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发生的26份不合格临床检验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站共收集到1 000例血液样管,标本中有26份不合格标本,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及下4种,即:凝固、溶血、量的错误、其他原因.结论:对于血液检验而言,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其意义十分之重大,因此标本的合格与否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检验科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观察对象。整理归纳这150例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基本资料,对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这150例不合格标本的导致原因,结合本院临床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如果人员应该提高采血、送检、操作等一系列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医源因素而造成的血液标本失效;做好受检者的动员工作,让受检者能够严守医嘱,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3.
简跃廷 《大家健康》2013,(16):62-63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以减少误差,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期间送检的1024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整理并统计后分析造成其不合格的原因,并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有156例,占全部1024份血液标本的15.2%。其中凝血标本87份,占不合格标本的55.8%;溶血标本36例,占23.1%;标本量不足的标本31例,占19.9%;标本错误2例,占1.3%。结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而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否则,血液标本不合格不仅会无法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还会耽误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周梅芳 《吉林医学》2011,(30):6443-644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5.
马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58+16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优化的对策。方法采集血液标本800份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不合格的标本有78份(9.8%),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样本量不足(7份)、容器不当(5份)、溶血(25份)、凝血(33份)、其他原因(8份)。结论从事检验血液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临床检验标本是否合格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约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1].为有效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本文分析了本院近3年各种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方斐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33-1334
<正>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诊断、治疗疾病最关键的就是依据正确的检验结果。也只有合格的血液标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检验结果。对此,现将我院2012年16月份采集的血液标本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6月我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5 400份,血浆1 380份,血清2 535份,全血1 485份。全部血液标本都是由护理人员进行采集和送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探讨.方法:从该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2 000份,其中有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发生率是5.0%,对2 000份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因素和处理的对策.结果: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25份血液标本样本量少、13份血液标本发生溶血、10份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6份血液标本容器不当、11份血液标本抗凝不全、16份血液标本发生凝血、5份血液标本发生污染、7份血液标本准备不足、6份血液标本的标签不合理.结论: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比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工作时,医务人员应该准备好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送检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 40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384份(6%),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溶血104份(27.1%),凝血52份(13.5%),血液标本量不准200份(52.1%),其他28份(7.3%)。结论: 血液标本量不准,溶血、凝血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业务学习,严格操作程序,提高责任心,就完全可以避免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永州区中医院2012年1~6月收集的4658份血液标本质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58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256份,占5.5%;血液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有样本量少(27.7%)、抗凝不全(20.3%)、溶血(12.9%)、凝血(11.3%),还有容器不当(6.6%)、输液同侧采集(6.3%)、送检不及时(6.3%)、受检者准备不足(5.1%)、标签不当(3.1%)、标本污染(0.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测定值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1(+)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准确性,科室需建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最大限度降低样本不合格风险性,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开展的难点与对策。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山东省荣成市10家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找到阻碍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关键因素。结果: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做出高度概括,总结了影响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推广的6个因素。结论:通过改善影响因素,探寻解决对策,使优质护理服务得以更好的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的护理现状,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措施,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我区15所医院、150名护士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基层医院的护理问题主要有:护理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护理管理模式陈旧、护理人员第一学历低、进修学习机会少、整体素质不高、住院患者的管理存在较大隐患.结论 针对基层医院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是基层医院护理工作良性运转、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深圳西乡人民医院产科送检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产科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送检的74例不合格检验标本,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及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产科送检的74例不合格标本分中,标本量不足(22份)、标本与检验申请单姓名不符(14份)和标本怀疑有污染(10份)居不合格率的前3位;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最高的是血常规标本和尿常规标本,其次为凝血四项。通过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2011年7~12月产科送检的不合格标本显著减少。结论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并加强与检验科的沟通,通过完善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操作规程,可减少不合格送检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中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原因,探索规范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途径与方法,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方法 对42家基层医院的院感管理现状进行检查,对检查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基层二级医院感染管理不规范,制度、控制措施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不够、对医院感控投入不够,专职人员配备不足或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全员感控意识差.结论 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强化基础医院医院人员院感防控的执行力是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不合格标本,分析门急诊、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和原因。结果:2020年标本不合格率(0.2047%)较2019年(0.231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抗凝标本凝集(0.1362%)、标本溶血(0.0887%)、标本容器错误(0.0299%)。2020年抗凝标本凝集率与2019年比较有明显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有不同下降。其中标本容器错误、标本类型错误、申请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与2019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10个病房重点科室均有下降。结论:实验室通过对不合格标本的回顾性分析,采取分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沟通、实验室信息系统智能限制和提醒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其武  戴辉  郭振辉 《广东医学》2003,24(Z1):151-15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暴发流行初期,存在着致病原因不明、传染性极强、传染途径不详、病情进展极快、无特效治疗和收治条件有限等困难.我们采取的对策为对发热可疑患者分区首诊、按传染病收治方法隔离以切断所有传播途径、创造与保持一个清洁卫生的医院大环境;探索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法、积累科学的诊治经验;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及强制保护,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信息,同时积极寻找病原体线索.取得了无院内交叉感染和无输入性病例发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合格血液分布情况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郑州地区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213 997例(382 936 U)血液样品,最终成分血总制备量为1 259 712 U。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对血液进行检测、分离、制备,筛查出不合格血液,同时对医疗机构退回的血液进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血液总体不合格率为3.23%(40 804/1 259 712),其中检验不合格血液占1.25%(15 784/1 259 712),非检验不合格血液占1.77%(22 304/1 259 712),医院退血占0.21%(2 716/1 259 712)。ALT水平高、脂血、血袋破损是3类不合格血液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不同的血液报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规范采供血过程的各类操作,同时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从源头减少不合格血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凌蓉 《四川医学》2012,33(7):1328-1329
目的探讨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通过对300例增强扫描患者的观察,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其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00例造影患者发生局部渗漏9例,轻度不良反应21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迅速的判断能力可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献血前筛查环节被淘汰的11330名献血者进行分类统计,并按是否为首次献血及性别两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ALT〉样本颜色异常〉Hb〉HBsAg〉体检〉征询.ALT不合格成为主要淘汰原因,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献血者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则是Hb水平偏低;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进一步规范筛查操作,批量外采时选择男性献血者进行ALT筛查,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等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