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腹痛方剂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腹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共1331首,共涉及中药721味,出现频率高于90的药物共31味,总结了常用药对36对,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腹痛的核心用药组合10对,并演化新方组合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了从秦汉至现代的中医临床验方,多用理气止痛、和络止痛、健脾助运、散寒温里、缓急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并进一步演化新方,为中医治疗便秘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便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共483首,共涉及中药297味,出现频次≥24的药物共35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9对,关联规则分析共8条,潜在核心组合34个,并演化新方8个。治疗便秘方剂的多以推陈致新攻下的大黄、补中益气调和的甘草、活血化瘀润下的当归为主,并在不同程度上配伍枳壳、火麻仁、黄芩等行气、润下、清热的药物。并且攻下泄热、滋阴润肠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便秘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小儿泄泻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小儿泄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数据库小儿泄泻149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常用药对、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9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小儿泄泻方剂数据进行分析,阐明了近年来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健脾祛湿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对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进行用药规律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探索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方法:通过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相关方剂,并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为平台,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发现新方。结果: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消渴病方剂共343首,通过对34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药物配伍70个及获取新方3个。结论:通过总结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中的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治疗消渴病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版)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主治病证频次;使用平台软件内置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地龙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选择频次较高的病证“痹证”和“跌打损伤”进行用药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含地龙方剂281首,包含药物287味,常用组合药物组合29种(频次≥20);配伍药物药性四气以温、寒频次为多,二者共占总频次的73.5%;五味以辛味频次最高,苦、甘、咸频次各次之,此四者共占总频次的95.9%;归经频次以肝、脾、心、胃、膀胱、肾、肺经居多前7位(频次均≥400),占总频次的91.8%。含地龙方剂主治病证共103种,其中频次≥6的病证有18种,常用配伍药物29组(频次≥20),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20%)为制川乌、乳香、没药、当归、麝香。分析“痹证”和“跌打损伤”用药规律,得到治疗“痹证”病证关联药物15组(置信度为1),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8%)为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威灵仙、五灵脂,新方组合8组;得到治疗“跌打损伤”病证关联药物2520组(置信度为0.9),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5%)为制川乌、乳香、没药、自然铜、苏木、当归、血竭,新方组合6组。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多与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药物配伍,组方用药法度清晰。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地龙方剂能够科学、直观体现地龙的组方规律。;分析主治病证所得的核心用药能反映疾病的基本治法,符合临床应用实际。研究所获得的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可能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玉  吕萌  王芷乔  夏仲元 《中医学报》2016,(11):1758-176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瘿病内服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瘿病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对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进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在符合条件的125个治疗瘿病内服方剂中,通过软件数据分析系统得到了常用29种中药和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17组及药物关联规则,24组新药物组合及12首新方,并绘出网络展示图。古代瘿病常用药分类:化痰软坚类、疏肝理气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利咽类、益气养阴类、温阳补肾类、动物甲状腺类药物等。组方规律以软坚散结、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基础。结论:本次研究得到的新药物组合24组,新方12首,对新组合和新方的研究暂未发现明显规律可循,但这弥补了单纯对古方显性组方规律总结的不足,为临床扩宽思维,更好地继承、发掘古方经验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历代治疗呃逆的方剂中中药的使用特点,分析中药之间的配伍规律,以期对呃逆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于治疗呃逆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使用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频数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分析治疗呃逆方剂中常用的中药及其配伍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最终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呃逆的有效方剂共125首,共涉及中药140味,排序前六的中药分别为陈皮、人参、丁香、甘草、半夏、白术。四气中以温性中药居首,五味中以辛味中药居首,归经中以脾、胃两脏位列前二。常见关联药对分别为"人参-白术""柿蒂-丁香""半夏-陈皮"。并提取新方组合3首,分别为新方1"炙甘草,白术,人参,桂枝,炮姜,附子";新方2"沉香,木香,白豆蔻,小茴香";新方3"山茱萸,泽泻,牡丹皮,麦芽,石斛"。结论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呃逆的有效方剂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显示呃逆的发生多因寒、因虚、因热,病机与胃气上逆有关,治疗多以辛开苦降为法,药物多用辛温之品,重在调理脾胃,对挖掘历代医家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有248个治疗胃癌的方剂符合纳入要求,收录药物414味,出现频次≥15药物32味,以白术、陈皮、茯苓等行气健脾、清热散结药物为主,支持度≥15药物组合有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0.7)11条,演化出包括石见穿-白英-白花蛇舌草、白术-甘草-人参等46个核心组合,新处方23个。结论:明确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为益气健脾、理气散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方剂信息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支气管哮喘方剂中的常用药对、组方规则、潜在药对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53首抗支气管哮喘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有44味,而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有44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20个及潜在新方10个。结论:CNKI、VIP和Wanfang中收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配伍多以宣肺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祛风清热类药物为主,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循证策略结合中医临床实践优化老年人健脾养胃方,为老年脾胃疾病药食两用组方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的老年人健脾养胃方,统一并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通过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老年人健脾养胃方的用药规律.结果:371首健脾养胃方中使用频次>20的药物共有40种,其中按照使用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前十位依次为甘草、陈皮、白术、人参、木香、茯苓、厚朴、干姜、砂仁及青皮.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法,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6,获得常用药及组合20个,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前十位分别为白术与甘草,人参与甘草,陈皮与甘草,人参与白术,甘草与茯苓,陈皮与白术,甘草与厚朴,白术与茯苓,人参与白术及甘草,人参与茯苓.采用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分发,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获得13个潜在新方.结论:老年人健脾养胃方喜用甘草、陈皮、白术及人参等中药,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为健脾养胃方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 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622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对。结论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刘仕琦  李冀 《中医学报》2021,36(2):446-44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李冀教授治疗吞酸的组方用药特点,为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经验传承提供参佐。方法:收集筛选李冀教授治疗吞酸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筛选出现频数最高、使用频次≥40次,置信度>0.85的对药。结果:共筛选处方91首,频次≥13次的中药有18味,药物性味以性温、味苦为主,归经主归脾、胃经。其中炙甘草、半夏、海螵蛸、炒白术、砂仁是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使用频次≥40次的两味药物组合有19个,其中半夏-海螵蛸、半夏-炒白术、炒白术-海螵蛸是使用频次最多的对药。结论:李冀教授治疗吞酸用药经验以健脾燥湿、降逆制酸为主,其核心对药为半夏-海螵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消渴病治疗的相关方剂进行搜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其配伍规律,并且进行新方的发现。结果共搜集有关消渴症的方剂共343首,对其进行分析以后,对药物出现的频次进行明确,明确药物之间的规则,并且从中演化出新的药物配伍新方。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的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药物配伍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东垣《脾胃论》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脾胃论》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收集到《脾胃论》中的方剂63首,涉及中药101种。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由高到低依次为炙甘草、陈皮、人参、升麻、当归、白术、黄芪、柴胡、苍术和茯苓,前8味正是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演化出4首新方。【结论】《脾胃论》用药组方的核心为补中益气汤;其药物配伍以甘温益气药和辛散升阳药为主,辅以理气祛湿、滋阴养血及沉降下行之品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19,(29):148-152
目的:运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5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将临床证型、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分析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总结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6首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所含药物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28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30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6个新处方。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多选用疏风通窍、清热排脓之品进行遣方用药,统计分析结果与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用于各中医医家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王鹏教授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数据挖掘及网络可视化。结果 共收集处方330首,涉及药物166味,药物频次>150次的中药有12味,药性多为温性,药味多为苦味,归经多为肺、脾、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组高频药物组合,药物组合关联规则20条,核心药物为柴胡、黄芩、白芍、甘草、瓜蒌皮、薤白、法半夏、枳壳、射干、麻黄。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7个潜在新方。 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王鹏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张珍玉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阐发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整理张珍玉教授治疗不寐首诊医案381首,统计张珍玉诊治不寐的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药物间关联度分析;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潜在新方,并绘制药物关联规则网络视图、药物核心组合网络视图及新方网络视图。结果:挖掘出炙远志—当归—夜交藤—牡丹皮、龟甲—炒山药—炒白术—生地黄—人参—牡丹皮等8个核心药物组合,挖掘出茯苓—生白芍—柴胡—炒白芍、龟甲—炒山药—炒白术—生地黄—山萸肉—人参—牡丹皮等4个潜在新方,明确了张珍玉治疗不寐的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论:张珍玉治疗不寐重视心脾两脏,多用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中梓《医宗必读》的内科疾病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并整理《医宗必读》中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方剂频次、常用药对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和复杂网络化分析.[结果]共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对比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单纯性肥胖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1984年1月至2021年11月所有中医药治疗上述两种疾病的临床文献,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及SPSS 23.0软件对方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分别纳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单纯性肥胖的方剂251首和205首,两种疾病在使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多入脾、肝、肺经,特色用药有郁金、虎杖、赤芍、姜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是“山楂-泽泻”,聚类分析获得新方的主要功效为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疏肝清热。单纯性肥胖用药多入脾、胃、肺经,特色用药有桂枝、生姜,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是“茯苓-白术”,聚类分析获得新方的主要功效为健脾祛湿、活血化瘀、行水泄热。[结论]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单纯性肥胖的用药存在共性,两者均重视健脾祛湿,均以泽泻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差异方面,前者以健脾祛湿与活血化瘀并重,佐以疏肝、清热;后者以健脾祛湿为主,佐以活血、清热、疏肝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分析近年来期刊文献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年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25首处方,涉及中药172种,使用频次较高的常用药物为黄柏、茯苓、山药、泽泻、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知母、生地黄、甘草、女贞子、墨旱莲、当归、车前子、薏苡仁等,挖掘出26个核心组合和13首新处方。【结论】近年来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方剂组方以补益肝肾、清热利湿、健脾渗湿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