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中臀肌瘫痪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膝屈畸形和短缩畸形,臀肌瘫痪后常致髋关节后伸外展外旋无力,关节不稳,功能障碍,步态不良,严重者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过去为增加臀肌肌力,多运用游离背伸肌、腹外斜肌或背阔肌的传统术式。我院自1992年运用经改良后的骶棘肌髂胫束代臀肌术治疗单纯臀肌瘫50例。经随访均取得和传统术式同样效果,臀肌肌力增加1-2级,内旋畸形好转,步态明显改善,加强了患肢其他矫形手术的效果;具有创伤小,不破坏任何肌群的完整性,出血少,耗时短,操作简化,能与其他矫形手术同时进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是指臀肌长期反复注射药物,致使臀肌肌肉、筋膜、肌腱、脂肪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功能障碍。我们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在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8月_2016年2月期间该院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79.23±12.17﹚%、Fugl-Meyer评分(24.72±8.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峰力矩:屈肌(81.26±19.25﹚N.m、伸肌(22.85±10.56) N.m、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屈肌(114.22±40.25)%、伸肌(31.26±10.25)%、总功:屈肌(213.65±30.25﹚J、伸肌(47.58±19.56)J、平均峰力矩:屈肌(82.66±23.14)N.m、伸肌(19.26±7.14)N.m、单次最大功:屈肌(51.24±13.24﹚J、伸肌(14.41±3.56)J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康复治疗中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臂肌挛缩症(GMC)患者臀肌的病理变化。[方法]对40例(80髋)GMC患者术中取出挛缩组织做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电镜观察,30例正常人骨骼肌做对照。[结果]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胶原沉积,成束或片状分布于肌纤维间,肌束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的排列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紊乱。[结论]GMC由胶原过度沉积引起,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GMC)由多种原因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臀肌及筋膜纤维变性、肌肉挛缩、髋关节功能障碍,具有特有步态和异常姿势[1].Valderrama于1970年首次提出了臀肌挛缩症[2].该病好发于儿童,临床表现以髋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特别是髋内收和外展困难,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儿童的健康发育[3].调查统计国内某地区4-17岁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发病率发现,该地区儿童总体发病率为25.74%,其中轻度挛缩的占17.61%,中、重度以上挛缩的占8.13%,表明臀肌挛缩症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仍然很高[4].随着人们对臀肌挛缩症认识的正逐渐加深,该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对其臀肌挛缩症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单足跳 (单—跳 )起跳 ,是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之一。目前 ,对参加起跳的肌肉是怎样工作的研究甚少。为此 ,本文作者根据解剖学理论 ,着重对三级跳远单足跳起跳进行肌肉工作分析。1 上板阶段上板时 ,起跳腿的髋、膝关节分别为屈 ,踝关节背屈 ,骨盆侧以摆动腿的髋关节为轴作回旋运动。由于起跳腿各环节的运动方向与外力 (身体重力 )作用方向相反 ,因此 ,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即髋关节的屈肌群、膝关节的屈肌群、踝关节背屈肌群以近固定完成向心工作 ,摆动腿臀中肌前部纤维和阔筋膜张肌等以过固定做向心工作 ,使骨盆向…  相似文献   

7.
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与反复肌肉注射有关[1].患者由于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外展、内收、内旋等功能受限和屈曲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背景 髋关节周围肌群作为常常被忽略的核心肌群,对于腰椎稳定性和整体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的 探讨慢性腰痛(CLBP)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的特征,以期为CLBP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3-12月在成都市武侯区菊乐路周边社区和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招募CLBP患者64例(CLBP组)、无腰痛者29例(对照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 System-Top 1000)测定两组髋关节各方向的等速肌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CLBP组的疼痛程度。比较CLBP组和对照组,以及CLBP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髋关节周围肌群的等速肌力。结果 CLBP组左侧相对髋外展力矩(ABPT/BW)、髋屈伸力矩比(FPT/EPT)和右侧FPT/EPT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VAS评分,CLBP组被评价为轻度和中度疼痛者分别为44例(68.8%)、20例(31.2%)。轻度疼痛患者的左侧相对屈髋力矩(FPT/BW)、相对伸髋力矩(EPT/BW)和右侧ABPT/BW高于中度疼痛患者(P<0.05)。结论 髋关节肌群外展肌力下降是CLBP患者的一个特征;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影响CLBP患者髋关节屈伸和外展的肌肉力量,且症状较重者肌力下降明显。建议关注中重度疼痛患者的髋关节屈伸和外展方向的肌力情况;髋关节外展肌力可作为CLBP临床诊断和康复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儿童臀肌筋膜挛缩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手术治疗儿童臀肌筋膜挛缩症14例。年龄4~12岁,均有臀肌反复注射药物史,注射药物最多为青霉素,其次为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本文就其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及康复进行了研究,认为重症病例病变范围广泛,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甚至髋关节外旋肌群和关节囊均可受累。强调术中将挛缩组织及纤维变性条索彻底切除和松解。术后细致处理与保持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90°位固定,以及早期主动行功能锻炼是取得优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手术方法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1],2004~2006年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7例(均为双侧),按病情分Ⅱ度、Ⅲ度.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自髂嵴中、后1/3交界处向股骨大转子方向做直小切口.Ⅱ度患者直视下将全部增厚的筋膜横行切断,彻底松解紧张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Ⅲ度患者手术松解必须深达髋关节囊,将短外旋肌及后关节囊切开,行关节囊成形术.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行积极的并膝屈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0.5~1.5年,平均1.1年.按术后功能恢复标准评判[2]:优24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有利于准确地区别该病的轻重程度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效果满意,术后护理和早期正确功能锻炼也是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