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和研究前景,目前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内治法、外治法等方面总结概括近年来各医家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方法 应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出近十年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 近年对糖尿病AS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AS具有独特优势,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AS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探讨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与不足,以期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文献,梳理总结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成果。结果临床上中药单味、中药复方、中医外治均取得满意疗效,动物实验探索其防治机制亦有重要成果,防治糖尿病肾病、眼病、糖尿病足、心肌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然而在辨证分型、临床投计、新药研发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重大,亦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应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与"个体化诊疗"的学科优势来规范其研究标准并推进其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23139例调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目的与方法本次文献调研的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近 10年来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诊治水平 ;了解对该病的辨病辨证、中医药治疗及防护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尤其要重点掌握该病的基本病机及内部转化规律 ,以及对主要证型的初步确立 ,结合对本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为制定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疗方案打下初步基础。调研的方法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真实反映被调查文献的原作者的内容 ,保持原貌 ,逐篇填写文献调研登记表 ,全面反映近 10年来 2型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及防治水平。调研的范围及…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应用研究较多,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10年内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资料,总结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并研究目前中医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经验方、中药提取物、外治法、食疗等手段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现状;研究发现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效果明显,具备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形式多等特点。研究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基础文献综述证据及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是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国家中医肾病专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治学重视传承《内经》等中医经典,重视中医病名的规范和中医病及理论的创新,强调结合现代临床,融汇新知,针对内分泌与肾脏病相关病证病机理论、分型辨证、分期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理论,形成了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系列诊疗方案与慢性肾脏病分期辨证治疗方案,特别是糖尿病肾脏病“微型癥瘕”形成病机理论与中医“六对论治”临床思维,同时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提出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艺霖  刘志龙 《新中医》2017,49(7):151-152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刘志龙教授为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南粤最美中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笔者有幸随刘教授学习,兹将刘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1重视病因,详察病机,因地制宜刘教授认为,消渴病的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糖尿病最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是糖尿病各种类型、多数阶段的共同表现,高血糖损害的重要靶器官是血管内皮细胞,但其机制未完全清楚.中医药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逆转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消渴"合并"胸痹"、"心痛"的范畴[2].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3].本研究在系统检索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文献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证治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治疗方面阐述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治的研究现状,为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亓鲁光教授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工作多年,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特别对糖尿病性足病变防治有独到之处,提出糖尿病性足病发病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益气活血通络是其基本治法,现笔者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解衍龙  常连赢 《光明中医》2022,(13):2457-2460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此文通过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内治法5个方面,系统总结归纳近年来中医各家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认识及遣方用药特色,揭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规范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对符合标准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不同的方式及营养教育,综合研究营养及方式的不同对患者疾病状况改善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营养教育和措施。结果: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及改善方式后各项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营养规范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进  龚婕宁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79-1380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包括种络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是对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一个很好的补充。络病学教材在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开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络病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与从事科研、临床的人员加强合作,吸取宝贵经验和意见,不断改进络病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络病学教学在培养中医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峰 《河南中医》2016,(3):373-375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主要通过查阅古文献,研究妇科疾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不良情志作用于人体后,可使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引起诸如带下病、月经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等各种妇科疾患。结论情志因素在妇科病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临床调理情志成为诊治妇科疾病的关键所在。既然情志的产生来源于五脏气血,因此调畅情志同样也应从调理五脏入手,疏通气血,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风湿痹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渊源和内容进行探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本病的预防和护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从而降低风湿痹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促进中医护理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心部于表”理论揭示了心与体表之间在形态、功能方面的特殊联系.认识这种联系,有助于提高一部分急性感染、炎症性皮肤疾病等的临床医疗水平,也可为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治疗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治疗组服用后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服用后,有4例出现头痛、头胀等症状,3例4~7天后逐渐缓解,1例因头痛加剧伴恶心而停药。结论:通过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治未病思想对慢性肝病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给予慢性乙肝携带者、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肝病护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必将成为中西医结合肝病护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首先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明确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剖析体质与病证的辨析拓展调体质防治疾病之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证候和疾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质是贯穿疾病全过程并影响病证的基本要素,剖析体质与病证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拓展调体质防治疾病的思路,促进临床疾病防治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