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8年1月—2010年11月)、中国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2010年11月),获得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和药对规律。结果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119个中药复方中,涉及中药144种,使用频次为1 206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中药31味、913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降气、健脾、制酸、疏肝、通络、清热药6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18对,主要是降气药与疏肝、清热、健脾药的配伍组合。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贾越博  刘林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2022,(15):2121-2126+2134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相似文献   

3.
挖掘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以阿尔茨海默病或含老年性痴呆为主题,收集、整理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显示,在纳入标准的113首方剂中,单药石菖蒲最为常见,药物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中甘、苦、辛味为主...  相似文献   

4.
王思宇  喻斌 《光明中医》2023,(15):2886-2890
目的 总结张景岳治疗吞酸、反胃和嘈杂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景岳全书·杂证谟》中的方剂,依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录方剂73首,药次60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分别为:甘草(38)、陈皮(36)、人参(32)、茯苓(26)、干姜(26),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经最多,功效以补虚类药最高,核心药物组合54组,药物关联规则26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6首。结论 张景岳治疗吞酸、反胃和嘈杂总以扶阳抑阴,主以温补脾胃、行气导滞、辅以扶正益气、健脾养血、祛湿化痰,用药以甘温、辛苦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喻斌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喻斌教授门诊处就诊的GERD病案,将其相关信息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用药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共纳入病案200则,涉及处方265首,中药132...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发现庄礼兴教授腰痛病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痛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中药治疗腰痛患者病例223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的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统计.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中药性味归经及频次统计,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利用SPSS ...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数据挖掘软件对近10年治疗头痛病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中成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网(ht-tp://epub.sipo.gov.cn)2011年1月-2021年5月公布的治疗头痛病的中药专利复方,分别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进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葡萄疫""紫癜""血尿""尿浊""水肿"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0. 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涉及复方449首中药294种高频中药81味,茯苓、甘草、当归、生地黄、黄芩和防风较为常用;在功效方面补气药、理气药、利水消肿药、发散风寒药、补血药选用次数较多。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以脾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胃经等6条经脉选用次数较多。最终提取了29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100%,其中以补中益气、滋阴补血、利水渗湿为主;通过聚类分析,提取了6个常用得药对或药组。结论: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诊疗中,首先应辨明急性活动期和慢性缓解期,急性期以祛风散邪、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用发散风寒、利水渗湿、凉血止血功效的中药;慢性期以补益之法,主要用补中益气、滋阴补血功效的中药,并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袁红霞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05 例有效病例的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 软件中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105 首处方中,使用频次≥15 次的药物共31 味,药味多苦、辛、甘,性温、平,主要归脾、胃、肺经。得出常用药对,前7 位依次是生姜-大枣、炙甘草-半夏、大枣-半夏、柴胡-半夏、黄芩-半夏、生姜-半夏、柴胡-黄芩。得到核心组合3 个。结论:袁红霞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气、血、水失调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证型以中虚气逆证多见,临证用药当平缓柔和,通过健脾和胃,调节气、血、水的正常运行以调治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肝胃之间的脏腑关系,建立证型的原则以及现代文献对肝胃不和证型的描述,分析得出肝胃郁热的说法不够明确.在没有指出肝胃郁热具体的临床表现而缺经证型是不符合建立证型原则的.同时指出,所谓的肝胃郁热证应该包含在肝胃不和证里面,因此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提出肝胃不和与肝胃郁热实际上是犯了概念不清、逻辑不明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VIP、CBM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中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2年出版的有关脂肪肝肝郁脾虚证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在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104首中药复方中, 涉及163种药物, 使用频次为1 22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共46种、共855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6类:疏肝类、健脾类、化痰类、行气类、化瘀类、消食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4条,药组规则62条,主要为疏肝理气药与健脾祛湿药的配伍组合。结论: 数据挖掘能够更好的探索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331-2334
目的:评价旋金降逆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其可能的胃动力机制。方法:将140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5例,包括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旋金降逆汤、电针足三里、旋金降逆汤联合电针足三里、奥美拉唑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4组临床症状、胃肠激素和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的改善情况。结果:(1) 4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 57%、57. 14%、91. 43%和71. 43%,经统计学比较,治疗3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及其他治疗组(P 0. 05);(2) 4组均能有效增加血浆胃动素、Ghrelin,治疗3组优于对照组及其他治疗组(P 0. 05);(3) 4组均能改善食管黏膜炎症,经统计学比较,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旋金降逆汤联合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增加胃肠激素,调节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改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临床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炎症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普济方》中治疗反酸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反酸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普济方》中用于治疗反酸的方剂,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方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挖掘高频应用的中药、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方剂202首,共使用190种中药,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25味,排名前3位的是陈皮、生姜、肉桂;药性以温性、平性居多,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入脾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4类药物组合。结论:《普济方》治疗反酸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核心目标,重视对中焦的调补,采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行气、和胃降浊、温阳散寒等治法,多法并用,多脏同调,为临床治疗反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一首常用经方,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1112则五苓散方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以期发现古今医家运用五苓散方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王邦才教授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宁波市中医院王邦才教授名医门诊诊治的200例郁证患者的200首首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该软件的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等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对王邦才教授治疗郁证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0首,收录中药128味,高频药物共38味,主要有茯苓、淮小麦、柴胡、半夏、白芍、栀子、陈皮、郁金、香附、远志等,药效以清热类、补虚类、理气类、解表类、化痰类、活血化瘀类等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平多见;归经以肺、脾两经居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26条高频药物组合,24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5个核心组合。结论:王邦才教授在治疗郁证时,主张形神同调,宣畅气机,总体用药以苦、辛、甘为主,体现了寒温并用、气血同调、刚柔相济、和解枢机等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欧阳惠卿教授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门诊的痛经病例,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欧阳惠卿痛经病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的统计分析及方剂分析功能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51个病例,涉及69种中药,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五味以为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肝、胃为主,功效以理气、补虚、活血化瘀类为主,使用频次≥5的高频药物共31种,其中最核心的药物为木香,使用频次≥25的药物组合共16个,其中含木香的组合共11个,运用聚类分析得到可能的新方组合3首。结论:欧阳惠卿教授善用木香治疗女子痛经,处方用药顺应气血喜温恶寒的生理,以辛温苦甘为主,忌用大寒大热之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选取中医药治疗MS临床疗效明确、有明确剂量及疗程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报道,并抽取检索结果中的复方内容,建立数据表,应用开源统计软件R-Project及开源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11个处方,163味中药,高频药物(频数大于10)主要为健脾化痰类、活血化瘀类、清热类、补益类、疏肝解郁类药物;主要的关联规则为黄连温胆汤加丹参、黄芪,其置信度 0. 92。结论:中医治疗MS的组方以健脾化痰、清热祛瘀为主,其核心用药为黄连温胆汤加丹参、黄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小儿惊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库至2018年8月关于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文献进行检索,通过数据筛选清理,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取频数分析方法对方剂中使用药物种类、归经以及选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搜集文献处方64个,使用药物共计26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钩藤、僵蚕、连翘、甘草、白芍。所用药物的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息风定惊、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所用药物归经:肺、肝、心。药物平均剂量:约成人的四分之一。常用及最佳药对组合:僵蚕与钩藤。结论小儿惊风的方剂以清热息风,平肝定惊止痉为主,用药针对性较强。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可以反映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和用药传承及交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光伟  李珮馨  綦向军  林水长  戈焰 《新中医》2024,56(13):187-19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肿瘤方剂大辞典》《肿 瘤良方大全》中有关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总 结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61首,涉及中药263味。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高频药物 有茯苓、白花蛇舌草、当归、茵陈、郁金等。治疗药物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药物多见,药性以温、寒性为 主,药味多苦、辛,主要归于肝、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郁金-丹参、茯苓-白术、郁金-丹参+茯苓等核心 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破血消癥、活血散瘀止痛、疏肝理气健脾、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等7首新处方;主成 分因子分析获得8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辅助补虚、利湿、益气健 脾等药物,临床常选择茵陈蒿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