疸茵陈颗粒.药物组成:菌陈.大黄,黄芩,甘草.每袋10g开水冲服,每日服0.5-1袋.每次1-2g,每日3-5次.对照组观察口服苯巴比妥钠5mg/kg/日;2-3次/日,尼可刹米100mg/kg/日,3次/日.结论:黄疸茵陈颗粒早期预防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较西药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利胆药指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和黄疸型肝炎等疾病。中草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资源广泛,成本低,具有毒副作用小或无,动物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利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药利胆主要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溶解胆固醇,促进奥狄括约肌舒张,改变胆汁成分等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常运用中药汤剂、中药制剂,中药联合针刺、耳穴按压、泡浴、西药等治疗胆系疾病,且中药联合使用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西药、针灸和泡浴等单独使用。还有总攻疗法和新型疗法也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中药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现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15年来具有利胆作用的单味药以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也发现一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