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上抗生素滥用情况较为突出,很多临床医生在患者没有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情况下仍使用抗生素,且应用的抗生素起点高、剂量大、换药频率快。为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情况,卫生部于2012年4月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要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其中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便是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我院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于2012年实施了抗生素分级管理措施,本文对比分析我院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前后的效果,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对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药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不同区域6家二级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办法》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处方各600张和病历各120例,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对《办法》实施前后各1 a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进行统计,了解人均药品费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变化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诊处方不合理率由《办法》实施前的17.00%降为13.8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26.67%降低为21.67%;门诊和住院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在《办法》实施后分别下降16.3%和7.02%。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遏制了抗菌药物的费用上涨,特别是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督查及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医院质量检查专家组对2010年-2012年住院病案合理用药情况随机抽样检查,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重点,进行对照检查,处方点评,分析通报。结果抽查住院病案3175份,其中应用抗菌药物病案2070份,三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9.1%,66.0%,60.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病案率分别为50.1%,39.1%,22.9%,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通过病案检查进行处方点评,使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点评依据性更强,说服力更大,临床医生易于接受,是一种较好的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许人 《当代医学》2013,(32):163-164
目的为了解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掌握人群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国家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天津市西青区的500名公众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等。在实施1年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后使用同一量表对相同抽样群体再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西青区公众对结核病总的知晓率为755%,干预后为99.0%;干预后公众对结核病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认为自己可能会得结核病的比例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公众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整体提高公众对结核病各种知识的知晓水平以及促进其对结核病的认知及态度上的转变,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在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江苏省传染病综合示范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于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张家港、丹阳和泰兴三市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三市张家港、丹阳、泰兴三市分别为62.9%、56.5%和59.2%。三市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调查结果显示三市结核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3.1%,张家港、丹阳、泰兴三市知晓率分别为71.0%、58.1%和60.7%。三市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江苏省传染病综合示范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易发生耐药和二重感染,危害病人生命健康和加重病人经济负担[1-2 ].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大多数医院一般采取按月通报医院总体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和临床药师随机抽取部分病例点评的方式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3-4 ].为准确掌握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模式,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研究通过对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由临床药师对重点病历进行抽样点评,发现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克服了以往病例抽样和干预针对性不强的缺点,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6家三甲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和合理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69±2.527)分,有94.4%的临床医生愿意参加抗菌药物相关培训,90.8%的临床医生会依据指导原则进行处方行为。结论三甲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知识得分偏低,且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提高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 721名居民中,569名居民(占78.9%)存在续约意愿。知晓签约医生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医生团队组成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的各条目中,不同认知情况居民的续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上门诊疗、健康评估、门诊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过电话随访、免费体格检查、疾病康复、家庭护理、预约转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急/危/重症转诊、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对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是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居民和医生对普通感冒(简称感冒)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综合分析北京市社区医患双方是否存在感冒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2015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两个社区22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社区居民普通感冒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对感冒用抗菌药物使用认知与态度、过去3个月内感冒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通过全科医生工作站导出2016年上述两个社区医生开具的感冒处方1 110份,调查内容有人口学资料、开具抗菌药物的季节和开具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 共回收居民填写的合格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95.5%)。210例居民中,55例(26.2%)居民知晓病毒是感冒最可能的病原体;45例(21.4%)居民在过去3个月内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30例(66.7%)居民抗菌药物来源为家庭备药;30例(66.7%)居民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为希望减轻发热、咳嗽、流鼻涕、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状〕。1 110份社区医生开具的感冒处方中,抗菌药物占21.1%(234/1 110),被开具抗菌药物居民中有12例次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7例次(58.3%)血象正常。结论 北京市社区居民感冒用抗菌药物使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误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推荐水平。抗菌药物主要来源于家庭备药,用药目的主要是希望缓解感冒症状。社区医生对感冒患者开具抗菌药物率亦高于推荐水平,未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方法 :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 ,入户问卷调查某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 2 83例病人。结果 :2 83例高血压病人中 ,81例有良好药物治疗依从性占 2 8.62 % ,2 0 2例患者依从性差 ,占 71 .38% ,两组经χ2 检验P<0 .0 1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中 ,除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OR <1外 ,知晓药物副作用 (P>0 .0 5,OR =1 .41 ,95%CI 0 .84~ 2 .36)、医患共商治疗方案 (OR =1 .69,95%CI 1 .0 0~ 2 .85)、公费医疗(OR =2 .97,95%CI 1 .74~ 5.0 8)、经济状况较好 (OR =2 .92 ,95%CI1 .70~ 5.0 1 )、详读说明书 (OR =2 .2 8,95%CI 1 .35~ 3.86)均有助于提高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且后 4项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偏低 ,有待于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现状 ,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