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膏药的传统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传统制备工艺。方法:结合笔者多年制备经验及对工艺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色拉油的应用、粗料药的先煎后炸、炼油“滴水成珠”新标准、黑膏药熬老的处理、几种去“火毒”方法的比较及其与人体皮肤厚薄之间的刺激性关系,以及黑膏药在临床上的辩证加减应用等内容均作了创新研究。结果:上述经验及研究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结论:这些经验及研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咳喘贴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小儿咳喘贴黑膏药制备过程中所需基质原料、熬炼器材的选择及制作工艺中炼油、下丹、加入白蜡、加入细料药粉的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纯麻油与纯度95%以上的红丹在313℃下丹为最好。"先炸"温度为264℃,"后下"温度为180~200℃,用白蜡代替传统方法去"火毒"。结论:本工艺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符合大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黑膏药是祖国传统医药之一,具有消肿止痛、袪风散寒、舒筋活血等功效。本文从黑膏药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性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膏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黑膏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 ,应用较为广泛 ,常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 ;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 ,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等。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 ,唐、宋以来对黑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 ,清代吴师机所著《理论骈文》成为其应用的专著。目前 ,中医临床与民间仍然普遍使用黑膏药治疗某些疾病。近年来 ,黑膏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就有关黑膏药的制剂工艺与质控方法进行概述和探讨。1 黑膏药的基质 传统的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 ,去渣后在高温…  相似文献   

5.
中药黑膏药的制备过程分为提取(油炸枯药料后去滓)、炼油、下丹、去火毒和摊涂五个步骤。現探讨炼油、下丹、去火毒这三个过程。一、炼油炼油的主要目的是使油由流质变为半流质。在物理性方面,粘度增高及比重增大是分別由于分子体积增大及分子量增加。在化学性方面,化学常数改变很大,首先是碘价与六溴价显著降低,表明飽和油脂增多,不飽  相似文献   

6.
何咏梅  邱国俊  张孟生  唐艳  高伟 《中国药业》2012,21(16):107-108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新制备工艺。方法根据长期工作实践,在黑膏药传统制备的基础和经验上,对工艺和材料进行新探索。结果与结论在黑膏药传统制备工艺基础上,利用现代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黑膏药中的药料提取与去"火毒"合理工艺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黑膏药药料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不同去"火毒"方法生产的膏药对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刺激性.方法:设计了一种文献未曾报道的药料提取工艺,即将药料煎煮1次,浓缩成浸膏,药渣烘干后再进行炸熬提取,最后将水煮浸膏与膏药基质混匀(工艺Ⅲ).结果:用工艺Ⅲ生产的膏药疗效最好,用水浸法去"火毒"生产工艺生产的4个品种对皮肤无刺激性,用喷水法去"火毒"生产的4个品种中有两个对皮肤有刺激性.结论:既煎煮又油炸的药料提取工艺能保证药料中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铅丹为基质,根据临床应用于不同疾病而配入不同药方,经高温熬炼而成的一种外用的传统剂型。其作用持久,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是外科常用剂型。但传统的制备工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得不到充分的提取与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制剂质量,我们在制作活络膏时,对传统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用清油炼油“下丹”制膏药坨,以多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黑膏药质量控制新方法,有效控制黑膏药中间体的质量。方法:采用软化点、针入度、黏度等检测指标与软硬度等传统经验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制备黑膏药的内控标准。结果:黑膏药的软化点、黏度与软硬度呈正相关,而针入度与软硬度呈负相关。结论:采用软化点、针入度、黏度等指标作为制备黑膏药的内控标准,可以有效控制黑膏药质量。  相似文献   

10.
膏药是中药制剂的一种传统剂型 ,因疗效确切 ,所需设备简单 ,在医院制剂中仍广泛应用。我院中医外科自 1990年以来 ,应用加味太乙膏在治疗脉管炎、椎间盘突出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制备工艺及基质、去“火毒”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 组方 白芷、当归、赤芍、玄参、大黄、木鳖子、生地各 6 0g ,生川乌、生草乌、白薇、羌活、独活、白芨各 30 g ,苦参 4 0g ,乳香、没药、麻黄、徐长卿各 10 g ,细辛 10 g ,肉桂 6 g ,冰片 15g ,麻油 30 0 0 g ,樟丹 110 0 g。2 制备工艺2 1药料的处理 乳香、没药、麻黄、徐长卿、细辛、冰片等六味研末…  相似文献   

11.
黑膏药熬炼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炳红 《中国药业》2006,15(15):61-61
目的 探讨黑膏药简易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快速去“火毒”的方法。方法 先提取挥发油,将药渣与不含挥发油的中药材同煎1次制成流浸膏备用,再放入麻油中炸取非极性有效成分,同时加热桐油,合并麻油、桐油,加热下丹,呈膏药块后浸泡于50%的酒精中1d,捞出,水浴加热熔化后与流浸膏、挥发油合并,搅匀、摊涂即可,结果 所得产品软韧合适,经试用对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改进工艺制得的膏药疗效可靠,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黑膏药是我国古老而具有传统特色的外用固体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青的记载。黑膏药疗效确切、用法简便、价廉、携带与贮藏均方便,虽然药品市场少见,但民间仍然广泛流传及应用。“黑神”膏药就是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挖掘出来的秘方,我们吸取了膏药传人的制作经验,成品黑如漆、明似镜、贴之即粘、拔之即起。该药主治结核、骨刺、腮腺炎、风湿痛、癌症病、骨关节肿大等;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为使该药能更广泛的造福于人民,现将处方及制备工艺介绍如下。1.处方:白益、赤芍、自挂、大…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烧伤属“热毒”、“火毒”所致 ,不仅伤及皮毛和肌骨 ,甚者可损及脏腑。当火毒伤人后 ,使人体气虚血瘀 ,脉络阻塞 ,血液的运行涩滞不畅 ,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以致造成重要脏器的损伤而发生脏腑功能失调。鉴于上述中西医学对烧伤的认识 ,“血结瘀滞”应是烧伤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因而活血化瘀法在烧伤的治疗过程中居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下面仅结合临床体验 ,简要介绍几则与活血化瘀相关的施治方法。1养阴活血法用于烧伤早期。症见心慌气短、少气乏力、口舌干燥、渴欲引饮、尿量减少、四肢发凉、脉细无力等。治宜以人参、黄芪、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敷贴疗法与黑膏药的起源和发展简史,中药药剂学的药材制备、赋形剂、剂型,临床辨证、施治方法、药物配伍原则及两者适应证方面,分别辨析两者区别与联系。意在寻求基层医院利用社区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继承传统敷贴疗法,以利于扩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敷贴疗法与黑膏药的起源和发展简史,中药药剂学的药材制备、赋形剂、剂型,临床辨证、施治方法、药物配伍原则及两者适应证方面,分别辨析两者区别与联系。意在寻求基层医院利用社区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继承传统敷贴疗法,以利于扩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蛇”、“串腰龙”、“蜘蛛疮”,系病毒感染所致,中医认为火毒内郁所致。笔者应用青黛膏主治,取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咳喘贴黑膏药皮肤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大鹏  范彦博  周才新  刘超 《医药导报》2012,31(11):1425-1427
目的考察小儿咳喘贴黑膏药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与变态反应。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对照组与供试品组,连续多次皮肤给药,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取国际无品系豚鼠,分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供试品组,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小儿咳喘贴黑膏药供试品对家兔皮肤具轻度刺激性,未引起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及全身变态反应,无致敏性。结论小儿咳喘贴黑膏药动物皮肤安全性试验合格,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对药”又称“药对”、“姊妹药”,配伍应用在方剂中具有契合病机、功专力宏的特点,是历代医家积累临证用药经验的升华,也是中医用药遣方的特色之一。吴鞠通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是辨治内伤脾胃病的重要法则,中医古籍中有许多以“衡”为主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枳术丸等。其中就蕴含了一些对药的灵活配伍。基于此,笔者将从中总结出的一些药对,结合“对药”的配伍规律及“治中焦如衡”的指导思想,在辨证基础上合理应用到脾胃病治疗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玉涛 《中国药店》2014,(23):96-97
“B2B+O2O”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妨这样去理解,B2B是利用互联网工具将工业、平台及零售形成一个组合,联袂为行业奉上一场喜剧;而O2O的作用则是为这场喜剧带来凭票入场的观众——消费者.揭开“药药好”的面纱“药药好”电子商务平台于今年6月份正式上线,横空出世的节奏无疑为它的身世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药食同源——枸杞子与山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之说,它是指:有些中草药既是药物,又可作为食物的原料,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随着对中药学研究不断的深入,药食同源——药膳学也在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药膳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饪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食疗理论出自于医学专著《黄帝内经》:“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后汉书·烈女传》中最早出现药膳一词“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成书于东汉末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