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BMI及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病证的特点,根据中西医的诊断标准,总结中西医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特点,对现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按照五种证型(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脾肾两虚证)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实验造模方法、动物种类、造模时间、中西医实验结果、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以采用营养失调模型和复合模型为主,实验动物多为雄性大鼠和小鼠,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包括证候表现、舌象、微观指标、以方测证和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脂平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脂平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疗程24周。结果 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脂平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针对其肝郁脾虚、湿痰瘀互结之病机,健脾利湿化瘀,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评价脂肝丸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以及与中医证候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观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病例分组时先将拟观察病例数编号,采用计算机软件按3∶1的比例将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19例。试验过程中对照组因受试者失访脱落1例。治疗组给予脂肝丸(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制剂室配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模拟脂肝丸(成分为糊精及淀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制剂室配剂)。结果:治疗组肝脾CT比值治疗前后组内及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显效率50.0%,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CT比值改善与中医证候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揭示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肝脾CT比值能较为敏感地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前后病情变化,并与中医证候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及科研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肝丸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中医证候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区组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脂肝丸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模拟脂肝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并对前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疗程结束后,共有158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120例,对照组38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声病情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3%、63.16%;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积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中医证候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与肝脏超声病情分度变化情况(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脂肝丸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满意,中医证候疗效可以作为本病临床和科研中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临床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导滞汤加减(砂仁、干姜、炙甘草、山楂等,1剂/d)治疗,对照组采用脂必妥片(脂必妥片3片/次,2次/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观察2组治疗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脾影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7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指标(TC、TG)、肝功能指标(AST、ALT)及肝脾影像指标(肝脾CT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TC及肝/脾CT比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恢复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病情程度,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祛脂三味方结合温针治疗脂肪性肝病70例(治疗组),采用易善复治疗34例(对照组),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MI、肝脾CT比值、血糖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7.65%(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脂、BMI、肝脾CT比值、血糖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肝脾CT值、BMI、T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脂三味方结合温针治疗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调脂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调脂治疗(合理运动、低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浊解毒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NF-α、炎症因子IL-6、肝功能指标(AST、ALT)、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TNF-α、IL-6、AST、ALT、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AST、ALT、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6、AST、ALT、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低于观察组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观察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联合常规调脂治疗可大幅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TNF-α与IL-6,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高月求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痰浊沉积,久病及肾,终成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证,治疗时倡导从脾论治。临证以自拟方参葛方加减,配合饮食结构调整及运动指导等治疗,标本兼顾,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李洪兰  张友祥 《吉林中医药》2013,(10):1013-1015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逐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予健脾化痰逐瘀方中药(茵陈、山楂、姜黄、桃仁等)治疗,2次/d,饭后口服;对照组58例,予强肝胶囊0.4g/次,3次/d,口服,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TC、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B超肝脏影像学正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逐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规范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对符合标准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不同的方式及营养教育,综合研究营养及方式的不同对患者疾病状况改善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营养教育和措施。结果: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及改善方式后各项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营养规范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进  龚婕宁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79-1380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包括种络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是对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一个很好的补充。络病学教材在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开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络病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与从事科研、临床的人员加强合作,吸取宝贵经验和意见,不断改进络病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络病学教学在培养中医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峰 《河南中医》2016,(3):373-375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主要通过查阅古文献,研究妇科疾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不良情志作用于人体后,可使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引起诸如带下病、月经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等各种妇科疾患。结论情志因素在妇科病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临床调理情志成为诊治妇科疾病的关键所在。既然情志的产生来源于五脏气血,因此调畅情志同样也应从调理五脏入手,疏通气血,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风湿痹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渊源和内容进行探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本病的预防和护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从而降低风湿痹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促进中医护理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心部于表”理论揭示了心与体表之间在形态、功能方面的特殊联系.认识这种联系,有助于提高一部分急性感染、炎症性皮肤疾病等的临床医疗水平,也可为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治疗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治疗组服用后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服用后,有4例出现头痛、头胀等症状,3例4~7天后逐渐缓解,1例因头痛加剧伴恶心而停药。结论:通过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治未病思想对慢性肝病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给予慢性乙肝携带者、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肝病护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必将成为中西医结合肝病护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首先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明确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病程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发病的痴呆性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没有其他特效疗法。参考西医学AD病程分期方法,将AD分为“初期”、“中期”、“末期”3个阶段,并对这3个阶段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