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八纲辨证与六经理论的渊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三者内涵的分析,结合《伤寒杂病论》,阐明三者间的关系及应用。结果:八纲、六经是辨证之基础,医者临证,当首先厘清八纲,从整体上把握病情,然后再进一步明确其六经归属,最后以方证对应为原则遣方用药。结论: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病势演变的进退缓急,对临床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紧扣其证候特点,从而辨到了病情的性质、病位的所在、寒热的盛衰程度、正邪的消长态势,而予以立法、处方、遣药.所以,六经辨证实际上涵盖了所有的辨证方法在内,如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此本篇重点阐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学习陈逊斋,汤本求真、胡希恕、刘绍武等经方大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阐述了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一切辨证方法的总纲,论证了八纲辨证与伤寒论的关系,提示在临床上要认真细致辨好寒热虚实,辨对阴阳,搞对病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辨证施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它起源于《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尤其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为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它和六经辨证有密切关系。因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着疾病性质、发展趋向和预后,所以《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中,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为八纲辨证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5.
八纲辨证成熟于明代,由近代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他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代医著中对泄泻统称下利,而泄泻的记载较为完整的,最早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泄或泻,指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伤寒论>所指下利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腹泻.原文共有90余处提及"下利"、"利"或"泄利",这些论述较系统地概括了下利的病因病机、诊断治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八纲辨证的思想.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概括,无不贯穿于六经病证治法之中[1].  相似文献   

6.
朱太平  朱彦昭  蒋丽娜 《光明中医》2010,25(10):1770-1771
<正>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正如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所云:"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  相似文献   

7.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八纲形成深刻理解至关重要,《伤寒论》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将《伤寒论》与八纲辨证教学相结合,无疑有益于加深学生对八纲辨证的理解,也是对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现代普遍认为,《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总纲,故而认为,《伤寒论》通篇体现八纲辨证,也因此将《伤寒论》中的寒热等同于"八纲"中的寒热,这种观点无疑掩盖了中医学概念演变的客观规律。受不同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概念也会逐渐演变。分别阐释八纲辨证及《伤寒论》中寒热的含义,区别二者寒热的含义,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寒热概念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对于中医学其他概念的研究也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医学术史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涛  王中华  李金田  张毅  赖乾 《新中医》2018,50(3):184-186
正《伤寒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条文中涉及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相关词条。如果仅认为《伤寒论》中的虚实概念等同于与"八纲"中的虚实概,其实就忽略了中医学中相关概念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必然~([1])。中医学的相关概念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其意义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八纲辨证中所包含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意思是指疾病的本质,包含了人体一系列的证候群,与《伤寒论》中各相应概念的含义不尽相同。例如  相似文献   

10.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为《伤寒论》中两大辨证纲领。对二者间的关系,前人有所论述,见仁见智。笔者亦欲就此问题作一简要探析,与同道共商。首先,应当明确,六经与八纲两大辨证纲领皆是对疾病共性的概括,它们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于杂病的辨证。其中,六经辨证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根本,为全书之总领,运用它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利于掌握病机,推断病势。正如喻嘉言所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而八纲者,虽论中未提及其名,然八纲辨证的实际应用,确始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否定分析思维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逻辑学角度对《伤寒论》在疾病辨证论治中富含的否定分析思维从三方面举例剖析:从不能用某方某法治疗,推断辨治用意;从不出现某症,推断病证的归属;从对先期治疗的否定,推断当前治疗措施。由此可知,否定分析思维在辨证中无所不在,因为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先行的推理结论,是后续推理的前提,再产生新的推理,再得出新的结论,形成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认为否定分析思维是一个实践过程,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毛德西 《河南中医》2006,26(7):9-11
张仲景在阴阳学说指导下,将伤寒证候分为两纲,即三阴三阳,然后在两纲之内辨其六目,即表里部位、寒热之性、虚实之体,这就是后世人们所概括的“六经辨证”。在具体分析方法上,张仲景用比较分类法、考论虚实法、设喻达旨法、对偶举证法等,对397条进行了交叉印证、反复推论,使得这些条文井然有序,病证分明。  相似文献   

13.
浅谈《伤寒论》辨证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 《河南中医》2004,24(10):1-2
《伤寒论》全书始终贯穿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辨证思维过程,主要表现在:重点抓“证候群”,但不忽视“部分证候”;重点抓主症,处理好次症兼症;注意类证鉴别;总结失治误治变证。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20余条,通过研读分析对喘证的辨治规律颇有所得。虽然均有呼吸急促之喘证,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的伴随症状不同,其治疗亦有不同,本人认为喘证也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现将其归纳为邪客皮毛、邪客经络、邪客肌肉、邪客于腑、邪客于脏等理法方药完备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全书内容始终贯穿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辩证思维过程。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内经》治病求本思想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识到疾病的现象和实质的辩证关系,病机实质的变化必然透过现象反映于外。病机是“证”的高度概括,通过辨证,立方遣药,法因证立,方随法出。兹就其辩证思维方式浅谈如下,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6.
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方证系统分析与综合,从<伤寒论>中程度表达的定量思想的体现和定量辨证的方法两方面进行阐释;说明<伤寒论>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并对复合病性下的定比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喘证浅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论述有十七条,按照证候分类有无汗而喘,汗出而喘,喘而汗出,喘而胸满,腹满而喘,微喘,喘冒等;按照证治分析,症状同中有异,机理异中有同,辨证精细准确,治法灵活多样,可以推断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18.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2,32(8):949-951
《伤寒论》中所述蓄血证或发于太阳病阶段,或发于阳明病阶段,均因外邪化热入里,与血互结而成.临证时可将蓄血证分为太阳蓄血轻证、太阳蓄血重证和阳明蓄血证.太阳蓄血轻证者,治疗当先解表,表邪外散后再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瘀热;太阳蓄血重证者,当先治里,用抵当汤破血逐瘀,通下瘀热;阳明蓄血证的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方用抵当汤破血逐瘀.  相似文献   

20.
陈明 《河南中医》2007,27(1):3-5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