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宁夏实施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5年的回顾分析,总结项目取得的经验,查找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障碍,建立健全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结果干预后各项目地区碘盐覆盖率、IDD 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2005年5个项目县有4个碘盐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有效地在清真寺开展了 IDD 健康教育。结论通过综合干预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变居民不良的购盐行为,提高碘盐覆盖率,目前仍需加强投入与管理,确保消除碘缺乏病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山东省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7年回顾分析,总结项目取得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障碍,探讨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结果1999~2002年项目实施期间各项目县碘盐覆盖率持续上升至90%以上,干预后目标人群的碘缺乏病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居民购盐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2003年之后,部分项目县碘盐覆盖率出现了明显下滑。结论山东省通过综合干预项目的实施,能较好地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改变居民不良的购盐行为,提高碘盐覆盖率。今后需加强投入与管理,巩固项目取得的成果,促进消除碘缺乏病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辽宁省碘缺乏病综合干预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障碍,从而寻求新的策略,继续推进综合干预项目成果的可持续性。方法二手资料的分析和现场调查方法。现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项目地区碘盐覆盖率逐年提高。瓦房店的碘盐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63.1%上升为2004年的95.5%。项目地区儿童和妇女的IDD核心信息知晓率也呈现了升高的趋势。老边区儿童核心信息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30.8%上升为2004年的97.5%。小盐田的产盐面积由原来的7000多公顷降低到现在的4191公顷。结论辽宁省在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总结出了社区动员和创造支持性环境相结合的健康促进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4年山东省日照市居民户食用碘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日照市阶段消除碘缺乏病(IDD)后居民户食用盐现状,评价IDD干预措施与效果可持续性机制。方法采取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查定量检测本居民户食用盐样本。结果调查3个区县27处乡镇864户居民,检测食用盐样864份。盐碘含量0 mg/kg~58.2mg/kg,均值(30.5±7.4)mg/kg,变异系数为24.3%,中位数29.7mg/kg;精制盐826份(95.6%),原盐38份(4.4%),其中碘盐859份(99.4%),合格碘盐817份(94.6%),非碘盐5份(0.6%);每个区县碘盐覆盖率均高于98%,合格碘盐食用率均高于90%。结论日照市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符合国家消除IDD标准要求,但对碘盐的监督、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仍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5.
寿光市与黄岛区非碘盐综合干预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山东省寿光市和黄岛区的非碘盐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了2个试点16个乡镇(办事处)、50个村(居委会)的500个居民户、65个碘盐零售店.半定量检测食盐572份,问卷调查430名居民、70名零售店主、90名重点人群、140名小学生的碘缺乏病(IDD)知识与购盐行为状况;采用酸消化法测定了60名儿童尿碘水平.结果 2个试点居民户食用盐碘盐率92.2%、非碘盐率7.8%,非碘盐以粗盐为主.403份居民户食用盐中细盐占93.3%、粗盐占6.7%;86.9%的食盐购自村办商店或乡村卫生室,13.1%的购自流动商贩,非碘盐均源于流动商贩;91.8%的食盐为小包装,8.2%的为散装.居民IDD知晓率为88.8%,购买食盐首先考虑是否加碘的80.9%,考虑价格和依据生活习惯的分别占10.5%和7.7%.零售店主选择食盐取决于是否加碘的92.3%、考虑价格的4.6%、依据生活习惯的3.1%.儿童尿碘中位数142.6μg/L.结论山东省试点非碘盐率明显降低,IDD知晓率显著提高,购盐行为有效转变.但是非碘盐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和净化食盐市场继续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2003年新疆防治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阶段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新疆实施推广碘盐综合干预项目的进程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方案>执行.结果共入户调查2 310份户用盐,碘盐1 569份(67.9%),非碘盐741份(32.1%)均为土盐,非碘盐的主要来源是流动盐商(78.3%)和自采土盐(21.4%).在有非碘盐的村共调查了272个碘盐零售店,检测到14种品牌272份盐样,未发现非碘盐.在对店主相关知识及购盐意向问卷调查中,有22.0%的人没有听说过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有22.5%的人还认为碘缺乏病不可预防或回答不知道,有5.1%的人认为碘盐不是碘缺乏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71.5%的人选择盐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价格和生活习惯.在非碘盐用户问卷调查中,有44%的人未听说过IDD相关知识,有近97%的非碘盐用户择盐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生活习惯,有31.5%的用户不知道缺碘对儿童智力有影响.结论各项目县(市)碘盐覆盖率都较2001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相关的IDD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非碘盐的主要来源是流动盐商和自采土盐.经济和生活习俗仍然是影响新疆碘盐食用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人群碘盐普及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晓尉  骆效宏 《地方病通报》2001,16(3):52-53,69
为掌握山东省碘缺乏病(IDD)病区的非碘盐分布、来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山东省IDD病区30676户居民进行了碘盐半定量检测、IDD知识与购盐行为调查,结果显示食用碘盐率为90.4%(非碘盐率9.6%),91个县(市、区)中有35个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下,平原、沿海地区的非碘盐比例较高,为13.2%和11.1%,47.4%的非碘盐来自村办商店,52.6%来自流动商贩。仅有41.4%的非碘盐居民户知道什么是IDD,居民户购食盐考虑价格因素的占43.3%,考虑是否加碘的31.3%、依据生活习惯的18.5%。山东省非碘盐分布具有区域性,居民户IDD知识贫乏,导致购盐首先考虑价格因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南部(简称南疆)地区碘缺乏病(IDD)病区非碘盐分布、来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01年对南疆IDD病区9010户居民进行了碘盐半定量检测、IDD知识与购盐行为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使用碘盐率为58.2%(非碘盐率为41.8%),64.5%的非碘盐来自流动盐贩,33.6%来自居民自采土盐;知道什么是IDD的居民户仅37.1%,家庭选择食盐考虑生活习惯的占48.9%,考虑价格因素的占29.4%,考虑是否加碘的占13.9%,由此看来,南疆居民食用非碘盐具有广泛性,居民IDD知识贫乏,导致食用加碘盐普及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在碘缺乏病干预中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缺乏病(简称IDD)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导致的,IDD防治是一个由多学科、多领域多途径构成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合格碘盐普及的情况下,其健康教育是主要干预手段.1996年,我市将IDD防治知识列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课,1998年,进行了IDD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学生与家庭主妇的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行为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又与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之间存在着直线回归关系,且远期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碘缺乏病(IDD)在云南省龙陵县的防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治碘缺乏病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和国家《实现消除IDD阶段目标评估方案》要求,对龙陵县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碘盐合格率、碘盐覆盖率、五年级学生和农村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等进行监测评估。结果8-10岁甲状腺肿大率由2006年的3.75%下降到2008年的2.50%,平均尿碘中位数在297.8μg/L,并连续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尿碘含量小于50μg/L以下者占3.3%,碘盐合格率、覆盖率分别达到97.63%,99.6%,五年级学生组和农村家庭主妇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1%和91.6%。结论龙陵县已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