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无公害竹节参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燃  沈亮  张绍鹏  游景茂  徐江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0):1255-1261
竹节参生产中农残超标、无序种植等问题是竹节参产业发展的障碍,无公害生产技术是优质竹节参生产的保障。本文探讨无公害竹节参精细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无公害生产基地选择标准、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体系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建立无公害竹节参种植技术体系,以提高竹节参药材品质、减少竹节参药材生产农残及重金属含量,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滇重楼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重楼产区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科学的种植技术规范,规范化生产程度较低、病虫害严重、滥用化肥和农药等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滇重楼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滇重楼的无公害栽培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研究针对滇重楼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包括GMPGIS-II指导基地选址、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该体系可为滇重楼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种植在我国华南地区,市场需求量近年呈现稳中递增趋势,然而穿心莲药材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生产无序、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指导无公害穿心莲种植,生产出高品质的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穿心莲药材研究现状,建立了穿心莲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精确的栽培选地、系统的土壤改良、科学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高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帮助解决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本文为穿心莲药材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川芎质量及镉含量与其种质的相关性,为选育川芎新品种、解决川芎镉含量超标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四川省内6份不同种质的川芎苓种,测定其镉含量并进行多点评比大田实验,对不同种质对应川芎药材的生物产量、成分含量(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及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合不同苓种对应药材质量,分析川芎质量及镉含量与其种质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种质的川芎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以Z-6号(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川芎苓种对应的川芎药材质量相对较好,其次为Z-1号(敖平镇坝苓子)和Z-2号(崇州市九龙沟)对应的川芎药材,Z-5号(彭州市小鱼洞镇)苓种所产川芎药材质量相对较差。6份不同种质中镉质量分数0.31~2.10 mg·kg-1,与其对应药材中镉质量分数(0.23~0.59 mg·kg-1)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585,P=0.223)。结论:不同种质对应栽培川芎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种质对川芎药材中重金属镉含量影响不大,但川芎中镉含量受到地域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是一味滋补类中药材,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太子参栽培过程中一直存在种源混乱、连作障碍、病虫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太子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促进太子参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优化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中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产于古怀庆府一带的道地药材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习称"四大怀药"。由于老产区土壤质量下降、产区面积萎缩、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突出,导致生产的药材农残及重金属超标严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四大怀药"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利用GIS生态适宜性区划系统指导栽培选地、结合"土壤消毒+绿肥回田+菌剂调控"的土壤复合改良措施整地、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抗性品种选育、制定种子种苗标准、实行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追肥+叶面肥"的施肥模式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四大怀药"无公害栽培体系,该体系可为无公害"四大怀药"的生产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中药材的无公害栽培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党参生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参生产中不规范使用农药、农残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党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种植是保证党参高品质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了无公害党参生产的产地环境、适合当地党参生产的优良品种及其特性、规范化的综合农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加强现代组学技术在党参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建立无公害党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完善无公害党参种植体系等建议,以达到无公害化标准,促进党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参属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人参属药用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然而人参属药材生产种植过程中一直存在生产无序、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指导无公害人参属植物种植与生产,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人参属药材研究现状,建立了人参属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精确的栽培选地、系统的土壤改良、优良的种质种苗选育、科学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高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期为人参属药材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决乌拉尔甘草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优良种质资源短缺等导致的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对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对乌拉尔甘草最大生态相似区域进行预测,并对种质资源,产区分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产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形成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果:乌拉尔甘草引种栽培以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一带选址为宜,建立了一套包括种植基地选址、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护等的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论: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为解决人工种植甘草产量及品质下降,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9,(3)
羌活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原药材,其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产业化栽培羌活已迫在眉睫。由于栽培药材通常存在病虫害严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是目前解决羌活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该文概述了羌活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基于GIS的产地精准选址技术、结合合理套种的羌活综合土壤改良技术、新品种选育方向及方法、栽培期间的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选择适宜的产地、优良的品种、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保障无公害羌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致使半夏野生资源不断破坏、濒临枯竭,人工种植是解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有效途径。由于人们缺乏对半夏科学化种植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情况,危害公众身体健康,也极大地损害了种植户的利益和积极性。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得安全、无污染、品质高的半夏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发展的方向。本文依托本单位对半夏的多年研究以及结合其他单位对半夏的生产和科研情况,建立了半夏无公害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中当归,川芎的气相质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伟祥  梁颂培 《中成药》1997,19(9):32-34
利用毛细管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当归和川芎的化学成分,也为杜仲虎骨丸等中成药进行了较好的定性鉴别.结果证明,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不受其它共存成分的干扰,适用于当归、川芎的制剂作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3.
川芎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广泛。随着对川芎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有效成分及新产品研发得到广泛关注,具有良好应用开发前景。本文在对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通过化学成分与成分有效性、成分可测性、入血成分、不同配伍中表达成分、贮藏温度几个方面对川芎质量标志物成分进行预测与分析,为完善川芎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辨治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史大卓教授诊疗介入后冠心病的证候、中药信息,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中药、证候、功效作为网络节点,构建中药-中药、证候-中药、功效-功效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图。结果:以中药-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中药节点为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以证候-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血瘀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红花、三七粉,气虚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生黄芪、党参、西洋参,痰浊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热毒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黄连、金银花、黄芩;以功效-功效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中药功效主要节点是益气、活血、化痰、解毒、安神。结论:史大卓教授善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介入后冠心病,核心组方是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  相似文献   

15.
羌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活作为一种重要传统中药品种,目前为694个药厂生产的262种中成药原料,在整个中医药产业中具有显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其野生资源濒危且尚未完全实现人工产业化栽培。该文在系统总结羌活药材的用药历史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羌活药材资源分布、羌活生态适宜性、羌活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规模化栽培等产业化栽培的相关内容,并提出实施羌活产业化过程中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红花生产中的不规范使用农药、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是制约红花产业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无公害生产是保障红花高品质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红花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适合当地红花生产 的优良品种及其特性、规范化的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及无公害合理施肥技术,并提出无公害红花病虫害防治应遵 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结合安全、低毒的化学防治。通过构 建红花无公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红花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促进红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达 到无公害化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黄芩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大品种之一,现今黄芩野生资源大量减少,由于人工栽培过程中种质退化、盲目引种、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以及田间病虫害加重等因素导致黄芩药材质量下降和农残重金属超标,建立黄芩无公害栽培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基于403个黄芩产区地理位点生态因子,通过GMPGIS系统获得适宜黄芩生长的生态因子值,指导黄芩引种扩种,并从良种选育、田间管理、肥料农药施用、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角度建立规范,归纳总结提出黄芩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体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优良黄芩种质资源及高质量黄芩药材,可为黄芩无公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