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隋淼陈军丁  凯等 《吉林医学》2014,(10):2107-2108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事件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在2型糖尿病的短期强化治疗中能平稳有效快速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降糖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方案,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降糖方案,观察两组血糖水平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6.1±0.5)mmol/L、2h PG(7.5±0.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糖达标时间(7.8±0.6)d明显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3.3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一针一药)与预混人胰岛素皮下注射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DM)合并肺结核(PTB)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的比较观察。60例DM合并PTB患者被随机分为一针一药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组。观察两组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用量,观察两组痰菌转阴情况及X线病灶吸收、好转情况。结果:两组FPG控制达标时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0,P<0.05)。两组餐后血糖(2PG)控制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t=1.860,P>0.05)。两组血糖波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0,P<0.05)。一针一药治疗组低血糖发生例数显著低于预混人胰岛素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0,P<0.01)。两组胰岛素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1,P<0.05)。两组痰菌转阴率、X线病灶吸收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05;χ2=1.476,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一针一药方案,胰岛素用量小,FPG达标快,血糖波动相对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简化了糖尿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更安全、更方便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 R) 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诺和锐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组),另一组以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诺和锐30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诺和灵30R组(P值均<0.05).结论 诺和锐30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同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林仿  姚亚强  褚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49-850,873
目的观察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两预混一长)与三餐前速效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三速一长)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伴有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I、Ⅱ两组,每组30例。I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人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每日胰岛素用量Ⅱ组较I组明显减少(<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长效胰岛素与三速一长方案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当,胰岛素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GLT-2抑制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湖南省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二甲双胍和胰岛素降糖。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SGLT-2抑制剂的代表药物达格列净,对照组使用西格列汀,各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低于治疗前,葡萄糖的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CV、平均血糖、SDBG、PPGE、LAGE、T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SDBG、△PPGE、△LAGE、△CV、△TIR等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SGLT-2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7.
袁丽华 《吉林医学》2013,(36):7667-7667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两次与每天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于早餐及晚餐前30 min进行预混人胰岛素30R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于早、中、晚三餐前30 min进行重组人胰岛素R皮下注射治疗,睡前进行重组人胰岛素N皮下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至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至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三餐前及睡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所需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小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38-373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2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逐渐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效控制血糖值,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量,缩短了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且操作简单易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血糖控制不佳需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于3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人合成胰岛素,睡前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并设置24 h胰岛素基础量。每日于早餐前、3餐后2 h、睡前及凌晨3点采集所有患者血糖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胰岛素总用量较小,住院时间较短,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均能有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胰岛素泵疗效更佳,胰岛素总用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4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相比,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