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4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骨瓣开颅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ADL)。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 ADL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术前无脑疝及严重高颅压者,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段明明  袁文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18-3520
目的研究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0.32%(28/31)]与对照组[83.87%(26/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MESS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能改善手术情况及神经缺损程度,血肿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手术),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脑血肿清除程度[自发性脑出血评分(IC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及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ICH评分及脑脊液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4.00%、8.00%(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绪论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大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4.
刘广飞  蓝鹏 《当代医学》2021,27(6):73-75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与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患者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方法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7-998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CT显示确定其基底核区出血症状,血肿量20~65ml。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方法;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开颅后两组均切开岛叶皮质清除血肿。观察并统计不同手术措施对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术后血肿清除量,观察组>90%28例,60%~90%10例,<60%2例,对照组上述三个等级的例数分别为9、17和14例,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ADL评分Ⅰ~Ⅴ级例数分别为15例、8例、14例、2例和1例,相比对照组各等级例数7例、19例、5例、7例和2例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6.1±2.1和64.5±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能对消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情况产生积极影响,预后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骨窗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小骨窗侧裂入路手术治疗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3例失访,ADL Ⅰ级12例,ADL Ⅱ组18例,ADL Ⅲ级3例,没有死亡及植物生存状态病例.结论 采用小骨窗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治疗与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2012年住院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将62例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术组(30例)和小骨窗显微手术组(32例),观察2组患者的死亡率,评价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微创穿刺治疗组的病死率为13.3%,小骨窗显微手术组的病死率为15.6%,P0.05;微创穿刺治疗组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估为Ⅰ~Ⅲ级者为60.0%,小骨窗显微手术组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表评估为Ⅰ~Ⅲ级者为40.5%,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与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相比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患者的生存质量微创手术组明显优于显微开颅手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经皮层造瘘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接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术后常规随访半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DL分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残余血量和住院时长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7d的GC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再次出血、脑梗死、继发性癫痫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ADL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更加彻底清除血肿,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实验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病死率和ADLⅠ~Ⅲ级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ADLⅠ~Ⅲ级百分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也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均P<0.05);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GQOL-74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将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79),将采用经皮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级别、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评分、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整体手术效果好,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创伤及影响小,预后改善明显,值得在有条件开展的医院推广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采用对比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主要采用小骨瓣外侧裂入路进行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去骨瓣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治疗疗效,于治疗后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肿清除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去骨瓣手术,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苏斌  张治华 《中外医疗》2016,(13):95-96
目的:探索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手术,观察组采用治疗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9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以及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58.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00%)以及手术效果(P<0.05)。结论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劣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1例死亡,死亡率2.0%,对照组5例死亡,死亡率10.0%,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手术经验.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对3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6 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进行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2例,Ⅴ级0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宋金涛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94-1395
目的:探究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HBG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BG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5.13%(2/39)低于对照组25.64%(10/39)(P<0.05).结论:小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较为便捷,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共91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在发病后的24h至5d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的7~24h进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出血率、血肿清除率、二次出血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血肿清除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二次出血率、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纤维手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性更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后期生活质量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统计生存率,并以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24~28h头颅CT示:32例患者血肿清除>90%,5例患者血肿清除<70%。随访6~12月,37例中生存35例,死亡2例。生存的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6例(70.3%),中残(ADL3级)4例(10.8%),重残(ADL4级)4例(10.8%),植物生存1例(2.7%)。结论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日本脑卒中外科治疗协作研究提出的高血压脑出血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56例3~5级中重度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6例中3级9例,4a级15例,4b级24例,5级8例,血肿量40~120ml,平均67.7ml。53例术后第2天复查CT,17例血肿完全清除,23例血肿清除率>85%,6例血肿清除率60%~85%,7例术后再出血。死亡8例,病死率14.29%。术后3~6个月对存活者进行随访,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5例。全组Ⅰ~Ⅲ级良好率66.07%。结论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同样适用于出血量大、术前出现脑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侧裂入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了小骨窗侧裂入路治疗的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获得了28例随访资料,没有患者失访,患者的ADL评分情况为:ADL1级13例占46.43%,ADL2级14例占50.00%,ADL3级1例占3.57%,未随访到死亡或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结论小骨窗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