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31例和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光量子氧透射)30例,疗程4周。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agl-M 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 I)及中风病疗效评定分级标准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FMA、MB 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基本治愈分别为13例、6例,显著进步分别为9例、6例,进步分别为6例、6例,无变化分别为1例、7例,恶化分别为1例、6例。结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患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病残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的针刺治疗方法.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在显效率上,针刺治疗组较西药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在改善偏瘫和失语积分中,针刺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多以肢体瘫痪为主症,病情稳定后以肌张力增高为主要并发症。以往病人治疗以药物为主,对病人早期以针刺并肢体功能训练介入滞后,延误病人的好转过程。我科中医康复训练小组对收治的2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1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给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未给予康复治疗,自行随意活动。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5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帮助患者的中枢神经机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1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均为我院初次发病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年龄39—78岁,其中男83例,女63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不再进展48h,病程在1周以内,所有患者肢体肌力均为0-1级。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之问经统计学处理在病变部位、病灶面积、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I盎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西医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2例(95.45%),对照组总有效35例(79.5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曾红文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41-642
目的观察"针刺三步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 68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施以"针刺三步法".结果 68例经治疗后,基本痊愈 27例,显著进步 23例,进步 15例,无变化 3例,总有效率 95.59%.结论 "针刺三步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依迭杜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及对照组(60倒)。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掘(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或Barthel指数比较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30天后依迭拉奉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后,2组患者的Vugt.Meyer评分及Barthd指数均明显提高,但依迭拉奉是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时照组。表明依迭拉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率中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早期针刺康复治疗中风病4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3年来,在总结早期针刺、康复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改进,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9例,对照组11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1.5%。结论: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各方面,都非常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可见对中风病早期进行针刺康复治疗是比较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且本法成本低,便于操作,因此,是目前临床中对中风病人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都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护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途径。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昏迷量袁(GC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及不同时期针刺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超早期针刺组和恢复期针刺组,治疗1月,治疗前后,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进行评价,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分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超早期针刺组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且针刺治疗宜于超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天麻钩藤饮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定南县中医院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天麻钩藤饮+针刺)与对照组(常规治疗)2组,每组34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BI评分,随访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针刺联合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0例,行早期康复采用Bobath技术康复锻炼,不行针刺治疗;B组组20例,行针刺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不进行康复锻炼;C组20例,行予针刺+早期康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Bobath技术康复锻炼;D组20例,不予针刺及早期康复治疗,只予内科常规处理。各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1],于初期、末期(28 d)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治疗后C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少于其他3组,A、B 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都优于D组。结论针刺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国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而无合并症患者实行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广泛开展,对恢复患者劳动能力、心理健康十分有益。我科自1995年始开展AMI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肯定,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肢早期康复护理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偏瘫初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正确的患肢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急性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位;同时进行主动运动康复训练,瘫痪肌群力量锻炼应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特点进行,关节协调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精细动作练习。  相似文献   

19.
不同针刺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比较(头、体)穴针加络刺与单纯(头、体)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符合条件(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发病至入院时间在7d以内,无神志昏迷,有偏瘫,且偏瘫肢体肌力≤Ⅲ级)的住院患者61例随机分为头、体穴针加络刺组(以下简称络刺组)和头、体穴针组(以下简称穴针组)。络刺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8~78岁,平均6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2~5d,平均3.21d。穴针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61~77岁,平均69.0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2~4d,平均2.20d,。根据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络涤痰饮联合针刺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纳入我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的人群.以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组,依次设为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分别开展常规西药联合通络涤痰饮、通络涤痰饮联合针刺治疗.以治疗效果、血脂、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