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曲仪庆 《医学综述》1998,4(1):34-35
<正>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在持续或反复收缩过程中不能够维持或再产生足够的压力以维持正常的肺泡通气.它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呼吸肌疲劳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茶碱类目前认为此类药物具有增强呼吸肌收缩力、延缓疲劳发生及加快疲劳恢复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多认为与其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增加钙离子流入细胞内有关.Wanke等的研究显示,氨茶碱虽不能提高健康人正常膈肌的跨膈压(Pdi),但可使疲劳状态的隔肌在不同肺容量位(包括过度充气位)的Pdi增加,在90%肺总量位时,Pdi提高50%~60%.新近研究显示,氨茶碱不仅能够提高健康人正常或疲劳状态下膈肌的收缩力,且以膈肌处在短纤维长度状态下更佳,在90%吸气容量位近乎使Pdi提高1倍.Aubier等给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用氨茶碱后其膈肌收缩力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李佩韶 《医学综述》1998,4(7):373-374
<正>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以维持合适的肺泡通气,隔肌是最大的呼吸肌,它的收缩所产生的通气量占静息通气量的60%~80%.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由于气道狭窄、阻力增加,使呼吸肌做功增加,同时由于COPD病者常伴有缺O_2、营养不良、使呼吸肌特别是膈肌的能量供应得不到满足,因而容易发生疲劳.呼吸肌疲劳可诱发或促进呼吸衰竭(呼竭),一般认为呼吸肌疲劳是呼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呼吸肌疲劳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近晚COPD患者呼吸肌疲劳治疗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一般治疗包括防治呼吸道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对改善呼吸肌疲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呼吸肌疲劳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刚  吴莪如 《现代医学》2004,32(6):351-354
呼吸肌疲劳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肌舒缩活动不能产生维持一定的肺泡通气量所需要的胸腔压力 ,肌肉本身可表现为肌力和 (或 )舒缩速度的下降 ,且这种能力的下降经过休息能够恢复。若休息后不能恢复则称为呼吸肌无力 (weaknees)。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 ,因此 ,狭义上的呼吸肌疲劳实际是指膈肌疲劳。长期以来 ,呼吸肌疲劳问题未受到重视。近 10年来研究结果表明 ,及时发现和治疗呼吸肌疲劳可以纠正呼吸力学异常 ,减少呼吸功 ,改善氧合 ,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1 呼吸肌疲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危重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等慢性病中 ,…  相似文献   

5.
郭娜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03-103
目的观察呼吸机辅助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1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死亡率为2.5%。结论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呼吸机辅助治疗是简单、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肌锻炼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呼吸肌锻炼,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分别为(90.4±2.6)次/min及(20.2±1.5)次/min,显著高于试验组的(76.8±2.8)次/min及(17.5±1.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8.2%,2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助于改善呼吸及心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勤汉 《吉林医学》2013,34(18):3566-3566
目的:分析探究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9例进行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进行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紫绀缓解病例、SpO2升高病例、出院时间以及呼吸回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愈出院25例,抢救成功率为64.10%,对照组患者治愈出院23例,抢救成功率为58.97%。结论:气管插管人工气囊辅助呼吸与机械助呼吸的临床抢救效果是一样的,但在现场抢救中两种方法各有长短。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们在抢救ANF患儿的过程中,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作为呼吸支持,成功地抢救了一些危重的患儿,降低了ARF的病死率。现总结我院重症监护室1992年1月~199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ANF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2例,女21例,年龄1个月一4岁,其中6个月以内39例(73.6%),~2岁Ic倾(l.9%),~4岁《例(7.5%)。1.2原发病和其它合并症见表1。1.3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严重呼吸困难29例,呼吸浅但、节律不…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多见的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疾病之一。老年 COPD患者因年龄因素 ,各器官功能衰退 ,还常并发肺心病 ,当病情急性发作 ,或并发其它急症时 ,容易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 ,如治疗不及时 ,病死率较高。如合并急腹症 ,手术及腹部感染对机体的双重打击更增加了治疗难度。我们采用机械通气呼吸加强治疗 ,成功救治了 5例老年 COPD急腹症术后并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最小 6 1岁 ,最大 89岁 ,平均 6 9岁 ;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 ,有肺气肿…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许多严重疾病的重要转归,死亡率高.本院ICU3年来收治急性呼衰58例,均采用正规内科治疗加呼吸机通气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达到呼衰诊断标准[1]的所有病例. 1.2 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溺水2例,重症胰腺炎12例,感染性休克6例,食物中毒1例,巴比妥类药物中毒1例,大手术后MODS(食道癌、乙状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甲亢等)14例,格林-巴利综合症3例,多发性创伤8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9.5岁.呼吸支持时间:2-60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呼吸衰竭的抢救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12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在充分洗胃、导泻、阿托品化及足量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情况下,早期给予预见性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后均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胆碱酯酶及昏迷指数监测。结果:12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死亡1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1.3%,死亡率8.7%。结论:早期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明显提高抢救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呼吸肌疲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于1990年12月至1993年5月期间用舌下含心痛定,静滴茶氨硷及体外膈肌起搏器等方法对膈肌的运动幅度做了一些观察,结论是:(1)心痛定对膈肌抑制作用。(2)氨茶硷对膈肌运动有增强作用。(#)体外膈肌起搏器对膈肌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BiPAP采用双水平正压支持通气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呼衰,具有同步性能好自动漏气补偿等特点,经鼻(面)罩机械通气为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抢救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无创、患者易于接受的辅助通气方法,可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帮助患者解决呼吸肌疲劳和通气功能朱良的问题。我们通过在临床上应用BiPAP呼吸机对23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对无呼吸衰竭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的影响。方法:4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肺功能、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和预后的变化。结果:NIPPV组在通气2h后显著改善动脉血气,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减少辅助呼吸肌参与(P<0.05),且在24h后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NIPPV组的肺功能在治疗后显著改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轻中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虽无呼吸衰竭、但已存在呼吸肌疲劳,早期应用NIPPV能迅速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气体交换,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2)、p(CO2)及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从而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疲劳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系统包括气体交换器官(肺脏)和动力泵(呼吸肌)两部分,后者通过呼吸肌收缩,改变胸腔容积达到肺通气的目的。呼吸肌主要由膈肌、肋间肌、腹肌三部分组成,另有胸锁乳突肌、颈肌、背肌及肩带肌肉构成辅助呼吸肌。近20年研究发现,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自主呼吸过...  相似文献   

20.
呼吸衰竭是老年人的常见危重急症.由于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增加;老年人又易患肺炎、心脏疾病、创伤和感染性休克,由此诱发呼吸衰竭的病例随之增多.近年来,随着对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呼吸衰竭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人工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使呼吸衰竭的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呼吸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拓宽了呼吸衰竭的研究领域,为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