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总结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3例病人均采用正中开胸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全部用自身大隐静脉。 2例搭 3支桥 ,1例搭 4支桥。结果 :术后 3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的结果,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80例接受CABG的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内乳动脉使用率100%,人均旁路移植(3.2±1.2)支,围术期死亡率5.0%,并发症发生率22.5%,平均住院时间(12.7±5.9)d.结论:CABG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术后精细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与无低体温组,统计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14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3.06%(62/144);年龄≥70岁、有不良心理状态、暴露面积过大、手术室室温<24℃、液体输入量≥2 500 mL、麻醉时间≥90 min、液体温度<37.3℃、术中失血量≥400 mL、手术时间≥3 h均为老年冠心病患者CABG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复合保温措施为术中低体温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CABG术中发生低体温与年龄、心理状态、暴露面积、手术室室温、液体输入量、麻醉时间、液体温度、失血量、手术时间、有无复合保温措施有关,护理人员可根据上述因素制定保温干预策略,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杜正隆  梅举 《华夏医学》2007,20(6):1414-1416
介绍非体外循环(OPCA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手术适应证以及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认为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术后脑功能意识障碍、记忆力降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肾功能损伤减少,全身系统的炎症反应轻,术后出血减少,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中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合并重症糖尿病(DM)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OPCAB患者中合并重症DM的病例32例,随机选择同期行OPCAB的非DM病例64例作为对照.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7例(21.88%),明显高于同期OPCAB患者病死率(2.1%).20例随访1~3年,3例因心功能不全再次入院治疗,无再次心肌血运重建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重症DM患者行OPCAB应采取慎重态度,保守治疗应该被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ACR)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其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66)。观察组患者接受全动脉化(乳内动脉+桡动脉)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主动脉球囊反搏、房颤、胸腔引流量、ICU滞留时间等。随访1~2 a,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桥血管吻合口数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次数、房颤发生率、胸腔引流量、ICU滞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桥血管及大隐静脉平均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1~2 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全动脉化桥血管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6例中,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1例,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5例。应用左侧乳内动脉,其中合并应用右侧乳内动脉11例,合并应用桡动脉38例,单纯应用左侧乳内动脉7例。结果全组5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3~6个月,无早期死亡。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人合并有重要脏器的损害及静脉血管采取困难者,采用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全组42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均常规正中开胸,18例在体外循环(CPB)下手术,其余2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OPCABG),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同时进行,LIMA与前降支(LAD)搭桥42例,平均每例搭桥(2.4&#177;0.8)支。结果全组均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2&#177;0.5)h,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12&#177;6)h。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确切,手术安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5月有32例冠心痛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等行OPCABG。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共搭桥90支,平均每例2.8支(1~4支),动脉桥31支,静脉桥59支。手术时间72~195min,平均(125.3士57.4)min。术后24h引流量100~1200ml,平均(257.6士86.2)ml。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0~1600ml,平均(292.8±76.9)ml,其中10例患者未输人库血。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ICU入住时间(2.5±1.7)d,呼吸机辅助时间(18.4±10.5)h。术后平均住院(9.3±3.8)d,全部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无症状,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PCABG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等特点,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0P—CABG)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 943例患者按年龄分成A组 (≥ 70岁 ) 187例和B组 ( <70岁 ) 75 6例 ,并对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围术期处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术后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机支持时间 ,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结论 高龄患者可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死亡率无明显增加 ,但围术期的正确处理 ,尤其是对合并症的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111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功能(LVEF)均<40%,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接受OP-CABG,B组接受并行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BH-CABG).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均死亡2例.两组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心肌梗死及肾衰竭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比例、围术期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P<0.05).结论 对于LVEF< 40%的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OP-CABG优于OnPBH-CABG,其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预后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手术效果。方法 103例择期行CABG的CAHD患者分为体外循环CABG组50例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53例,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搭桥支数、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2组患者使用血管类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延迟愈合、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2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HD患者行CABG是安全可行的,且非体外循环CABG的效果优于体外循环CAB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6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4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26根,大隐静脉搭桥128根,人均搭桥2.8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进行CABG手术。所有病人均有陈旧性心梗,心功能(NYHA)I~IV级,术前预计平均死亡率(ParsonnetScore)8.4%(2%~18%)。采用大隐静脉(SVs)及左内乳动脉(LIMAs)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后全部存活,无重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搭桥2.8根,平均应用LIMA0.5根,平均体外循环(CPB)时间137.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min,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平均14.0h,ICU监护平均5.5d。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CABG病人所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