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 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 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THVEP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第一肝门+左、中、右肝静脉阻断切肝术,保持下腔静脉血流畅通,11例病人同时行肝短静脉结扎。结果25例病人中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母细胞瘤2例、肝巨大血管瘤5例。肿瘤直径14.7cm(5~43cm)。肿瘤侵犯2根主肝静脉16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9例。行右三叶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3例,中肝叶切除6例,Ⅷ段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4例,尾状叶切除2例。共结扎肝静脉16根,血管带阻断20根,血管夹或心耳钳阻断18根。切断1根主肝静脉14例,切断2根主肝静脉11例。平均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5.5min(15~42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16.4min(5~2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20ml(100~6000ml)。行肝静脉修补4例。结论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既能达到无血切肝的目的,又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静脉血流阻断术(SHVE)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246例复杂肝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统计分析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病理诊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从2000年1月~2007年7月,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手术中246例肿瘤采用了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根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完全SHVE(阻断第一肝门和所有主肝静脉,Total SHVE)145例,部分SHVE中阻断第一肝门和右肝静脉54例,阻断第一肝门和左中肝静脉47例.3例因术中发现瘤体侵犯下腔静脉壁而改为全肝血流阻断.结果 显示血流阻断过程中患者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仅外周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轻度升高.术后患者无死亡发生,总并发症率为24.8%,平均住院天数为9.6 d.结论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尤其适合用于位于第二肝门未侵犯下腔静脉的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4.
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常温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32例经验,并与同期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术3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切肝组肝门阻断时间明显长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1),两组术中失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 d肝功能ALT指标,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切肝组明显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1).结论:常温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防治术后肝衰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第一肝门 左、中、右肝静脉阻断切肝术,保持下腔静脉血流畅通,部分病人同时行肝短静脉结扎。结果10例病人中原发性肝癌8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巨大血管瘤1例。肿瘤直径5cm~18cm(13cm)。肿瘤侵犯2根主肝静脉8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2例。行右三叶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中肝叶切除4例,Ⅷ段切除1例,Ⅳ、Ⅶ、Ⅷ切除1例,左三叶切除1例。结扎肝静脉8根,血管带阻断9根,血管夹或心耳钳阻断5根。切断1根主肝静脉4例,切断2根主肝静脉6例。第一肝门阻断时间15m in~38m in(25.5m in),肝静脉阻断时间阻断时间15m in~25m in(19.7m in)。术中出血量100m l~6000m l(1180m l)。行肝静脉修补4例。结论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既能达到无血切肝的目的,又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合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细菌DNA,同时行血D 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结果术前PCR均为阴性,术后共有32例PCR阳性,两组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肝阻断组外周血浆D 乳酸及LPS浓度较半肝阻断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全入肝血流阻断肠黏膜屏障受损较轻,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切肝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6-2007年10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不超过半肝的规则性肝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A组),余65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肝术(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切除体积、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输血病人平均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在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和两组肝切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A组术后第3、7d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而A组术后第1、3、7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在肝切除术中控制肝血流的新方法。 方法 通过改进肝切除时肝血流的阻断方法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肝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损伤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 4 1± 12 )min ,切肝失血量为 ( 117± 79)ml,术后血清转氨酶为 ( 192± 12 6 ) μ L ,血清胆红素为 ( 195± 71) μmol L ,血清丙二醛 (MDA)为 ( 1.90 2± 0 .78) μmol L ;对照组全肝门阻断时间 ( 2 3± 9)min ,切肝失血量 ( 30 3± 2 72 )ml,术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MDA分别为( 336± 193) μ L、( 10 0± 74) μmol L和 ( 2 .774± 0 .732 ) μmol L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分步再灌注肝血流阻断法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肝血流 ,明显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失血量 ,且对肝功能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9.
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邻近肝门的肝脏肿瘤和伴有大血管破裂的肝外伤,如不采取可控制全肝血流的有效措施,则难以切除肝肿瘤或抢救患者生命。我院1986~1997年间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及改良式无血切肝技术治疗10例肝肿瘤及肝外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0.
血流阻断是肝肿瘤切除术中减少及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但血流阻断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因此,在肝切除手术中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肝血流控制方法。Pringle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是目前肝脏切除中最常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肿瘤巨大需行半肝切除术、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储备功能严重不足者可考虑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以避免残留肝脏因血流阻断缺血和再灌注受到伤害;对位于肝静脉主干,如肝、腔静脉结合部病变切除,各种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因对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影响而被逐渐慎用,目前以选择性血流性出入血流阻断法为首选。SHVE方法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以往因害怕损伤肝、腔静脉而放弃手术切除的消极局面。笔者认为只要熟练掌握肝静脉和腔静脉的解剖特点,分离阻断右肝静脉及左、中静脉干并非难事,采用SHVE血流阻断技术对于第二、三肝门部肝肿瘤的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