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进入失代偿期后逐渐发展,最终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该方法简便、有效、侵入性小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例,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消除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并转归为肝硬化代偿期后,给予PEG-IFNα-2a 135 μg或9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600~900 mg/d治疗,疗程48周.结果 给予抗病毒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6.67%,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的持续治疗应答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ALLS学位论文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Google学术数据库,收集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辅以手工检索,评价文献质量,合并肝功能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29篇文献均为RCT,共1 1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移植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术后第4、8、12周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MD4周=-17.17,95%CI(-24.90,-9.43),P<0.001]、[MD蜩=-14.80,95%CI(-22.32,-7.28),P<0.001]、[MD12周=-15.5,95% CI(-28.47,-2.52),P<0.001]、血浆总胆红素(T-Bil)[MD4周=-5.92,95%CI(-9.72,-2.13),P<0.001]、[MD8周 =-12.02,95%CI(-18.78,-5.25),P<0.001]、[MD12周=-11.23,95%CI(-19.61,-2.84),P<0.00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ALB)[MD4周=2.87,95%CI(1.83,3.92),P<0.001]、[MD8周=5.11,95% CI(3.90,6.31),P<0.001]、[MD12周=4.66,95% CI(2.10,7.22),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D4周=3.76,95%CI(-0.98,8.49),P<0.001]、[MD8周=7.92,95%CI(4.25,11.58),P<0.001]、[MD12周=10.51,95%CI(-2.15,23.17),P<0.001]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干细胞治疗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注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导致的内分泌异常。方法:用RIA方法观察了肝硬化患者血浆中SS含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浆S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非肝病疾病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浆中SS含量的增高可能参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期脑电图观察金力平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脑电图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9月~1993年10月间住院确诊的32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脑电图改变,以探讨临床与脑电图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32例...  相似文献   

6.
刘苓  周力  邱秉胜  谭庆华  黄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19(12):865-866,86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 (PT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血中AT Ⅱ的关系。方法 :4 8例肝硬化PTH患者 (代偿期 18例、失代偿期 30例 )及 32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双功能多普勒测定门、脾静脉血流量 (PVBF&SVBF) ,同步测定血中AT Ⅱ的水平 ,并分析PVBF&SVBF与AT Ⅱ的相关性。结果 :门脉系统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于肝硬化PTH发病的始终 ,代偿期显著下降的AT Ⅱ与门脉高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相关性 ,失代偿期显著升高的AT Ⅱ与门脉高血流动力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此研究对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成素和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及对照组67例,治疗组应用促肝细胞生成素80 mg及还原型谷胱苷肽15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1500 mg静脉滴注,两组给予相同的支持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状况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促肝细胞生成素与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方法 :对 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 ,刺激部位均为右腕正中神经。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SEP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其中P15、N2 0 、P2 5、N3 5的潜伏期延长和N13 -P15的波间期延长分别占本组异常数的 85 %、40 %、35 %、2 5 %和 2 0 %。这些值与正常人组相比较 ,其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SEP可为研究亚临床肝性脑病提供电生理学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NP与肝硬化PTH门脉血液动力学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采用双功多普勒测定门、脾静脉血流量(PVBF& SVBF),同步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NP的水平,并分析PVBF&SVBF与ANP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PTH患者PVBF、SVBF均显著升高,代偿期显著升高的ANP与门脉高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门脉系统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的始终,ANP的生成增多在肝硬化代偿期功能性PTH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苦参素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HBV-DNA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B、AST、ALT、TBIL及HBV-DNA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值得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69例,在保肝、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分别于治疗4w、12w、24w、48w时检测其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HBV-DNA,观察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w后,69例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4w时69例患者均出现HBV-DNA不同程度下降,11.6%(8/69)出现HBV-DNA阴转,12w时有72.5%(50/69)出现HBV-DNA阴转,24w时有94.2%(65/69)阴转,48w时97.1%(67/69)阴转。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目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首选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肝病时AFP、CA19-9、CA242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时对肿瘤标志物测定的影响。方法:40例正常人、柏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柏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人、柏例慢性肝炎和柏例肝硬化病人,对这些人群进行肝功能、AFP、CA19—9、CA242等检测。结果:肝功能异常时AFP、CA19-9阳性率较高,高胆红素血症时CA19—9增高明显,肝硬化失代偿期AFP、CA19-9增高明显。结论:肝病时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肿瘤标志物测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 探讨肝硬化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我院于 2 0 0 1年 11月至2 0 0 2年 11月对 4 0例肝硬化患者和 4 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 (简称急黄肝 )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中 ,甲襞微循环检测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 ,而肝硬化患者75 %管袢细长并交叉畸形。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 4 0例肝硬化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肝功能失代偿期 35例 ,占 88%。男 2 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8岁。急性黄疸性肝炎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32岁。二组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肝病会议标准[1] 。1.2 方…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较,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其自身的优点,外周血中干细胞资源多、收集方便易行、无需麻醉、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高、患者的造血系统易恢复等。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 结果与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肝动脉内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无发热、出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第 1,3,6个月后,纳差、乏力、食欲、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乙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显效21例,占51.2%,有效18例,占43.9%,无效2例,占4.9%,治疗总有效率为95.1%;而对照组41例患者,显效10例,占24.4%,有效22例,占53.7%,无效9例,占21.9%,治疗总有效率为78.1%,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乙型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控制肝硬化失代偿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细菌性腹为(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预后差[1].肝硬化患者常发生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DM).合并DM的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护理的难度明显增加,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更差.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共同病理特征是肝纤维化 ,持续肝损害是导致肝纤维化的根本原因。肝硬化的诊断方法多种———实验室检测、影像学、镜检及放射性核素检测 ,但 1995年中华医学会建议将血清HA、PCⅢ、Ⅳ -C、LN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严重程度、早晚期、代偿能力、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关键指标[1] ,方法简便 ,灵敏度高 ,无创伤 ,经济有效。材料和方法2 2 0例乙肝病人 ,其中我院传染科确认慢迁肝 98例、慢活肝 93例、肝硬化 2 9例。年龄 2 8~ 71岁 ,平均 5 1 7岁 ,且排除甲、丙、丁、戊、庚型肝炎。对照组 4 5名正常成人。结 …  相似文献   

18.
治疗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是最理想的手段,然而供体短缺、手术损伤大、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费用高昂等问题限制了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操作简便、有效、侵入性小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例,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肝肝硬化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池州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免疫球蛋白和相关血清指标。比较不同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血清指标差异性,Pearson分析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免疫球蛋白和相关血清指标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硬化转肝癌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OR>1参数对肝硬化转肝癌预测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C级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B级和A级患者(P<0.05)。B级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多发癌灶患者和单发癌灶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sP-selectin、sICAM-1、免疫球蛋白之间均互为正相关性(P<0.05)。以肝硬化是否转原发性肝癌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AST、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均是肝硬化转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可得,sICAM-1和sP-selectin诊断肝硬化转肝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因素。结论:血清sP-selectin、sICAM-1对乙肝肝硬化预后评估具有较高临床诊断精度,对肝硬化转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高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检测,故其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晓政  贾守慧 《医学信息》2005,18(3):269-269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脏器穿孔而发生的急性细菌感染,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因其临床症状复杂,不典型等特点,常出现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为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58例该病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