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封闭抗体检查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价值。方法临床资料采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妇产科诊治的80例URSA患者(设观察组),另选取我院80例正常妊娠女性(设正常妊娠组),对两组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封闭抗体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RSA的TNF-α(27.69±8.96)pg/m L、INF-γ(28.16±5.25)pg/mL、IL-2(25.76±8.56)pg/m L均高于正常妊娠组、治疗后正常妊娠水平,IL-4(2.19±0.86)pg/m L、IL-6(4.09±1.14)pg/mL、IL-10(1.35±0.33)pg/mL及M-CSF(89.77±8.68)pg/mL均低于正常妊娠组、治疗后正常妊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BA阳性率11.25%比正常妊娠组8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URSA的BA阳性率52.50%低于正常妊娠组85.00%、治疗后正常妊娠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M-CSF、封闭抗体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存在密切联系,其中Th1细胞因子表达高,Th2细胞因子及M-CSF表达性低,封闭抗体阳性率低时,易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补充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URSA组,另选取30例正常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URSA组予以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两组均进行γ干扰素(IFN-γ)(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h2细胞因子)的检测,观察URSA组妊娠情况,比较两组Th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妊娠后不同时期Th1/Th2的变化,分析地屈孕酮对不同流产次数患者再次妊娠成功后Th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30例URSA患者妊娠28例,其中2例生化妊娠,3例妊娠40+d胚胎停育清宫,23例妊娠成功已转入产科定期产前检查。URSA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26.37±3.13)pg/ml高于对照组的(17.01±3.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2型细胞因子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2次患者与流产>2次患者之间,IFN-γ活性出现升高趋势,Th1/Th2比值明显向Th1偏移。妊娠40 d及妊娠3个月,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活性低于妊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活性高于妊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模式向后者偏移,Th1/Th2比值为4.37 vs 2.37。至孕3个月,偏移越趋于明显,5例妊娠失败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与妊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地屈孕酮治疗后,流产2次的URSA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16.03±5.11)pg/ml低于流产>2次的(21.48±1.8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2次的URSA患者呈现出更为明显的Th2偏移现象。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可以使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对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及发病时间、次数的相关性。方法治疗组为150例URSA患者,给予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对照组为100例正常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妇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妇女反复流产次数与IFN-γ/IL-4水平无关(P>0.05),流产时间与IFN-γ/IL-4水平有关(P<0.05)。结论正常妊娠表现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当Th1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处于抑制状态时,将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绵阳中心医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次,1次/d;且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叶酸片,0.4 mg/次,1次/d。所有患者均于确定妊娠后开始治疗,并持续至临产或发生流产、早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激素水平、凝血指标、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活产率分别为85.11%、93.62%,两组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明显下降,而叶酸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激素水平,降低PAI-1和HCY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流产与妊娠状态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于我院诊疗的URSA流产组39例、URSA妊娠组22例作为研究组,正常早孕组31例、正常非孕组2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的含量。结果①URSA流产组(清宫前)与URSA妊娠组、正常早孕组患者比较,前者NK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非孕组妇女比较,URSA流产后1、2、3、4、5、6月组患者NK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与NK细胞对胚胎的杀伤增强有关,外周血NK细胞12%可作为监测URSA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乳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就诊的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胎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脂肪乳治疗,至妊娠12周。比较两组妊娠成功率、妊娠12周时NK细胞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NK细胞水平(15.9±2.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NK细胞水平(22.3±3.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N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妊娠成功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恶心、头痛、胸闷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发性流产采用脂肪乳保胎治疗能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NK细胞水平,患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头痛、恶心、胸闷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与免疫因素的关系,及其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RSA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偶发性自然流产(SA)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外周血免疫细胞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有18例,观察对比两组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淋巴细胞、Ts细胞、WBC、B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细胞、Th/Ts、NK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88.9%(16/18),B组治疗妊娠成功率为72.2%(13/18),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SA与免疫因素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RSA的治疗,临床建议早期使用主动免疫方法,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护理措施对口服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口服地屈孕酮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妊娠成功率、新生儿活产率及妊娠结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妊娠成功率、新生儿活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口服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加强其用药、心理及生活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屈孕酮辅助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复发性流产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主动免疫疗法治疗,观察组实施地屈孕酮辅助主动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孕8周内和孕9~12周孕激素(P)、雌二醇(E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以及保胎成功率、流产率和新生儿畸形率;对比两组胎儿存活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 4、IL-6、 辅助性T细胞(Th)1/Th2等指标变化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孕9~12周内P、E2、HCG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本组孕8周时水平(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流产率、新生儿畸形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2、Th1/Th2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IL 4、IL-6水平较前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仅IL 4、IL-6水平较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2、Th1/Th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 4、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辅助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有助于提高疗效,安全性好,可降低流产率,提高胎儿存活率,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240例AR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IL-4水平降低明显,IL-12水平升高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味辅助治疗能够促进AR患儿免疫功能由Th2型免疫反应向Th1型转化,降低IL-4水平,升高IL-12水平,纠正患儿Th1/Th2免疫失衡,改善患儿免疫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妊娠12周左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固肾安胎丸,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活产率分别为82.00%、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血液高凝状态,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叶酸及维生素E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其妊娠结局和活产率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活产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分娩结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5例先兆流产安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复发性流产病史,依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2),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中,观察组患者的活产妊娠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1%,且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9.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其流产率成正相关(β 0),且SAS 70分及SDS 73分均是造成患者流产的高危因素(P 0.05);通过调查与统计发现,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因素与反复流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 0.05)。结论 将心理干预应用于反复流产的患者中,可有效调整其心理状态,对其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恒君  周玉玲  何淑贞  林彬  余钻控 《河北医药》2010,32(14):1908-190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含量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26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女性(病例组)、20例正常妊娠女性(对照组)的丙种球蛋白含量,并比较2组及病例不同流产次数间的差异。结果不明原因反复性流产组的IL-10含量远高于对照组,而干扰素-γ(IFN-γ)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丙种球蛋白含量水平在流产2次和流产2次以上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产2次以上组的IL-10含量低于2次组,而IFN-γ及NK则显著高于2次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含量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之间具有相关性,应对其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5):643-645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滴丸联合玉丹溪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R)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8例AR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观察Ⅲ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氯雷他定糖浆10 mL,qd;观察Ⅰ组患儿给予丹溪玉屏风颗粒15 g,bid+穿心莲内酯滴丸0.6g,tid;观察Ⅱ组患儿给予等剂量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观察Ⅲ组患儿给予等剂量丹溪玉屏风颗粒治疗。4组患儿均治疗2周,2周后若复发则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症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4组患儿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及辅助T淋巴细胞1(Th1)/辅助T淋巴细胞2(Th2)水平,观察治疗结束后3个月因AR复发临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的患儿。结果:治疗前,4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4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E及Th1/Th2水平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观察Ⅱ、观察Ⅲ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穿心莲内酯滴丸联合丹溪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改善AR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王莉 《中国处方药》2014,(10):50-50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产科并发症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74.2%,对照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4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流产、妊高症和死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5.8%,低于对照组的6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能提高妊娠成功率,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患者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邹燕  张梅 《中国药师》2017,(7):1243-1246
摘 要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片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妊娠后给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停经35d后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4(IL 4)、白细胞介素 10(IL 10)、白细胞介素 17(IL 17)和干扰素(IFN γ)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CD4+)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h17/Treg)变化。观察治疗后妊娠成功率和流产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 4、IL 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IL 17和IFN γ水平则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IL 4、IL 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 17和IFN γ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h17/CD4+、Th17/Treg均较前明显下降,Treg/CD4+则较前明显上升(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Th17/CD4+、Th17/Treg低于对照组,Treg/CD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屈孕酮片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因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影  张素娥  方方  张文真 《河北医药》2008,30(5):584-585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1、B7-2、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的表达水平,分析B7-1、B7-2与Th1/Th2比率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2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女性(流产组)、19例正常妊娠女性(正常妊娠组)和15例正常未孕女性(正常未孕组)的Th1/Th2和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Th1/Th2(15.8±4.2)、B7-1的表达水平(11.4±1.6)%,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1);流产组B7-2的表达水平(17.5±2.0)%,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1);流产组Th1/Th2与B7-1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136,P<0.01);流产组Th1/Th2与B7-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9571,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B7-1、B7-2、Th1及Th2的表达水平显著异常,B7-1、B7-2与Th1/Th2比率显著相关,可能是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颗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水平、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后的IgE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IgE和Th1/Th2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胶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 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rhTNFR:Fc,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IA)病儿的临床效果及对 T淋巴细胞免疫、 Th1/Th2漂移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6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 JIA病儿 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23例,对照组单用益赛普治疗,观察组加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幼年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表( JADAS27)评定病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并测定病儿治疗前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免疫( 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 Th1、Th2细胞比例、 Th1/Th2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86.96%和对照组总有效率 65.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 JADAS27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 JADAS27总分( 11.17±0.95)分低于对照组( 15.87±1.03)分(P<0.05);治疗前,两组 T淋巴细胞免疫及实验室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CD4+、CD8+、 CD4+/CD8+、Th2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 IgA、IgG、IgM、Th1细胞比例、 Th1/Th2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T,NF?α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益赛普治疗 JIA疗效肯定,可改善病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机体免疫,改善 Th1/Th2漂移,下调外周红细胞沉降率、 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