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力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性交疼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患者盆腔器管脱垂、尿失禁发生情况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产后患有Ⅰ度、Ⅱ度盆底脏器脱垂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用Phenix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锻炼盆底肌肉来治疗盆底脏器脱垂,对照组产后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通过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脱垂情况及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脱垂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而且简单、有效、无损伤,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 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 Kegel 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Kegel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产后42 d且自愿接受康复及调查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初产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150例初产妇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治疗3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治疗结束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度均在Ⅱ度以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7,(1):42-46
目的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盆底康复科就诊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问卷调查得分、盆底综合收缩力、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压力性尿失禁。结果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11.4±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5±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尿失禁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89.3±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盆底综合收缩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盆底综合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综合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产后子宫脱垂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盆底功能门诊的患者,其中37例患者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为研究组;另选取38例患者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及Kegel训练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并且分为治愈组(治疗后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4 cm),有效组(排除治愈及无效组的患者),无效组(治疗前后无变化),及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本研究以增加腹压状态下治疗前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与治疗后宫颈距处女膜缘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为观察点)。结果 75例患者,对照组中治愈20例(52.6%),有效15例(39.5%),无效3例(7.9%);研究组中治愈28例(75.7%),有效9例(24.3%),无效0例(0%)。研究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的平均值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的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Kegel训练及胸膝卧位治疗产后子宫脱垂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刺激加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5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持续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可见研究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见对照组为62.1%,研究组为82.8%,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在治疗子宫脱垂的过程比单纯使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的恢复,并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肌力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力,能有效改善产后产妇盆底肌肉的肌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赖影 《黑龙江医学》2015,(3):280-281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6~2014-06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正常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和一般产后教育。随访产妇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定盆底肌收缩能力,观察两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较好地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以及子宫脱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能够充分的实现对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提高,改善子宫脱垂的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后42d复查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锻炼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锻炼组于产后42d始进行1个疗程(10~12次)的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盆底肌肉训练,疗程结束后,在Kegel锻炼过程联合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2组均于产后3个月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产后9个月再次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POP-Q分度,以评价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作用。结果锻炼组产后3个月、9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均高于对照组;锻炼组及对照组产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9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9个月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4.62%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减少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脱垂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实验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进行子宫脱垂治疗,对照组仅通过盆地肌肉训练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实验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4):313-3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康复疗法对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研究。方法选取2015-11—2017-03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或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以及POP-Q分度。结果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POP-Q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导致的女性盆底肌肉肌力降低并减少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孕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分析其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初次就诊时随机纳入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32例,进行单纯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32例,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个性化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半年后,分别从治疗情况、肌力情况、漏尿情况的改善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盆底肌力的改善程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67,P=0.008);治疗半年后复查患者的漏尿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尿垫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尿垫试验阳性率(6.25%)低于对照组(21.88%),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77-4078
目的探讨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9例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联合组(95例)和锻炼组(94例)。锻炼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联合组在锻炼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产妇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8%(89/95),高于锻炼组的81.91%(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高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POP-Q短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分娩后产妇盆底肌电压,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妇科射频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妇科射频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程度、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妇科射频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脱垂的治疗优于传统的生物反馈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吴君梅 《医学综述》2014,(8):1489-149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盆底肌肉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简单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采用盆底康复仪评价两组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基本恢复和完全恢复等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生活次数在5次以上的比例、性欲增加的比例、性高潮频率增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交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性感程度自我评分、性感程度他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产后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妇女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产后42 d复查的被诊断为I度子宫脱垂的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联合盆底治疗仪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对子宫脱垂程度、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4%和92.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妇女子宫脱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豫平 《黑龙江医学》2017,(12):1173-1175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