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浅析浙江省名中医章勤教授临床辨证施治痛经的经验。[方法]通过例举章师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之三则医案,结合平素跟随章勤教授临诊体会,分析总结章师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结果]三则案例显示,无论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章师认为其发生总以寒凝气滞、血运不畅、胞络不通为主。有以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客于胞中,施以温经散寒、行血调冲;有以寒凝血瘀为主,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亦有血虚肝郁、瘀阻胞宫为主,治宜温经消膜、疏肝化瘀止痛。随证治之,以温和气血为治则,冀使气血调和,冲任通盛。[结论]章师辨治痛经的经验,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瘀、寒、伏邪与脏腑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瘀、寒、伏邪等病因可通过脏腑、经脉干扰胞宫,引发痛经。目前,从病因论治原发性痛经多从瘀、从寒、从伏邪;从五脏论治,多辨证求本,消除病理因素的产生;从五脏论治则多从肝、脾、肾入手。此外,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所选穴位以任督二脉为主,配合足太阴等经穴补益气血,调补冲任。家族痛经史、饮食不规律、经期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抑郁等也会引起痛经,应针对病因引入"治未病"理念指导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防治。目前,研究存在如下问题:"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中尚未普及,重治疗轻预防,且该理论亦未深入患者群体,多数原发性痛经患者早期忽视痛经的预防;同时,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往往忽视中医体质学说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因此,今后的研究需重视"治未病"思想,既要未病先防、去除病因、改善素体状况,又要既病防变,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宣传。此外,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强体质学说的运用,做到辨体、辨病、辨证合一,形成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原发性痛经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透灸法是以患者感觉热力渗透、传导,以及舒适、胀痛、沉重、痒等感觉,强调以"透"为要。八髎穴具有强腰补肾、调理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等作用,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针灸治疗本病的常用穴位之一。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可增强艾灸温阳、散寒、止痛、补虚之功,能够起到暖胞宫、止疼痛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现在妇女常见之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痛经为其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多归因于寒凝、气滞、血瘀和冲任胞宫失养,其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1].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妇女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适龄妇女的痛经发病率为33.15%,而且在青春期约有50%的女子发生痛经[1].据统计约有30%~70%的妇女患过不同程度的痛经.中医认为该病主因风冷寒邪客于胞宫,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宫,导致行经疼痛者居多.  相似文献   

6.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下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甚或剧痛晕厥,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痛经,中医亦称“经行腹痛”。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胞宫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发作时双侧三阴交穴电阻比值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女性相对照,进一步了解人体胞宫相关穴位之三阴交穴双侧阻抗比值变化与胞宫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及测量、记录、统计人员分离的方法,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人相对照,以双侧三阴交穴电阻左右比值超过(1.0±0.2)范围定为失衡标准,观察比较痛经组与正常组双侧三阴交穴电阻的失衡比率。结果正常组的失衡率为16.7%,痛经组的失衡率为53.3%,经χ2检验,痛经组的双侧三阴交穴的失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8.864,P=0.003)。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三阴交穴的电阻值失衡现象较正常人明显。因此推测,三阴交穴是原发性痛经在患者体表的反应点之一,而针灸该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一定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萍青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瘀阻冲任、胞宫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关键,治疗以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经前期补肾调冲、养血活血;经期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使冲任、胞宫气血调畅,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因气候高寒多见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大优势。丛慧芳教授以其30余年丰厚的中医妇科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积累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疗经验,基于"伏邪理论"提出"伏寒三阶梯"的致病机制。深刻理解"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阶梯式的致病途径,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符少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47-2548
目的观察舒肝化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肝化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痛经从肾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在初潮后不久发生,至生育期缓解,与月经期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以及因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使痛阈降低等有关,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综观古今文献,多认为本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因冲任、胞宫气血  相似文献   

12.
玄灵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经,中医可以辨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玄灵汤具有温经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自1998年3月—2001年12月,笔者运用玄灵汤治疗原发性痛经9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郭景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6-126
目的:观察针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采用针药并治的方法,针灸遵调补冲任、温经散寒为宗旨,配合温经化瘀、散寒利湿主方少腹逐瘀汤。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此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行气化瘀药组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活血行气化瘀药组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2组分别于月经前第10~15天开始口服药物,连服10~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活血行气化瘀药组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118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以化瘀止痛汤治疗,研究组采取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痛经分度总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命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54.24%,总有效率为94.92%,均高于对照组的33.90%、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痛经分度总分为(3.08±0.64)分、VAS评分为(2.24±0.82)分、中医症状总积分为(9.84±1.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9±1.19)、(4.39±1.31)、(12.37±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独立性、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痛经症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后水煎服,于月经前6 d开始治疗,直至月经来潮第1天止,连用6个月经周期,治疗26例痛经患者.结果:总显效率为92.31%.结论: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效,对于治疗以寒凝胞中为主要病机的原发性青春期痛经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痛经疼痛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原发性痛经疼痛的机理以更好地指导治疗用药。综述原发性痛经发生的机理,现代医学认为其疼痛的发生不仅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F2a(PGF2a)浓度过高有关,还与神经内分泌、遗传、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痛经多由瘀阻而致,以寒凝血瘀和气滞血瘀较为多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疼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痛经一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经水由血所化,血随气行,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自无疼痛之患。所以气血虚弱,气无力载血运行,胞脉失养:或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滞于胞宫;或经期冒雨,涉水感寒,寒湿客于胞宫,经血运行不畅,为临床产生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9.
王超玲  文颖娟 《中医学报》2016,(11):1706-1709
痛经的发生一方面责之血海空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一方面责之因虚致瘀,湿热,痰聚,寒凝等阻滞所致的不通则痛。虚易致瘀,瘀又易致虚,虚瘀缠绕,虚实夹杂,故而治疗上总以养血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方以四物汤及其类方加减治之,同时结合血寒、血滞、血热、血瘀、血虚等轻重偏差,予以灵活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20.
金季玲教授认为,膜样痛经多因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感受寒邪,过食寒凉生冷,致寒凝胞宫,瘀阻冲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治疗需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辨证分期治疗。经前期及月经期:以止痛为主,合用行气、化瘀、温经药物以疏通气血,多选用失笑散合金铃子散加味治疗。经净后至经前期治因求本,多选用温经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并注重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