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就有关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学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及治疗机制探讨做一综述。结果: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结论: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香  田耀洲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49-851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环节,由于胃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实施病因的一级预防非常困难,所以胃癌前病变成为胃癌防治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逆转胃癌前病变有很大优势,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虽然中医药在胃癌癌前病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脾胃虚弱型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医药特色治疗等中医药研究文献的综述,总结和展望了中医药对脾胃虚弱型胃癌前病变研究的现状和前景,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优势明显,大量的临床报道提示,胃癌前病变的逆转治疗存在着分期治疗的原则,早期以化痰消瘀、袪邪解毒、疏肝和胃治其标;中期主要根据辨证分型,扶正祛邪,标本同治;后期以益气健脾、养阴和胃培其本。大量文献证实分期治疗胃癌前病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前病变上的优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列举近5年胃癌前病变相关的常见分子信号通路和中医药在癌前病变信号通路的干预研究。在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重视胃癌前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总结中医药在信号通路治疗靶点,期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疗效。  相似文献   

6.
胃癌前病变是临床常见且需及时干预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机多样,治疗标准不一,若未经干预易发生进展,甚至发生癌变,威胁生命。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独具特色且收效颇丰,无论是中药内服、针灸外治,还是中医特色疗法以及民族医药疗法均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药角度综述了近年来胃癌前病变实验研究进展,说明了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机理与以下几点有关:中药可保护胃黏膜、抑杀幽门螺杆菌、调节免疫的作用、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的表达及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抑制端粒酶活性等环节治疗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Ki-67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集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对Ki-67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总有效率[RR=1.28,95%CI=(1.19,1.38),Z=6.82,P<0.00001]高于对照组;Ki-67表达率或表达积分[RR=0.40,95%CI=(0.30,0.54),Z=6.18,P<0.00001;SMD=-0.48,95%CI=(-0.68,-0.28),Z=4.61,P<0.00001]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Ki-67表达更低,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老年胃癌、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中医药对胃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等为切入点,论述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困难及发展机遇,旨在为中医药防治胃癌的t临床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胃癌前病变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的重要阶段,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从病因病机、中药辨证治疗及中医外治等方面对本病进行综述,总结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本汉方医学的盛衰消长及其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红斌 《中医教育》2005,24(2):64-68
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隆盛、衰落及至复兴从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①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②应重视理论实践,密切联系临床;③摒弃门户之争,协调发展才能创新;④尊古而不泥古,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⑤坚持自身优势,中医才能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昌孝 《中草药》2016,47(18):3149-3154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生产的药材。其质量又与地域性、多样性、可变性和人文性的"四性"特点密不可分,它决定了中药资源发展中所占有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中药质量的核心问题,然而现行的中药质量问题、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尚存在难以客观反映中药内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标准中测定及鉴别的成分尚不能和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联。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关联性,为反映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单方或复方制剂中的与功效有关物质与质量的关系,重申定义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基本条件。着眼于全过程的物质基础的特有、差异、动态变化和质量的传递性、溯源性,建立质量标志物中药产业链全过程控制体系,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代医药学研究进展和我国中药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概述现代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向的基本思路,并结合自身研究工作的实际体会,提出了现代中药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8-9日,本刊第四届编委会扩大会议暨学术交流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大化所)隆重召开。会议秉承“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宗旨,共同研讨了杂志使命、发展目标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前沿交叉、中药中医研究、国际化等重大问题,与会代表参观了中科院大化所组分中药组、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和药物化学组等实验室,重点了解了该所主持承担的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所获得的重要进展,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彼此都感到很有收获。本文系中科院高技术局秦伟副局长的会议演讲。演讲阐述了作者自2003年布署中科院中药现代化科研工作以来的思考。全文简明扼要,人们从中可以认识和了解中科院全面、系统地开展传统中医药研究所持有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并得到有益的启示。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此刊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建立台湾中医基本护理训练课程审查认定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医护理教育体系包括:①研究所、大学、专科等正规教育开设中医护理课程;②推广教育中心开设中医护理学分班;③护理学会及学校、医院办理中医护理研习会及讲习。台湾中医护理学会为增进中医护理人员专业知能,建立中医基本护理训练7学科9学分课程审查认定基准及认定作业制度,統一全国各学校、学会及医院办理中医基本护理训练课程之标准。  相似文献   

18.
陈彬  赵爱光 《世界中医药》2014,9(3):396-399
通过分析中药汤剂(传统煎煮与机器煎煮)、中药配方颗粒剂以及中药微粉的优缺点,表明中药新煎法的使用及新剂型的开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罗国安  王义明  饶毅 《中成药》2000,22(1):71-79
从中药基础研究、中药生产、中药标准规范、生物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中药中成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特别从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理、中药材资源及中药质量标准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中药基础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本文通过探讨东西方哲学之同异,提出中医的发展必须从我们思维的源头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