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条件性人类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能引起严重的医院内感染。二元调控系统能够感受多种环境刺激并且做出恰当而快速的适应性生理反应,二元调控系统也参与了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形成机制。主要的二元调控系统包括PhoP-PhoQ,PmrA-PmrB,CzcR-CzcS,CopR-CopS,GacA-GacS,RetS,LadS等,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经发现的二元调控系统调节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为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酸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状况,以便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自临床分离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PER,GES,IMP,VIM,DHA和OprD2)结果 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了7种耐药基因,其中25%菌株检测到两种耐药基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酞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是由多种耐药基因决定的.提示该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公认的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抗生素耐药著称,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相关。中医药能从多方面治疗耐药PA所致感染。通过基于群体感应和免疫逃逸关联耐药机制,对PA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耐药机制、中医药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临床中药及中西药合用治疗耐药PA感染提供依据,并为中药-机体、中药-病原菌及中药-抗生素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检验科2011年4月-2011年8月分离出的210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6种常用抗生素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结论:所有菌株无一例对全部抗生素敏感,其中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及对应耐药基因类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在我院ICU分离的504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VITEK2鉴定系统鉴定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135株多重耐药菌株,应用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8中抗生素均存在耐药现象,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1.11%,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23.7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碳青酶烯酶相关基因(VIM-2、IMP-1、OXA、TEM、CARB),分别为25.92%、46.67%、56.30%、45.93%、37.04%;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质粒型AmpC酶基因未检出.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多耐药基因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815株,占总病原菌13.5%;主要标本来源是痰标本占74.2%。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9.4%,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为82.9%,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1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现有多种抗生素耐药,提示临床医生对该菌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应用药敏培养基抗菌素药片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测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广泛。结论:要合理地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规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初—2014年初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常规培养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进行药敏分析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哌拉西林和磷霉素。结论:我院感染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株产生是临床医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骨伤科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统计了本院近5年该菌临床感染的有关资料,并对耐药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98株,在G^-杆菌中略低于大肠埃希氏菌居第2位,其临床分布,以开放性骨折最高,慢性骨髓炎次之。对16种常用抗生素耐药谱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率超过50%的有9种,超过85%的有6种,4种抗生素处于高耐药水平,9种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耐药率相对较低的4种抗生素上升幅度明显,结果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是骨伤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且是混合感染的主要参与菌种。该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而且普遍呈上升趋势,临床必须根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骨伤科临床特点,积极预防和合理用药并重,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04—2007年湖北地区17所三级甲等医院成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在12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46—5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6—23%)。4年间,除2005年各抗生素的耐药率较2004年均出现了各自最大的涨幅(4—14%)外,其他年份耐药率基本平稳。结论应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化,并继续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遏制耐药率的上升及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体制和能力建设,长远布局我国疫情防控战略”进行了探讨。在充分认识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丰厚历史积淀和亮点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加快开发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装备,实现中医药标准化、规模化供给,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二是要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并重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完整、中西医并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制度;三是要重视抗疫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理论方面的总结,加强中医药抗疫人才队伍建设和防治能力建设。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应是人类防治传染病以及许多疾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虚劳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虚劳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虚劳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虚劳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99个具有虚劳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5个,核心组合20个,演化新处方10个.结论: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虚劳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中药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新方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78-2018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中药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并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将文献中的方剂整理并录入,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文献63篇,包含中药方剂63首,演化出新治疗处方4首。结论:中药外治浅部真菌病多选用清热燥湿药和攻毒杀虫止痒药,方剂功效主要为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祛风解毒,药性多寒温并用,药味多甘苦辛同用;得到的新处方治疗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保护对中医药研究的启发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保护机制是生物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能力已作为疾病防治的一项新战略而受到广泛重视,该机制的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通过维持机体自稳态而增加机体的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其保护作用。内源性保护机制与中医学的正气学说、扶正固本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于揭示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优势及促进中药开发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源性保护机制是生物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能力已作为疾病防治的一项新战略而受到广泛重视,该机制的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通过维持机体自稳态而增加机体的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其保护作用。内源性保护机制与中医学的正气学说、扶正固本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于揭示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优势及促进中药开发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中药(人参、蛤蚧、金荞麦根、地龙、川贝母、杏仁),水煎服,日1剂。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入组当日及治疗结束当日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痰量、气喘、肺部体征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缓解期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分析与提炼2000-2021年CNKI期刊文献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CNKI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发表的使用中医药诊治AR的临床研究数据,筛选并将纳入医案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后生成标准化组方用药数据库,最后运用本系统软件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161篇,共获取161个中药组方,涉及187味中药,累计频次共1763次。证型统计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肺寒饮犯证;中药组方药物特征分析表明: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防风,平均用药剂量最大的中药为黄芪;中药性味以辛甘、温平为主;中药归经以入肺脾两经药物居多。根据中药功效类别分析显示:发散风寒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关联规则中药配伍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中药药对为黄芪-防风;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表明治疗AR的核心中药为小青龙汤合苍耳子散及玉屏风散加减。结论 本研究较为综合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AR的组方用药规律,发现散寒邪、通鼻窍、补脾肺为诊治该疾的主要指导思想,脏窍并治与合方治病是当代医者遣方用药的主要特点,这一研究发现可为AR的临床诊疗与新药开发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再配伍治疗疾病的方法的可行性,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对中医药发展的意义。方法: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用中成药再配伍的方法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探索性治疗。结果:中成药再配伍在临床上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中成药再配伍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与抗生素对峙的过程中呈现出多重耐药、泛耐药性的特点,其耐药机制复杂,治疗该类菌种所致疾病难度大。中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菌作用。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对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经过查阅文献,就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相关中药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属于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并且具有较高的向白血病转化的倾向,目前临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疗效不甚理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周永明教授行医3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作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现将周永明教授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