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为《中基》)就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学科,中医学若是“高楼大厦”,《中基》则是“楼基”,只有基础扎实,楼房才能坚固。下面谈一点如何学好《中基》方法,供同道参考。一、熟悉内容掌握重点祖国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涉及面广,《中基》内容博丰,在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长期临床实践,通过思维、推理、假说等,再经过实践检验,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六经三焦、卫气营血学说等为具体理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具备等为诊疗手段的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与睡眠障碍辽宁省中医研究院(110034)刘进刘恩玉*【关键词】《内经》营卫学说睡眠障碍营卫学说做为祖国医学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诊治等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理...  相似文献   

3.
陈斌 《中医杂志》2005,46(8):635-636
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医易关系问题曾是中医学和易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分别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刺法、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摄生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确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从《内经》一书中,用阴阳五行学说解说天地运行、地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人体疾病发生发  相似文献   

4.
师帅  纪鑫毓  胡元会  曹戬  王丹丹  佘飞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47-1149
《道德经》与中医渊源颇深,其中许多论点与中医理论有相通之处。意在探讨《道德经》对中医理论及实践的指导意义,通过梳理并分析讨论其中对中医理论及临床有影响和指导意义的内容,从"恬淡无为,重视平和""奇正相合,以疗难疾"两个方面展开,将该书对中医学理论、病机、诊断、治疗、养护等方面的指导意义进行整理和论述。老子《道德经》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对中医学的理论、病机、诊断、治疗、养护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应加强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应用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内经》中虽然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不多,但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点,贯穿在《素问》和《灵枢》的各个篇章之中。在学习阴阳五行学说时,主要理解《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和《阴阳离合论》等篇章的原文,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古典医籍枯燥深奥,较难学懂,所以学习中医必须重视学习方法。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从医60余年,对学习中医古典医籍有一定的心得。他认为学好中医应该勤奋学习,博览古今。如学习《内经》首先要抓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整体观及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基础,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后人通过对中医古籍整理、分类的提炼,用现代语言叙述的中医学理体系的基础知识。其内容有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等。因其内容广泛,头绪纷繁,所以初学起来常会感到困难,不知从何着手。下面谨就个人学习体会所及,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与睡眠障碍刘进乔敏(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睡眠障碍营卫学说作为中医学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诊法等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诊断学》)是以中医的观点、方法、手段去认识疾病,判断病情的一门学科,包含有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运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给初学带来不少困难。本文就学习《诊断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笔者的一些体会。一、联系中基理论《诊断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与《中医基础理论》联系十分紧密。其有关诊断原理、四诊内容、各种辨证证候分析,无不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基础》是介绍中医基本理论的一门课程,它对以后的经典课和临床各科的学习都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主要内容有绪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予防与治则等。全书旁连多种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尤其大量的引经据典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了使新学习的同志少走一些不必要弯路,现仅就个人的学习和教学体会,谈一点参考意见。开篇诸论部分。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洁  刘慧灵  薛健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82-2482
目的建立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残留物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基苯和萘的含量,色谱条件为:SE-54,(30 m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几种残留溶剂加样回收率>95%,RSD<3.0%。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良好,且方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常用藏药材巴夏嘎的来源植物,为藏药规范用药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历代藏医药文献考证,对当前作为巴夏嘎使用藏药材的传统药性药效、主要物质基础及活性作用等比较研究,分析藏药巴夏嘎同名异物形成的原因、社会背景及应对措施。结果 经历代藏医药文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传统药性等考证,确定其原植物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巴夏嘎同名异物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藏区缺乏鸭嘴花资源,各地方根据藏药性理论指导和藏药文献记载,就地取材使用下品巴夏嘎“冬那端赤”和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所致。当前作为正品巴夏嘎使用的植物有:下品巴夏嘎来源植物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毛果婆婆纳(V. eriogyne)、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来源植物塞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和皱波黄堇(C. crispa Prain)。下品巴夏嘎和巴夏嘎代用品不但在味、性、效等藏药传统药性方面与正品巴夏嘎具有一致性,而且在现代药效学方面也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 鸭嘴花是藏药巴夏嘎正品,将藏药“冬那端赤”和“玉冬赛果”作为巴夏嘎使用是权衡资源生态和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由于藏药特色资源日益匮乏,今后此类现象会更加明显,应加强开展藏药传统药性、现代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