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8):741-743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双向压力触发(Biphasic tr)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NICU收治的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N)临床资料,将双水平压力触发通气治疗作为观察组,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通气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RDSN患儿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 Sur E)治疗失败率、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常规氧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In Sur E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 Sur E治疗失败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无创通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常规氧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hasic tr与NCPAP在RDSN患儿的应用可降低机械通气的使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RDSN患儿视网膜病变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6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BiPAP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有创呼吸支持发生率、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CPAP组和BiPAP组转有创呼吸支持患儿例数分别为1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患儿维持最大吸入氧浓度时OI高于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PAP可更好改善NRDS患儿氧合状况,减少有创呼吸支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影响机械辅助通气的方式。方法 96例NRDS患儿,根据是否应用P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所需无创辅助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类型及应用PS前后的血气指标、气体交换指标、呼吸机参数、用氧治疗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 h,治疗组在血浆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氧浓度(FiO2)、PaO2/肺泡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的改善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气道压(MAP)、吸气峰压(PIP)、FiO2的呼吸机参数调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氧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辅助通气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CPAP治疗时间、存活者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VALI发生率、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PaO_2、PaCO_2、pH、PaO_2/FiO_2)、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aO_2、PaO_2/Fi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国盛  毕雷  黄培禄  黄利兰 《广西医学》2013,(11):1509-15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i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以寻求合理的治疗剂量。方法将65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大剂量PS(200mg/ks)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PS(100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氧分压、氧合功能、症状、体征及胸片变化;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吸入氧浓度、气道压力、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及呼吸频率、氧分压和肺氧合功能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重复应用固尔苏例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住院费用则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结论应用PS200mg/kg剂量治疗早产儿NRDS,能明显缓解症状体征,减少重复用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庄姞  姚碧红 《右江医学》2014,42(4):460-463
目的比较Insure技术(Ps气管内滴入+鼻塞持续正压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nr)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生儿科治疗的56例NRDS新生儿。其中31例应用Insure技术(PS气管内滴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设为观察组,25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PS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出生后6h内气管内滴人PS,比较出生后12h胸片的改善、出生后12h、24h、48h的血气变化、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治愈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出生12h胸片改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3.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2h、24h及48hPO,、P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19.4%,对照组发生率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7.9±4.6)天,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23.7±4.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Insure技术(PS气管内滴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PS治疗疗效无明显区别,但能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NRDS 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予新型NCPAP治疗设为研究组,41例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OI)及p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疗、机械通气、开奶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RDS予以NCPAP治疗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开奶及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钱向明  李花  李陶 《四川医学》2012,33(10):1800-1802
目的探讨治疗早产儿NRDS的最佳方法和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早产NRDS患儿,平均胎龄(32.5±3.4)周,平均体重(1670±354)g。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固尔苏(PS)替代加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nCPAP)联合治疗的21例为观察组,单以nCPAP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nCPAP参数、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nCPAP参数明显降低,用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例改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气漏且死亡,观察组无1例肺气漏和死亡。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比单一应用nCPAP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早产儿NRDS,且严重并发症减少,病情危重期缩短,存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RDS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从气管插管内滴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并发症、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疗效、氧疗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NRDS可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AR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ARDS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58-61
目的分析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4例NRDS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既采用患儿入院顺序的序列号交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单用HFOV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患儿改有创机械通气数、氧疗时间、HFOV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心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改有创机械通气数、氧疗时间、HFOV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患儿进行治疗时与高频震荡通气相比,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水平及心功能,且有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piratory distress synduome,NRDS)程度,减少PS应用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 drsplasis,BPD)发生率的预防策略。方法 100例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生后30分钟的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入住NICU后立即给予NCPAP,对照组先给予面罩吸氧,当Fi O_240%,血PaO_2≤50mm Hg时改用NCPAP,观察两组患儿NRDS、机械通气、颅内出血、气漏和BPD的发生率以及PS的使用率。结果观察组NR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NRDS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DS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使用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应用时间,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气漏的发病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支持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布地奈德混合剂,观察组气管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和布地奈德混合剂,均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比较两组早产儿NRDS的发生情况、NRDS治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纠正胎龄36周时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早产儿发生NRDS 32例,未发生NRDS 9例;观察组早产儿发生NRDS 28例,未发生NRDS 18例。两组N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92,P=0.0838)。治疗后两组均无NRDS新发病例,对照组NRDS治愈率为97%(31/32),观察组NRDS治愈率为96%(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P=0.9900)。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1%(10/32),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2%(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9,P=0.9574)。出院后纠正胎龄36周时随访,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死亡2例(5%),观察组死亡3例(7%),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9,P=0.7402)。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大剂量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配合nCPAP,能有效防治NRDS,取得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载体的布地奈德相同的疗效。其药源广、价廉、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剂(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2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5例,在喉镜辅助下将一次性使用呼吸道用吸引导管插入气管至预设位置后固定,通过该气管导管注入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照组47例,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剂后,气囊加压给氧1~3 min后拔除气管导管,并持续行无创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药物反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下降、心动过缓、再次使用P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及肺出血,均未出现死亡患儿。研究组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PS微创给药方式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INPPV)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RDS)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收治入院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SINPPV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两组患儿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以及各自通气的时间。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NPPV治疗的观察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时间短,见效快,且PaCO2下降明显,以及无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可行的,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相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发划分为研究组(n=41,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n=41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相关血气指标(Pa CO2、Pa O2和p H值)的变化情况、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 CO2、Pa O2和p H值均无太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研究组血气改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氧疗时间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对照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2%和12.20%,前者较低,但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气,缩减治疗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加快患儿恢复,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龙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分别予标准剂量(100 mg/kg)及大剂量(200 mg/kg)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总疗程为10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6 h、12 h、24 h的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42.5±4.5)%、(41.8±4.7)%、(38.3±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6.2)%、(46.4±5.1)%、(43.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次数及通气时间分别为(1.4±0.4)次、(145.2±34.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6)次、(193.4±40.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常规剂量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PaCO_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