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肿瘤微环境主要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免疫反应,孕育肿瘤干细胞等途径促进肿瘤发生转移。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在肿瘤微环境内部有一个呈动态发展的阴阳失衡状态。探讨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思考这种动态发展在肿瘤治疗中的关系,并提出对微环境的具体干预措施,以期为肿瘤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波  肖冲  吴昊  李芳  林冰 《中医药导报》2024,(2):169-173
免疫抑制是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调控免疫功能,疏泄胆汁促脾运化以维持肝-肠免疫屏障正常,调畅情志改善压力应激增强免疫的论述,认为“肝主疏泄”为调控免疫功能的核心,基于此探析肝失疏泄、免疫抑制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关联性,提出“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病机关联假说。并探讨风药畅达肝木、健脾扶土抑木、养肾滋水涵木、调肺佐金平木在恢复肝主疏泄上的运用,以期切断“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病机关联,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肿瘤转移"种子与土壤"学说与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异曲同工,预转移龛(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发现客观证实两种理论的合理性。靶向PMN的干预策略将会引起治疗模式的变革。本文从比较中西医对PMN的认识入手,总结了PMN形成的动态过程与分子机制,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并对中医干预方法应用于PMN的干预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重要地位和科研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创新肿瘤治疗模式,推动中医药应用于肿瘤综合治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肺癌转移的肿瘤微环境与中医痰毒的相关性。提出痰毒产生的病理过程、痰毒的病理特点、转移微环境与痰毒的相似性以及治疗肺癌转移的靶点为痰毒,化痰解毒为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肿瘤缺氧微环境能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一步发生侵袭转移。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痰"关系密切。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胃癌痰证理论",进一步提出其核心观点是胃癌"痰环境"致病说,并认为胃癌的缺氧微环境可归于"痰环境"范畴,可导致"痰污染",诱使胃癌侵袭转移。因此,从"痰"入手,以消痰散结为治疗大法,清化"痰污染",从而逆转EMT,可最终抑制胃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肿瘤不同于其它疾病 ,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侵袭和转移 ,可以说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本质表现。迄今为止 ,世界上尚无理想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进入临床使用。本文试从中医角度分析肿瘤转移的病因、病机、病理和途径 ,探讨应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及研究方法。1 中医对肿瘤转移的认识近十几年来 ,全国先后多次召开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学术研讨会 ,对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达成了基本共识 ,可用三个字概括 :“毒、虚、瘀”。肿瘤的根本病因是体内癌毒的存在 ;正气中抗癌力的虚损是肿…  相似文献   

8.
肿瘤转移是极其复杂的、非随机的多步骤病理过程,涉及肿瘤细胞运动迁移、粘附、侵袭、生长、新血管生成、特异性转移器官的归巢和免疫逃逸关键步骤。转移肿瘤干细胞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与其所处微环境相互作用贯穿肿瘤转移始末。肿瘤脏器转移机制有"解剖和机械"及"种子和土壤"2种学说。肿瘤脏器转移亦与肿瘤自身生长速度、间质细胞转化及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相关。未来期待将SDF-1/CXCR4生物学轴进行关联研究,结合中医脏腑辨证、药物归经理论,形成新思路,从中药抑制VEGF表达、阻断EMT、改善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痰是体内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善于走行和流窜;化痰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治法之一;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与中医"痰"的概念有相通之处,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半夏、浙贝母等多种化痰类中药作用于肿瘤组织能有效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改善异常的新生血管、逆转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中医防治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乳癌的复发与转移是乳癌患者的最大威胁,针对这一环节,提出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转移的思路与方法.以中医理论及"治未病"的理论,结合乳癌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揭实乳癌转移的基本病理过程,阐释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和转移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乳腺癌中医的防治理念与策略,以疏肝,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军平 《陕西中医》2005,26(12):1341-1343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温故中医对肿瘤转移的认识,肿瘤转移的病机特点,中医对肿瘤转移的防治原则:树立整体观念,提倡综合辨证法、确定治疗法则。结合临床体会,探讨其分期与调治规律,分析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现状,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分析、筛选抗肿瘤转移有效药物。结论:探讨中医药如何防治肿瘤转移,并进一步寻找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中药,提高肿瘤治愈率,降低复发和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卫东  花宝金 《中医杂志》2011,52(22):1891-1894
肿瘤微环境是有别于人体正常内环境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低氧、低pH、间质高压、炎症、血管生成因子优势、免疫抑制等。这些特点都对肿瘤的增殖、侵袭、黏附、血管生成以及降低放疗、化疗敏感度,促使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整体、多靶点的疗效特点,对于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拟就目前临床常用的中医药抗肿瘤复发转移的治法与肿瘤微环境中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找到二者的关联性,为临床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3.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是造成肿瘤恶化、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传统中医药在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带瘤生存以及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优势。益气活血解毒法是中医治疗肺癌及防治转移的常用大法,文章拟从现代医学角度总结分析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于肺癌微环境的作用,为探寻治疗肺癌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转移是肿瘤生物学行为最本质的特征,影响着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科学发展到今天,尚未发现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转移药物,因此,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积极探讨防治肿瘤转移的中医思路和开发防治肿瘤转移的中医药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稳态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肿瘤间质细胞和生长因子与肿瘤转移密不可分。随着肿瘤微环境的不断发生发展,最终的结果便是出现肿瘤的转移。用中医理论解读肿瘤的转移过程,其实是正与邪相争的过程,也是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被打破的一系列恶性循环过程。《内经》将转移称为"传舍"。传,即传播、扩散,指癌毒脱离原发部位发生播散;舍,即居留,指扩散的癌毒停留于相应部位,完成转移。传舍包  相似文献   

16.
肿瘤微环境异常是引发肿瘤恶化、转移的根本原因,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缺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中医药抗肿瘤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多靶点效应对肿瘤组织微环境进行调节。文章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思路、方法,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肿瘤微环境(TME)的形成直接介导了肿瘤进展和转移,加剧了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靶向TME成为癌症患者治疗的关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获益明显,是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的成功示例,但其面临着不良反应事件、耐药和多数癌症患者响应率不佳等难题。中医对肿瘤的治疗着眼于人的整体,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组分、多方位作用的特点,可通过逆转免疫抑制、减轻炎症微环境、重塑TME代谢等方式干预肿瘤转移的全过程,在克服耐药、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中医"伏毒"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将中医证候要素和微观辨证纳入肿瘤转移复发防治领域,指出中医药扶正祛邪及搜剔经络的目的旨在清化"伏毒",防止肿瘤转移复发。阐述了"伏毒"在肿瘤复发转移中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的首要死因。抗转移治疗药物匮乏是肿瘤治疗的瓶颈问题。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CIPA)是肿瘤-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基础,其密切调节着肿瘤血行转移的各个进程,具有平衡双向调控的特色:一方面,肿瘤能够诱导血小板向其聚集从而保护肿瘤细胞的生存以及免疫逃逸;另一方面,激活的血小板反向促进着肿瘤细胞的血行运输及远隔转移灶的形成等过程。鸡血藤为一味经典的活血化瘀中药,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记载了其具有显著的"去瘀血、生新血"等作用,且该药物大多作用于血液,以改善血凝状态为特征。近年来,有更多的报道研究发现其可通过调节血液微环境,发挥抗肿瘤转移的药效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综述总结归纳了血小板-肿瘤相互作用的病理特点和调控机制,并探讨了以鸡血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在抗TCIPA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治疗思路的高度重视,对TCIPA研究进展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并对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吴洁  孙桂芝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47-1248
孙桂芝教授从事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40多年,在治疗胃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防治术后复发转移方面更是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孙师治病求本,攻补兼施,提出胃癌复发转移的内因是正气亏虚,虚则致积,积而益虚,制定了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基本大法。临床诊断以辨病为先,治疗以辨证为主;提出防治并重,长期服药巩固疗效;注意饮食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