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提出了清肺排毒汤可用于治疗确诊病例的各个类型,中药复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已经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初步证实,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经方及现代药理学的角度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进行了方药理论研究。清肺排毒汤是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和橘枳姜汤等多个经方的巧妙融合;麻杏石甘汤和五苓散相合,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从多途径祛除新冠肺炎之"寒湿疫毒",尚可清泄"寒湿疫毒"入里之郁热;"寒湿疫毒"闭肺,痰饮阻肺,气机不畅,又合用射干麻黄汤及橘枳姜汤理气宽胸、化痰祛饮;小柴胡汤协调气机升降,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既防"寒湿疫毒"入里,又调肝和胃,顾护人体消化功能;此外,加用藿香芳香化湿和中,山药生津益肺、补脾养胃;全方针对新冠肺炎"寒湿疫毒"的病因病机特点,从多途径祛除"寒湿疫毒",宣畅三焦,既清除肺部疫毒,又给邪气以出路,同时兼顾正气,标本同治,故临床疗效甚佳。此外,药理学研究表明,各个经方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清肺排毒汤复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标对机体起到整体调控作用,它通过调控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起到抗病毒、平衡免疫、消除炎症的作用,这些是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可能的药理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制定的清肺排毒汤已作为通用方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其运用经方方证辨证思想,以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合方加减化裁而成。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咽痛、胸憋气短、乏力肢重等为主要症状,在方证辨证思想指导下,往来寒热可用退热抗炎和解方小柴胡汤,喘而发热可用肺热咳喘良方麻杏石甘汤,咳而上气、咽痛可用寒痰阻肺咳嗽哮喘专方射干麻黄汤,发热、乏力肢重可用寒湿内盛水蓄霍乱良方五苓散,考虑到疫邪为寒湿温疫,加藿香芳香辟秽、化湿退热又顾护脾胃,再配伍枳实、陈皮行气宽胸、理气化痰,山药养阴益气、清补肺脾、顾护中焦。诸药合而成方,药性平和,解热清肺、宣畅气机、化气利水、辟秽排毒,故能安全、快速获效。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由《伤寒杂病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优化组合而来,具有散寒祛湿、清热化浊、宣肺健脾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清肺排毒汤四个主要组方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从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学角度探讨了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2月10日讯: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通知,根据近期中医药临床救治及疗效观察情况,推荐各地使用"清肺排毒汤"。通知指出,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  相似文献   

5.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清肺排毒汤作为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临床疗肯定。清肺排毒汤是由中医经典方剂中的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为主组合而成。通过以方测证,结合历代经方家学术观点,分别从经方合用与组方原理剖析认为,清肺排毒汤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寒湿邪气致病证机,以救肺气之困为目的,围绕肺中寒湿郁热立法,适合发病早、中期阶段应用。通过对四首经方原方药物换算剂量与《中国药典》(2015)及清肺排毒汤所用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清肺排毒汤中经方药物配伍并未照搬原方,应该是考虑季节、体质、地域等因素灵活变通而成。另对清肺排毒汤中麻黄与石膏两味药的煎煮方法予以补充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处方组合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二、处方组成及服用方法麻黄9 g,炙甘草6 g,杏仁9 g,生石膏(先煎)15~30 g,桂枝9 g,泽泻9 g,猪苓9 g,白术9 g,茯苓15 g,柴胡16 g,黄芩6 g,姜半夏9 g,生姜9 g,紫菀9 g,冬花9 g,射干9 g,细辛6 g,山药12 g,枳实6 g,陈皮6 g,藿香9 g,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1付,早晚2次(饭后40 mm),温服,3付1个疗程。  相似文献   

7.
清肺排毒汤经临床实践证明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有效方剂,由4个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具有极大的理论挖掘价值和传承价值。分析其4个经方的功效特点可知,麻杏石甘汤宣肃肺气,五苓散温阳化气、射干麻黄汤温肺化饮,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在此基础上,推演其组方规律可知,麻黄、细辛2药升降相因、宣肃肺气,为君药;茯苓、猪苓、泽泻、山药、藿香、杏仁、桂枝、白术8药温阳化气、利水祛湿,为臣药;生姜、半夏、陈皮、枳实、射干、紫菀、款冬花、柴胡和胃降逆、利气祛痰,为佐助,石膏、黄芩清肺化痰降逆止咳,为反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清肺排毒汤组方配伍重在调节气机的升降浮沉,祛除寒湿瘀毒的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磊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经验。四逆加人参汤治疗小儿阳虚久泻;乌鱼则骨茹丸合胶姜汤加减治疗冲任不固之崩漏;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枳橘姜汤治疗痰阻气滞之哮证。  相似文献   

9.
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经验"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清肺排毒汤在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毒汤列为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如此名方,从何而来?原来,它是针对新冠肺炎专门研究出来的,研究的基础是1 800年前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给出的治"疫"良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古方今用的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世界流行性传染病,当前公认疗效肯定药物的是中医药。从中医有厚重的著述理论基础,有一千多年积厚的治疗经验,有近70年来对经典古方现代药效研究3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中,大大小小瘟疫不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防治疫病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保障人民健康、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疫情爆发后,采用"清肺排毒汤"进行治疗彰显了中医药的疗效。清肺排毒汤是由4个中医经典方组合而成,即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该方不仅具有祛毒抗炎、解热平喘、镇咳祛痰、利水渗透功能,还具有辅佐保护脏器的综合作用。中医治疗绝非单一的抗病毒,而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发挥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生物热力学的角度,探讨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采用微量量热学方法,分别测定在中药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不同浓度水煎液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热谱图(即热功率-时间曲线,P-t图),并根据热动力学模型lnPt=lnP0+kt,计算得到一系列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综合分析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结果: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逐渐增强。但温热药方麻黄汤较寒凉药方麻杏石甘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时,从热动力学参数中的最大热输出功率计算结果也表明,麻黄汤作用于细菌生长代谢时,所释放的热量要高于麻杏石甘汤,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应用生物热力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和验证了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杏石甘汤成分、靶点、通路和生物学功能,阐明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以及文献报道,搜索麻杏石甘汤每味中药的成分和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和成分-靶点网络。用STRING搜素靶点的相关蛋白,并构建PPI网络。利用MECODE和ClusterOne聚类找出二者共同的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和ClueGO对关键靶点进行通路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麻杏石甘汤中麻黄有效成分6个、苦杏仁8个、石膏3个、生甘草92个。聚类分析得到67个关键靶点,其中IL-6和TNF是重要的核心靶点。麻杏石甘汤主要参与的分子通路和生物学功能与病毒感染和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相关的是: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TLV-1)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TNF-R1信号通路和相关信号复合物;整合素1途径;白细胞介素信号;TH17细胞分化;炎性反应的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2介导的信号通路;免疫应答中细胞因子分泌的负调控;内皮屏障建立的调控;T细胞稳态增殖的调控。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对机体的病毒感染和免疫炎性反应起到多方面的调控,包括促进TH细胞分化和T细胞稳态抑制病毒复制,负调控白细胞介素、TNF、整合素等免疫炎性反应递质消除细胞因子风暴。麻杏石甘汤针对COVID-19的病毒复制和细胞因子风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耿园园 《光明中医》2021,36(1):69-7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接受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3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并按其入院日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上加上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式)。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实施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嗽症状,帮助患儿消除肺部的炎症,使患儿能恢复正常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笔者拟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寒疫病机以及清肺排毒汤的方药组成机制,认为该方能疏解表里、通调三焦,具有宣肺行气、透邪解毒、润燥化湿、逐水泻热的功效,切合COVID-19寒、燥、湿的病机特点,且能有效的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应推广全国各地广泛使用以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对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疗效甚佳。本文从“方阵”角度将“清肺排毒汤”所包含的以经方为主的各个处方,拆析为麻黄类、苓桂类、半夏类、柴胡类、枳实类等类方,结合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寒湿疫”的疾病范畴以及寒湿伤阳的核心病机,阐释“清肺排毒汤”中各类方按照“君方、臣方、佐方、使方”形成“方阵”的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麻杏石甘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多波长切换检测技术全面分析该复方指纹图谱,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运用RP-HPLC多波长切换技术,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34 min:215nm;34~40 min:350 nm;40~50 min: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结果运用多波长切换技术所得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麻杏石甘汤多波长切换波长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其10批样品相似度在0.74~0.92之间,说明多批次样品具有代表性。结论多波长切换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指纹图谱的全面和整体评价,能全面体现特征吸收波长相差较大的多个成分的指纹信息,为有效提高麻杏石甘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俊华  程平 《光明中医》2016,(19):2887-2888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采取射干麻黄汤治疗的422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其证型不同分组,风寒咳嗽组122例、风热咳嗽组60例、燥火咳嗽组80例、痰湿咳嗽组82例、体虚咳嗽组78例,对比治疗效果,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射干麻黄汤的适应症、用药特点、变异应用。结果体虚咳嗽组、风寒咳嗽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疗效显著,应熟练掌握射干麻黄汤的用药特点及其变异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预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麻杏石甘汤宣通、清热、降气,武维屏教授将其广泛运用于肺热或寒包火所致肺系疾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