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成员,在体内,ACE2水解血管紧张素Ⅰ、Ⅱ以及apelin亚型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此外,ACE2也可作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感染人体引发肺炎。文章就ACE2水解不同底物产生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其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截至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流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研究不断加深,发现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以循环系统损害症状为首发或继发的临床症状。SARS-CoV-2可直接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损伤心肌细胞,也可以通过异常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导致急、慢性的心肌损伤。当心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会通过RAS系统影响到肾脏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同时出现心脏和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此外,对于COVID-19患者来说,还存在着动、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本文结合近日来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资料和各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循环系统的损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NCP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陆续发现了此类病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近20%的NCP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几乎所有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存在凝血...  相似文献   

4.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在中国武汉引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2019-nCoV与SARS-CoV均属于冠状病毒科,均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侵入靶细胞。深入了解ACE2及病毒侵入人体后以其为中心引起的一系列病生理变化机制,可能有助于发现并解释相应的临床现象,进而及时予以处理;另外ACE2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以此寻找相应的救治策略。本文阐述了ACE2在2019-nCoV及SARS-CoV所致多脏器损伤中的作用、针对ACE2的靶向阻断药物以及抑制炎性反应的药物,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及诊治、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曾良帮  张新军 《西部医学》2021,33(3):459-464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COVID 19的病理机制起始于病毒S蛋白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造成肺内ACE2水平降低和ACE2/ACE功能失衡,触发血管紧张素(Ang)Ⅱ过量产生和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功能损伤和低氧血症。作为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主要效应成分的ACE、ACE2和AngⅡ在高血压及靶器官损伤中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合并高血压的COVID 19患者如何管理血压和保护心肾靶器官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故本文就新冠肺炎与高血压的关联及新冠肺炎患者高血压管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大量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后经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感染,由此引起的肺部感染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随后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2]。  相似文献   

7.
李方炜  黄舒  李莹 《西部医学》2020,32(4):480-481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非常严峻,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耳鼻喉科门诊对SARS-CoV-2的应急管理工作,重点是医务人员对SARS-CoV-2的防控培训,工作流程安排以及环境消毒制度,以便保证耳鼻喉科门诊医务人员及就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所致。由于2019-nCoV为此前未知种类,疫情早期对其知之甚少,诊疗有一定难度。随着研究的推进,目前涌现大量基于COVID-19临床诊疗和疫情走势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对近期基于COVID-19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归纳,对2019-nCoV致病机制和COVID-19临床特征、CT表现、药物治疗进展及疫情防控的结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生理作用主要是催化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转换为Ang?(1?7)。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和快速的传播能力,使其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人体黏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ACE2结合入侵细胞,并且大量复制,产生肺炎。其传染性强,目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高血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合并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ACE/Ang Ⅱ/AT1R轴和ACE2/Ang?(1?7)/Mas轴失衡,本课题组既往对Ang?(1?7)的系列研究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显示,Ang?(1?7)具有保护心肺功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上调ACE2表达的作用。外源性给予Ang?(1?7)不仅可以缓解和扭转人体自身的RAS失衡,还可以对肺部、心血管等系统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Ang?(1?7)具有治疗或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压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0.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流行,且快速向全国各地范围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及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疫情。2019-nCoV是β属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潜伏期长且传染力强。我国已将COVID-19定义为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聚焦2019-nCoV及疫情的发展,将对2019-nCoV特点、COVID-19的临床特征、2019-nCoV与孕妇、新生儿、儿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妊娠期COVID-19的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已治愈出院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妊娠期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COVID-19患者接触史、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探讨妊娠期COVID-19快速且正确诊治的方法。结果:患者,女性,38岁,因"停经30+2周,腹泻、恶心3d"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和恶心等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因有武汉市COVID-19患者接触史,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及肺部CT检查;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肺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及右肺上、下叶见多发斑片影。临床诊断为COVID-19。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儿宫内安危,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好转,痰液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2次转阴,肺部炎症明显好转,胎心监护有反应型,共住院15 d,母胎安全,痊愈出院。结论: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CT检查用于筛查疑似COVID-19病例有重要作用,且孕期亦可安全使用。早期、规范的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非重型COVID-19有效。  相似文献   

12.
黄刚 《西部医学》2020,32(3):316-318
【摘要】随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进入关键阶段,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研究通过设计方案改变隔离病区工作模式,平面化分区管理隔离病区,减少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减少他们的感染机会,同时减少医疗用防护物资的消耗,对提高抗疫效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突发疫情进入关键时期。麻醉科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平台和枢纽科室,其感控工作已成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之一。麻醉过程中患者常规使用麻醉机进行氧疗和机械通气,由于2019-nCoV主要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因此为避免交叉感染,麻醉机的感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诊疗指南、防护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以往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经验和麻醉临床工作特点,总结了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麻醉机使用感控管理建议,以供临床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 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 “伏气学说”是阐述机体感邪内伏,过时而发的学说,包含治未病和整体观的中医理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是由疫疠邪气、药石之毒伏匿体内,郁久而发的杂病,其潜伏性、易复发性与伏气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之邪从口鼻入,内陷膜原,流连三焦,散漫不收,郁久化热,耗伤气阴;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损伤、炎症因子释放、类固醇药物诱导等有关,皆与“伏气学说”有内在联系。治疗上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要,透达膜原,清化三焦,阻止伏邪内生;恢复期则应清热益气养阴与化痰祛瘀并重,及早祛除伏邪,防止病情进展。[结论] 伏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为其临床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永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CT表现与动态变化。结果:39例COVID-19患者中,轻型3例,普通型28例,重型8例,其中37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入院首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5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7例,18例C反应蛋白升高,35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肺部病变呈自然进程,入院初诊CT表现为胸膜下小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密度影,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入院3~6 d CT多表现为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实变明显,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新发病变呈较淡薄磨玻璃密度影,以两肺中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入院9~11 d CT多数表现为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4例完全吸收,3例残留少许纤维灶病变。结论: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CT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深入了解并认识COVID-19的CT表现可以弥补病毒核酸检验的假阴性现象,以便患者早期隔离、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分析昆明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区域性中医病证特点。方法 通过分析32例患者发病情况、中医证候、舌象变化,探讨昆明地区新冠肺炎病因病机。结果 32例确诊患者中轻症4例,普通型23例,重症4例,危重症1例;有发热16例(50%)、咳嗽14例(43.75%)、口苦16例(50%)、咽干14例(43.75%)、纳呆15例(46.88%)、恶心15例(46.88%)、腹泻12例(37.5%)、胸闷5例(15.63%)、呼吸困难2例(6.25%)、鼻塞流涕5例(15.63%)、乏力15例(46.88%)、头身疼痛5例(15.63%);舌质红5例(15.63%)、舌质淡红16例(50%)、边尖红6例(18.75%)、舌质暗淡3例(9.38%)、舌绛2例(6.25%)、舌胖大3例(9.38%)、齿痕舌14例(43.75%)、黄苔4例(12.5%)、黄腻苔5例(15.63%)、白腻苔8例(25%)、薄白苔13例(40.63%)、无苔2例(6.25%)。结论 昆明地区新冠肺炎的病机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宜城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各方面情况,发病早期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进一步了解COVID-19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至2月9日在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6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初次就诊时进行了实验室检查、胸部CT检查。对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特征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且总结发病规律。 结果 66例COVID-19患者年龄21~71岁,按照入院时病情程度分为轻型4例、普通型51例、重型6例和危重型5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发热、咳嗽、乏力。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下降。生物化学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血肌酐下降,白蛋白下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B型钠尿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明显。患者胸部CT结果显示,轻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普通型病例中单发病灶15例(29.41%),多发病灶36例(70.59%); 重型病例中单发病灶1例(16.67%),多发病灶5例(83.33%);危重型病例均为多发病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胸部CT影像均以斑片状高密度影和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结论 宜城地区COVID-19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变化,患者发病早期CT影像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和磨玻璃影,部位以双肺、胸膜下及肺野外带多见。此结果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一种新发/突发传染病,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防策略均在探索和研究中,本文通过对最新的文献解读,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发/突发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疫情防控事关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职业院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平台,回应师生关切,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推送抗击疫情前线校友事迹,弘扬校友使命与担当、爱党爱国的精神;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采用"课程平台为主、网络直播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打造健康科普网络平台,做好新冠肺炎防治科普宣传;面向社会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引导群众心理防疫;疫情防控期间,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将信息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应急措施。方法通过制定完整的筛查流程,对疑似或确诊的溶栓患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设立发热门诊隔离室,建立高效合理的神经内科卒中绿色通道、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快速筛查新型冠状病毒并为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缩短从急诊就诊到静脉溶栓所用时间(DNT)。结果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共18例,筛查出疑似患者2例,无漏诊,无延误。结论疫情防控下的应急策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筛查和工作流程,不仅缩短了DNT,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还有效地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