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9,(1)
目的探讨连朴饮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日期是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象纳入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于起止日期内纳入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68例为对象,再选择单盲法将纳入的68例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连朴饮加减+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6%比对照组73.53%高,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比对照组44.14%低,患者的Hp根除率91.18%比对照组58.82%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接受连朴饮加减与四联疗法结合治疗的效果更佳,不仅患者的病情改善显著,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也小,患者的Hp根除率也高。 相似文献
2.
灭幽汤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灭幽汤(MYT)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灭幽汤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西药治疗。第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75.0%(P<0.05),并能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尤其在临床治愈和显效两个级别明显。结论灭幽汤能有效的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并通过改善主要症状来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使用连朴饮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朴饮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采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随机编号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以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5.76±1.13)mg/L、(18.55±1.19)pg/ml、(5.03±1.18)pg/ml、(7.03±1.1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8.56±1.25)mg/L、(29.63±1.24)pg/ml、(5.87±1.32)pg/ml、(13.24±1.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根除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复发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的相关性,以期为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及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14例CG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RUT)试验.对比两组受检者Hp感染情况,对比观察组中不同类型CG患者的Hp感染情况,分析CG...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胃和中汤辅助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的94例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清胃和中汤口服,2组均治疗10 d后统计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0%(36/47),治疗组为95.74%(45/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率为65.96%(31/47),治疗组为82.98(39/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主、次症积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各项积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肠道各种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患者治疗方案,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至笔者所在门诊的96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Hp根治率分别为91.67%和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用不同的联合用药方式,其疗效不同,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薛志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8):50-5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漳浦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清除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1);观察组Hp清除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接受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提高Hp清除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胃炎、消化溃疡、胃黏膜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主要治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为第一致癌原。.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但多数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急性胃炎往往是由急性感染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6,(30)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36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患者118例)和试验组(患者11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药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以及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还采用中药清利化浊方同时进行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1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37%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2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经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6%显著高于对照组86.44%,进行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的对比,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试验组患者有5例发生复发,对照组患者有15例发生复发,两组患者复发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更加突出,且复发率低,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联药物、四联药物及序贯药物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活动期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3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三联药物、四联药物及序贯药物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C组疼痛缓解率高于A、B组,疼痛和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短于A、B组,Hp根除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药物方案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活动期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症状改善,提高Hp根除率,避免远期复发,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三联和四联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99例分为研究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并以同期53例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正规的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治疗,其他各组的基本治疗相同。分析每个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年~1年6个月随访结束时的症状体征、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4周研究组的炎症严重程度和活动度都比观察组的轻(P<0.05)。研究组的炎症严重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比观察组和阴性对照组的都低(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正规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62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胶体次枸橼酸铋(CBS)、阿莫西林、思密达治疗,对照组:CBS治疗。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追踪观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抗HP的有效率为100%和84.4%,根除率为76.7%和3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本文显示,CBS等三联短程治疗方案,疗效好,无严重副作用,患儿依顺性好,^14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晨口服奥美拉唑0.5 mg/(kg.d),连续服用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1.0 mg/(kg&#183;d),2次/d,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结果,随访1年患者慢性胃炎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9.47%和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和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胃炎复发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中仅有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且症状轻微,停药后1周内完全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儿童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北戴河区 75 7例不同年龄组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率与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检测H .Pylori ,两项均阳性者判定为H .Pylori感染。结果 75 7例慢性胃炎病人H .Pylori感染率为 64 .46%;2 0~ 3 0年龄组感染率为 82 .69%,60岁以上感染率为 46.3 6%,P <0 .0 5 ,萎缩性胃炎 2 0~ 3 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 5 .12 %,60岁以后为 46.3 6%。结论 北戴河区 75 7例慢性胃炎病人H .Pylori,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胃粘膜萎缩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 75 7例慢性胃炎H .Pylori ,感染的高峰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分成A、B两组,A组30例予三联治疗,B组26例予抗抑郁剂(米氮平或帕罗西汀)治疗,对A、B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周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及治疗6周后幽门螺杆菌的未愈率进行测定、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TESS、IL-6、TNF-α均提示差异有显著性,而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未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抗抑郁剂可能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存,可以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分成A、B两组,A组30例予三联治疗,B组26例予抗抑郁剂(米氮平或帕罗西汀)治疗,对A、B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周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及治疗6周后幽门螺杆菌的未愈率进行测定、对照。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TESS、IL-6、TNF-α均提示差异有显著性,而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未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抑郁剂可能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存,可以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