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及其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维力台测试、红外摄相等技术,为42例脑瘫患儿做步态分析。得出时间历程、力台参数、关节角度变化范围3项数据。结果 对3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表明各型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对脑瘫康复的评价、训练、治疗、疗效评估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妊娠期间母亲患糖尿病或各种感染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伤或缺氧及生后 1个月内婴儿患各种脑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均为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了能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治疗 ,本文总结了 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脑瘫科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 。其中男 46例 ,女 2 2例 ;2岁以下 2 4例 (35 .3% ) ,2~ 4岁 2 7例 (39.7% ) ,4岁以上至 6岁 13例(19.1% ) ,6…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是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中痉挛型或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约占CP总数的 70 %以上 ,如何缓解痉挛是脑瘫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对痉挛型脑瘫采取闭孔神经前支选择性切断术、内收肌切断术、跟腱延长术结合手法治疗及功能训练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科选择了 3 2例单纯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8 5岁。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18年11月。全部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 相似文献
5.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 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 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侧痉挛型腩瘫患儿的步态特征.方法 对2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和结论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站立相时间、步频、步速)和运动学参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首次着地屈曲角度,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足尖离地时关节角度,迈步相最大屈曲角度,矢状面关节角度范围)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足背屈功能及步态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科91例SC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增加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足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步速、步长、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支撑相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Halliwick技术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的影响,探索适宜于我国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水中运动疗法的技术与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在广州市脑瘫康复学校就读的痉挛型脑瘫儿童24例,自愿选择进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智力、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增加Halliwick技术,于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儿童的步态功能进行评测。
结果:实验组步态时空参数组内前后对比(除负荷反应左、预摆动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和足底压力曲线图前后观察也有改善。对照组步态时空参数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和足底压力曲线图前后比较基本没有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组间比较跨步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都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运用Halliwick技术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功能,是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不稳 ,步行中出现畸形步态是影响患儿活动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克服双下肢痉挛畸形、足尖步及交叉步 ,经康复训练达到正确步态 ,我科采用德国生产的聚苯烯热塑材料制作的踝足矫形器 ,配戴后对患儿进行 3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 ,结果患儿步态矫治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矫形器组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5岁 ,平均 2 .4岁 ;双足跟不能着地 9例 ,右足 2例 ,左足 1例 ;能独立行走 <1 0 m l例 ,需扶助站立或行走 1 1例。 2对照组 :轻度痉挛性脑瘫患儿 1 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h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包括双测的z1、z2、z3、t1、t2、t3、t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步态分析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10例,其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量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右侧的tz1、tz2、tz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脑瘫儿童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结论:部分痉挛型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曲线不能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能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中,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均进行8周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机器人组患儿的GMFM D区评分分别为59.33±20.69,77.24±17.35;E区评分分别为:41.58±9.81,49.81±21.06,两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P<0.01),且机器人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特征,为脑功能的全面康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50 例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 例中35 例为早产儿(70%),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缺氧、硬肿症、颅内出血;15 例为足月儿(30%),高危因素主要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50 例患儿运动神经功能异常,全部表现为骨盆带及下肢痉挛及由此所致的姿势异常,双上肢受累较轻。平均精细运动年龄18.5 个月,粗大运动年龄8.75 个月(P< 0.01)。半数患儿同时合并斜视、语言发育迟缓和/ 或运动性构音障碍。结论:痉挛型双瘫的病因,运动神经系统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正确的认识评价有助于康复计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蹲伏步态的疗效分析。方法:30例痉挛性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儿的膝、踝关节的最大角度和关节活动度、肌张力、步长、步速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都明显改善(P0.05);腘绳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群的肌张力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儿GMFM评分、步速、步长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降低脑瘫患儿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够改善患儿的蹲伏步态。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rouch gait is often observed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P). This pathological walking pattern can cause abnormally high stress to the knee anatomical structures, leading to various knee problems. Consequently, the ambulatory function of many of these children may eventually regress to depending on assistive walking aids or wheelchairs. Objectives: The purpose and 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paper are to understand how risk factors contribute to crouch gait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P. Major Findings: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 weakness, tightness, and/or spasticity of muscles, loss of plantarflexion/knee-extension (PF/KE) couple due to inaccurate surgical lengthening of the soleus, lever-arm dysfunctions (LADs) due to femoral and tibial torsion deformities, and foot instability. Th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se risk factors contribute to crouch gait b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ducing the extensor control of the lower limbs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gait. Conclusions: The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in this review may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crouch gait if proa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se risk factors are rendered, especially with the use of instrumented gait analysis (IG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改良的Ashworth分值(腘绳肌)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中的D、E两功能区及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所有患儿共接受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12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踝足矫形器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前、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后,跨步长、步速明显提高,其中跨步长由0.38±0.13m增加至0.45±0.17m,步速由0.36±0.19m/s增加至0.47±0.14m/s;首次着地时踝关节的跖屈角度明显减少,由-11.98±8.43°减至-3.94±4.31°;髋关节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由-7.41±10.06°增加至-14.10±10.60°;迈步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明显提高,平均由-8.19±9.63°增至-4.25±3.71°;矢状面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明显降低,平均由14.44±9.99°减至9.40±5.77°。结论:配戴踝足矫形器可以明显减轻脑瘫患儿异常步态模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 1年。结果基本正常 3例 ,有效10例 ,无效 2例。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双瘫学龄期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
方法:将30例痉挛型双瘫学龄期脑瘫患儿采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隔天1次,每周3次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同时进行隔天1次,每周3次的运动平板训练,持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和步态分析。
结果:干预12周后,实验组Berg评分和步态时空参数(跨步长、步宽、步速)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运动平板训练对提高痉挛型双瘫学龄期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与改善步态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