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阶段性管理干预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针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阶段性管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收治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比较实施前后1年护理人员时间管理掌握程度,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阶段性管理后,护士时间管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管理干预用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时间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风险,并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琳  )  叶晴  ) 《全科护理》2014,(22):2093-2094
[目的]观察改良血液透析室轮科护士培训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5月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由新入科轮转护士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2011年6月开始实施改良新入科轮转护士岗前培训,比较改良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改良培训前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37例和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新入科轮转护士岗前培训中加入风险培训及发放《轮转护士岗前培训手册》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胸外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加强细节管理,建立健全胸外科的专科制度,完善风险质控体系,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护士长加强监管,规范胸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在胸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邹利平 《当代护士》2014,(2):173-175
目的探讨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试行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各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后,医院24h护理管理不间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实施前,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有利于全院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方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医院护理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可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院引进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比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患者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者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护理人员查找临床中压疮高危人群,降低压疮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成立科室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设计护士绩效考核项目、具体内容及每项分值,进行量化考核、奖金分配。结果:实施护士绩效量化考核与奖金分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新建科室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有助于增强护士责任心,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5月实施一般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2011年6~8月实施强化查对制度作为试验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焦虑状态。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更加满意,焦虑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少。结论:手术室护理强化查对制度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心脏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警示标识的临床应用,将护理风险值降至最低。方法自2010年起我科开始实行护理警示标识制度,针对我科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式管理,合理采用护理人员标识、腕带标识、床位卡标识、药物标识等,建立心脏科护理标识制度,对环节加以监控管理,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心脏科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及护士对护理标识应用后的警示度提高了,同时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护理差错发生,是保障实现优质护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收治的2 5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6~12月收治的2 6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控、患者满意度、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控、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安全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培训小组,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制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全院护理安全大讨论,开展安全护理技能培训及加强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果实行患者安全护理培训后4年护士在口服给药、静脉给药、静脉采血、输血、患者身份辨识等安全操作评分较培训前4年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前后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护理缺陷例次较实施前有所增加(P<0.05或P<0.01),护理差错例次较前降低(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培训,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护士的安全护理行为,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091-3094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在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和观察组(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各7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暴力行为、跌倒坠床、自杀行为、外逃行为、噎食、藏药蓄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基础护理、风险评估及时性、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护患沟通、病房环境、护理态度、健康宣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能有效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效应。方法将门诊护理工作分值量化,护士按能级建立护士长-护理大组长-护理小组长-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量化考核护士工作,与奖金挂钩,按劳分配,将实施前(2011年4月~2012年3月)与实施后(2013年4月~2015年3月)的护理质量考评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与量化绩效后,护理质量考评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有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降低,有效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与量化绩效能激励护士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工作能力,改善服务水平,有利于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晨会点评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不定期晨会点评,无点评流程和具体时间规定;2013年4月~2014年4月,实施每日点评,按制定的晨会点评流程,规范点评内容,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主持,责任护士汇报所有分管患者情况和需关注事项后,组长点评,护士长补充点评,将点评内容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上,时间控制在10~15min。比较实施晨会点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晨会点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会点评促进了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防范了风险的发生,强化了护士的质控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前、后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不良事件发生数、护理投诉例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从而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施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开始,我院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监控,重点是高危环节的监控等,比较2007年至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投诉情况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2007、2008、2009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36、12、4起,患者投诉分别是13、7、2起,患者满意度由2007年的87.6%上升至2009年的97.5%.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责任护士跟医日查房制度对综合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按照传统方式由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与夜班护士进行床边交接,每日1次。观察组100例实施责任护士跟医查房制度,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护士跟医日查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实行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 015例和对照组978例,对照组采用科护士长-护士二级责任制,观察组采用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DSI评分、SD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采用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妇科两个病区共有护士26人,2011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比较,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服务警示录在胸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护理服务警示录的收纳范围,制订胸外科护理服务警示录,装订成册,护理人员人手一册,应用和学习,并定时更新补充,警惕护理人员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结果应用服务警示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人投诉率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护理人员对服务警示录表示满意。结论应用服务警示录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和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