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Cardial Vessel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且CVD又是CK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血管钙化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医学一体化治疗CKD并CVD多从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血脂,纠正贫血、甲状旁腺功能紊乱、酸中毒及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治疗入手,但针对CKD血管钙化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逐渐显现其独特优势,因此寻求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在防治CKD病人血管钙化研究中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璐芸  邓跃毅 《河北中医》2021,43(3):516-520
血管钙化(VC)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CK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及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规范治疗VC对CKD患者十分重要.兹对近年来文献中CKD并发VC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脉通片对大鼠慢性肾脏病(CKD)血管钙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灌胃给予腺嘌呤加髙磷饮水的方法制备大鼠CKD血管钙化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冠脉通片,连续10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尿素、肌酐、钙、磷水平,试剂盒检测腹主动脉钙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和血管组织变化,硝酸银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结果] 冠脉通片0.46、0.23 g/kg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尿素、肌酐及磷水平,升高钙水平;明显降低腹主动脉钙含量;肾脏HE染色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局部见棕褐色结晶沉积,肾脏间质弥漫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广泛纤维化,肾脏血管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冠脉通片组正常肾小球数目增多,肾小管扩张程度降低,炎性细胞数量下降,腺嘌呤结晶减少。其中,冠脉通片0.46 g/kg组效果更好。HE与硝酸银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冠脉通片0.46、0.23 g/kg组大鼠胸主动脉钙化灶面积明显缩小,其中冠脉通片0.46 g/kg组效果更好。[结论] 冠脉通片对CKD血管钙化大鼠有明显防治作用,可改善肾功能,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降低动脉钙含量,缩小钙化面积。  相似文献   

4.
王亿平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尿酸及治疗高尿酸血症在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王亿平教授主张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治疗上应标本兼顾,健脾益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并重,从而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终末期肾脏患者中,血管钙化非常普遍。其血管钙化是多种因素参与的主动的一个调节过程,重点对骨形成蛋白与终末期肾脏患者的血管钙化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尿酸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HUA)的疗效,以及血尿酸改变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降尿酸方结合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血尿酸(SUA)、肾功能(Bun、Scr、eGFR)、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24h尿蛋白定量(U-TP)等的变化。结果:(1)高尿酸血症(HUA)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59.37%vs 28.13%,P<0.05);(2)肾功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4.37%vs 53.12%,P<0.05)。(3)治疗组治疗后SU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治疗后Scr下降、eGFR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治疗后UTP组内与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UA有效病例Scr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降尿酸方能降低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SUA水平;(2)SUA下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因此,了解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延缓CKD进展,对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终末期肾病合并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析和 1,2 5 (OH) 2 D3(罗钙全 )等综合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 :对 31例 (2 6~ 5 9岁 )终末期肾病合并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的患者 ,进行了前瞻性的治疗研究 ,应用透析、罗钙全 0 .2 5μg/d口服 ,参考疗效调整剂量。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血钙升高 ,血磷降低 ,肾性骨病明显改善 ,瘙痒消失 ,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透析与罗钙全等综合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 ,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益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予益肾泄浊方和别嘌呤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尿酸(UA)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UA水平显著下降(P0.05),eGF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U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Scr及eGFR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Scr、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功能,其升高eGFR的作用并非依赖UA的降低;对于GFR下降的患者,单独应用别嘌呤醇虽能降低UA水平,但并不能使患者的肾功能受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孙伟教授2016年至2022年期间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诊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用药频数及性味归经统计、频繁模式、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349例处方,涉及中药143味,药物频数总计8 438次,高频药物有黄芪、紫苏梗、白术、石韦、郁金、虎杖、党参、杜仲、当归、续断、川芎等,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性味以温、甘居多,多归属肝、脾、肺、肾、胃经。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芪-白术-党参-紫苏梗,杜仲-续断,石韦-土茯苓,当归-川芎-郁金等。结论 孙伟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湿瘀”,遣方用药应以“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为主要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CKD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随着其发病率的增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不少学者在CKD基础上AKI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对防止AKI的发生、改善CK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A on C的定义、生物标记物、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提高,中医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经方验方、单味中药研究(黄芪、大黄、雷公藤)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汇总了各医家对本病的诊疗经验,以期增进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属临床常见病,也为疑难病症。根据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临床不同表现,可分属中医"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脾肾两虚是此类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为气阴两虚证最多见。根据"异病同治"之理,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皆有寒热虚实,肾脏也是如此,辨明虚实消长的情况,往往能消除肾病的各种症状,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机,动态求证;扶正祛邪,注重脾胃;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上下同治,以利邪出;合理饮食、起居,可获佳效。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分清邪正多少,扶正与祛邪兼顾;顾护脾胃;调理肺卫;注意药物副作用;三因制宜。在慢性肾病中,本虚标实的观点贯穿始终,但在不同体质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可有虚实轻重的不同,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准确辨证再予以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正确地把握慢性肾病的病机特点是辨证施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r—Glutamyl transferaseGGT)浓度变化与慢性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83例慢性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的r-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肌酐(Cr)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的浓度,并进行尿常规检查,同时比较它们在各组慢性肾病中的关系。结果83例慢性肾病患者GGT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GGT与Cr和Cystatin C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无相关性,与尿中红细胞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GGT含量的增加对肾脏病的诊断有帮助,还可以作为肾小球肾炎是否具有活动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赵玉庸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络病理论,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创立“肾络通”方剂,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文章从理论探讨、方药确立、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我国40岁以上的患者在总人口数中已超过10%,但患病人群对于自身疾病的治疗率却极低,在我国仅为5%左右。慢性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活习惯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本文分析了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并对当前慢性肾病与血脂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血脂异常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慢性肾病LDL-C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病理机制,慢性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与LDL-C水平升高的关系,肾移植术后血脂代谢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特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但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因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使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复杂化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代谢组学在促进临床诊断、发现疾病治疗新靶点、探索潜在疾病机制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潜力。慢性肾病相关代谢组学研究表明,慢性肾病与许多代谢物的失调密切相关,如氨基酸、脂质,可被用作潜在生物标记进行开发。该综述从慢性肾病临床诊断研究现状、代谢组学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慢性肾病相关代谢物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补法是常用之法。本文从补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分类、配伍运用、需注意的相关问题等作相应探讨,旨在提高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强调益肾健脾,正本清源;理气调枢,畅达气机;痰瘀同治,通透窠囊。这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