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香柏酊对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确立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外用药治疗规范。方法将符合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阳性对照组(联苯苄唑组)36例及阴性对照组(安慰剂组)18例,治疗组外用香柏酊,联苯苄唑组外用联苯苄唑溶液,安慰剂组外用安慰剂。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用药0、(14±3)、(28±3)天,痊愈者停药后(28±3)天进行访视,记录红斑程度、靶皮损面积、鳞屑程度、瘙痒程度以及脂溢程度积分,评价各组疗效;于用药4周时进行靶皮损真菌学镜检或培养,评价真菌学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香柏酊组、联苯苄唑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8.57%、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柏酊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抑制鳞屑及缓解瘙痒方面疗效优于联苯苄唑,临床总疗效亦优于联苯苄唑溶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香柏波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71例,采用阳性药物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36例)使用自制香柏波,对照组(35例)使用2%酮康唑洗剂(采乐,西安杨森公司生产),治疗观察4周,总结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8%,愈显率41.7%,对照组总有效率62.9%,愈显率为17.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红斑、鳞屑、脂溢、瘙痒症状及皮损面积改善方面的疗效基本上与对照组相仿。结论:香柏波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碱洗剂外用对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2例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入苦参碱组与酮康唑对照组各56例,分别给予苦参碱洗剂(浓度3.61 mg/m L,共50 m L)、酮康唑洗剂(1%、50 m L)清洗皮损处,比较两组药物在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和患者皮损红斑、鳞屑、脂溢、瘙痒、皮损面积的各种症状改善情况和使用安全性。结果比较两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苦参碱洗剂组有效率88.46%,酮康唑对照组有效率88.6%,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皮损红斑、鳞屑、皮损面积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脂溢、瘙痒好转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苦参碱组优于酮康唑组。结论苦参碱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其综合疗效与酮康唑相当,在改善脂溢、瘙痒方面则优于酮康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苦甘香柏颗粒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阳性药物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外用苦甘香柏颗粒,对照组外用2%酮康唑洗剂,一周2次,疗程共4周.观察治疗前、用药后7天、用药后14天、用药后28天的症状表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符合方案集(PPS)共101人,治疗组52人,有效率78.85%;对照组49人,对照组有效率为55.10%,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苦甘香柏颗粒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优于2%酮康唑洗剂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香柏酊Ⅰ号方及香柏酊Ⅱ号方治疗头皮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头皮部脂溢性皮炎患者97例,随机分入香柏酊Ⅰ号方组(39例)、香柏酊Ⅱ号方组(40例)及安慰剂组(18例),分别外擦香柏酊Ⅰ号方、Ⅱ号方及安慰剂于患处5min,每日2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香柏酊组在红斑、鳞屑、脂溢、瘙痒改善方面与安慰剂有明显差异,其中香柏酊Ⅱ号方在鳞屑、脂溢、瘙痒改善方面优于香柏酊Ⅰ号方;在临床总疗效方面,香柏酊组未见明显差异,但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结论:香柏酊Ⅰ号方与香柏酊Ⅱ号方为治疗头皮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有效制剂,其中香柏酊Ⅱ号方在改善麟屑、脂溢、瘙痒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联合针刺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清热除湿汤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面部瘙痒、皮损面积、鳞屑及红斑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变化;随访1年,比较2组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00%)高于对照组(78. 00%,P 0. 05)。2组治疗后面部瘙痒、皮损面积、鳞屑、红斑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4. 00%)低于对照组(22. 00%,P 0. 05)。结论清热除湿汤联合针刺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脂溢性皮炎(SD)患者采用甘草锌颗粒联合中药脂溢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组(40例)采取甘草锌颗粒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予甘草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0560.01);治疗后联合组红斑、瘙痒、鳞屑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中药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红斑、瘙痒、鳞屑等症状,促进皮损消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热淋清颗粒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头部脂溢性皮炎病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3)、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热淋清颗粒,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0.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是6.8%,对照组复发率是27.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热淋清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颗粒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希尔生洗液;观察组给予中药颗粒剂外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颗粒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槿柏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自制槿柏洗剂治疗,对照组使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的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2周、4周时红斑、脂溢、鳞屑、瘙痒及皮损面积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周、4周时试验组红斑、鳞屑、脂溢、瘙痒及皮损面积症状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槿柏洗剂为外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有效中药制剂,且使用安全,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型去甲斑蝥素肝脏注射急性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昌全  郑晓梅  李柏 《中成药》2000,22(10):715-717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缓释注射课题与普通注射液肝脏注射的急性毒性、为缓释剂型的临床肝脏注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小鼠及18只大鼠各随机分为3组,分别肝脏注射等量去甲斑蝥素缓释溶液,普通水剂及药物缓释辅料泊洛沙姆407溶液,观察小鼠行为状态、生存情况及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注射去甲斑螯素缓释溶液组小鼠死亡率低于普通水溶液组;泊洛沙姆407小鼠肝脏注射的LD50〉625mg/kg,缓释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